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NVC)第四章学习

承接上一章介绍NVC四要素的第一个要素“观察”,要求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之后,作者在这一章介绍了第二个要素——“感受”。

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NVC)第四章学习_第1张图片
感受

小孩很少有喜欢喝咖啡的。在小孩看来,饮料分为两种,甜的和不甜的。

慢慢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原来同一种饮料居然可以酸中带苦、苦中有甜、甜中含香、香中藏滑,上中下可以分层,热温凉各有风味。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烘焙,不同的手法,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音乐,与不同的人,我们的感受也都各各不同。

如果我们一生只能尝出甜与不甜,岂不是很可惜?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提醒我们,由于我们长期被“看法”所包围,很多人只能感受到“看法”,只能表达“看法”,而无法体会和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

很有意思,在美国,至少在作者所处的年代,“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 ”。读了《非暴力沟通》,我们发现,认为表达“感受”是示弱,是弱者的行为,并非东方文化的专利。作者认为示弱并没有什么不妥,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沟通。

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区分“感受”和“想法”,因为在未经训练时,我们往往会把“感受”和“想法”、“自我评价”、“判断”混为一谈。作者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例子,罗列出表达“感受”的词语,提供了练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贸然质疑之前先细细地品味。

为什么要强调“感受”,而不是“想法”、“自我评价”、“判断”?因为“感受”容易引起双方的共鸣,有利于进一步沟通,而“想法”、“自我评价”、“判断”往往会“贴标签”,激发起对方对抗的心理,阻碍有效的沟通。

“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这句话在我第一遍读《非暴力沟通》时一滑而过,如今在练习了一阵子NVC之后重读本书,我对此有了新的体会:越是抽象的语言越容易产生误会,越是具体的语言、严格按照NVC四要素来展开,越是有效。虽然显得啰嗦冗长缓慢拖沓,但它确实使得沟通更加高效。与其产生误会之后再辩解,不如一开始就把话讲得清楚些。所以以后我们一起做“唐僧”吧。

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NVC)第四章学习_第2张图片
Only you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会和表达感受--《非暴力沟通》(NVC)第四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