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缘分

文/陶蓉

这是一本关于瓷的美学日志,细腻柔美的文字里,在画师青花墨色的画笔下,一花一木、一人一景,在夕阳余晖、白墙黛瓦的苍茫大地中,找到一份诗意,一种情怀,一处自由,一种思考。云一在安徽宏村开了一间画廊,在那里,云一结识了陶艺大师李菊生和龚保家。在龚保家建议下,云一来到了景德镇,从那时起开始接触陶艺,携着水、火、土三元素,在窑里找到了归宿感,从此便与瓷器结缘。开始了徽派青花瓷。

全书分为:子曰,瓷语,茶话,所收录的文章基本来源于作者对画家郑云一亲自绘画的一百多幅空灵雅致的瓷器作品的解读、体会和升华,一位艺术家、一个思想者与一个实践者的精神撞击,艺术家用画作、思想者用文字、实践者用种茶烧瓷将书中无处不在的美发挥到极致,这些美或许能减少我们对道德缺失的精神焦虑。

青花瓷的缘分_第1张图片

在子曰篇里,当端详手中的茶盏时,青花莲枝在茶汤里摇曳,从茶汤里重现了尘封心底的、渴望的、恬淡的生活。风是无形的,但它可以借助细柳、落花、飞雪、以及飞沙走石来展示自己的姿态,乡愁也是无形的,画家在瓷与茶里捡拾乡愁。狭窄的巷间里,母亲挎着菜篮,右手握着黑伞的背影给了画家温情而又诗意的希望,同时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借助思想的翅膀,俯瞰故土,满眼背影,江南的老宅老巷、青梦的旋律在黛瓦白墙间庄严的巡礼。

在瓷语里,作者从美学的角度来为我们读者阐释了画家的一件件精心之作。在美的特有尺度下,宋瓷的清隽典雅和明清瓷的华丽繁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感。传统美学更重视自然之美和精神之美,在对美的见解里,大家熟知的孔丘和老庄都各有不同,但在传统美学上却是相通的。

青花瓷的缘分_第2张图片

围观“权尊”瓷瓶,以优美的语言来叙事,一竿众生,表情沉醉,筑就了一道市井人情的篱笆,将心灵密封的水泄不通。观望着,画家狡黠一笑,灵感赋予了陶瓷生命状态,以一种似弱女子的哀婉而冲破围观似的文化纬度,为通往理想中的终极家园做了铺垫。

每个人都是有乡愁情结的,同时也是丰富的,有精神诉求的终极回归,因为那有儿时的冷暖记忆。电线杆广场时代经历了很长时间,从穿青衣长衫至今,不知孕育了多少市井乡谊,回忆常常在深秋里徘徊,如锦如绣的光阴在初冬来临之际,裸露出本质。流釉的美潜伏着欲望的燃点,火候的把握才能让内敛的釉品一点一点生成,丰厚的底蕴才能成就它温文尔雅的气质,使其成为瓷釉中的绅士。

呵,紫藤花开在温润的釉下,一派青花风韵犹如江南三月微雨初湿的山岚,水墨天远。当青花釉里红像一只只彩蝶,翩然在纠结的网格中时,它的前世与今生在庄周梦蝶的新诠释中重生。这是对人生轨迹的美丽抽象,为人生的价值确立一个灿烂的意象,给自由一个浪漫的出口。

青花瓷的缘分_第3张图片

“瓷素茶寂琴破音”是品茶时的最美妙的情景。茶芽享受着云雾缭绕的抚慰,蓄势勃勃。素瓷干净单纯,没有多余的装饰,一览无余。两者相遇,则暗示着质本洁来还本洁去的意象。望之若清水芙蓉,水击有磐音袅袅,釉面素雅,温润天青。

合上书本,心灵倍感滋润。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美不仅是漂亮的事物,更是能激发人内心向善的动因。在作者的心中,美是一种信仰,是冲破乌云直射大地的一缕阳光,是每个人心灵的最终归宿。我们漫长的一生,有时悲伤逆流成河,生命之舟风雨飘摇。所以,我们更需要美学精神来渗透于人的心理,来化解悲伤、苦痛、恐惧与绝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花瓷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