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键词3

第三部分:中国哲学的发展

经过秦的统一,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帝国模式,这个模式持续了近2000年,这期间,哲学家一方面要为变革补充依据,另一方面为政权提供支持。与春秋时期不同,这个时间不仅漫长而且不断的政权更迭,哲学发们需要的是耐力和爆发力,我们要看一下哲学家的体育潜质。

一、董仲舒:二传手

董仲舒生活在汉朝早期,这正是社会新秩序的建立期,秦朝重用武力和法家思想统一中国后,对当时的思想家的冲击是相当巨大的。但秦只存在于15年就灭亡了,又对思想家实施了二次冲击,到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来主导?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来说说董仲舒的思想:

1.人性学说:董仲舒强调人为和教化的作用,只有教化才使人与天、地同等。同时他不认为人的本质是恶的;善是性的继续,不是性的逆转,这种观点可以说是同时肯定了荀子和孟子两位导师,更趋于“中和”。

2.社会伦理:董仲舒将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中勾选出三伦:君臣、父子、夫妻,将这三伦命名为“三纲”,再加上儒家坚持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以这个“纲”和“常”的命名,比较高规格的定义了行为准则。

3.政治学:董仲舒以四季来比做“四政”,庆、赏、罚、刑,这种观点源于他另一个身份——阴阳家,另外他对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乱世、小康之世、大同之世,这又是儒家的政治理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又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申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这个“大同”是大汉朝统治者的梦想,同样是今天多数人的梦想。

经过董仲舒的重新梳理,儒家思想再一次成为主流,这是时代的需要,政治的需要,统治者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谁满足这四点谁就是主流,所以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必然。

二、新道家:自由人

新道家更像是名家、道家、阴阳家的联合体,同时他们也肯定并学习儒家。国家大一统了,哲学家要与时俱进。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向秀和郭象,二人的论著可能有剽窃之嫌,这里不做深究,只结合成“向郭注”:

1.“道”是什么?老庄说“道”是无名,向郭认为道是真正的无,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老庄否定有人格化的造物主存在,代之以无人格的道,而道生万物。向郭更进一步,认为道是真正的无。这其实有点接近于佛教思想了。

2.制度和道德:向郭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同时社会制度也应该适应宇宙而做出变化。老庄反对制度和道德本身,而向郭反对过时的制度和道德,虽然这种论点会让“新道家”有点不象“道家”,但这样的观点更容易被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们接受。

3.齐物:《庄子.齐物论》强调的万物没有差别的学说,在这个道家核心理论中,向郭几乎是完整的继承并加以完整而富于辩才。

4.绝对的幸福和绝对的自由:《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大鹏、小鸟、蝉各自有各自的幸福,这种幸福却是相对的幸福,向郭的体系中将这种相对提升到绝对,以“道”中真正有的“无”来支持这样的观点,以天地同一来超越万物及差别,这种“超乎形象”的意思也与佛家思想不谋而合。

这时候的道家虽然不那么“入世”但在一些关键命题上也有创新并接纳了一些儒家的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绝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一方面自成一体的为一部分人群提供理论支持,一方面为更正统的儒家不断作补充和拾遗,“新道家”更像足球场上的自由人,时刻恪守着自己的防线,偶尔也突破、助攻一下。

三、佛学:四分卫

佛学的传入是一个大事件,因为在中国古代,甚至近代,任何外来思想、哲学体系都只能被吸收、借鉴,成建制的传入那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先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为什么佛学能顺利的传入中国:

1.对宇宙和生命的描述更加具体:六家都有各自对宇宙的认识,但没有一个能象佛学那么具体生动,佛家说宇宙为“空”但又不是我们理解的“真空”,这种空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佛学告诉我们生命是轮回的,跟随我们轮回的是我们的“业”。这个观点彻底的解决了儒家所引导的“人伦”和道家所宣扬的“道”,这样佛学获得了当时主流学者,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学者的认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佛学是一个静默的哲学,佛学对其他家思想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同时佛学家从不主动参与政治,这也不会引起当时主流学者的警觉或反感。再加上佛学的系统更完善,更能自圆其说,古代的大学者特别是儒家学者很多又是佛学家。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东坡居士)。

3.佛学对生死的认知更鲜明:佛学告诉我们,通过顿悟、涅槃等途径摆脱轮回,获得解脱,这种观点虽然看起来是形而上学,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学说能把生死的问题解释的更加具体更加圆满。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众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

4佛学以众生平等为基础,向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张开双臂,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希望和动力,同时又能为社会的和谐起到正面作用,这也是任何时代统治者都能接受和推广的。

.我心中最单纯的哲学观点就是:一个学说论点,能够自成体系,自圆其说那就是一个好的哲学。在这个方面,佛学无疑是最优秀的,佛学诞生于印度,兴盛于中国,经过儒家、道家教化过的人民更容易接纳佛学。佛学诞生地因为远在外域,这也避免了在中国的传播中受到地域、族群等因素的影响。是否有一个神明在指导着这一切的发生?我不能肯定,但有一点:佛学家真是一个最好的四分卫,将智慧之球准确的传递到中锋手里,这个中锋就是新儒家。

四、新儒家:高中锋

新儒家的形成得益于科举考试,因为隋朝开始的科举考试被列为国家官员的选拔制度,而考试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将儒家思想被列为国家的官方教义。在这个时候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著作的活力已经丧失,经典原文的注疏太多,再加上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形而上学思想比较盛行。这个时期,无论是皇家还是主流学者都希望更系统的完善儒家思想理论,让其适合在当下传播,于是,新儒家就开始诞生了。

1.韩愈和李翱:唐代后半叶的两位学者重新解释《大学》和《中庸》,二人成为新儒家的奠基人。而二人在这份工作中还是比较英明的借鉴了佛学和道家的部分思想和方法,这就是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学者的高明之处,一方面严密的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另一方面能不断融汇其他优秀学说的精华。

《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中庸章句》朱熹)

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理”是对儒家中的“易”、“气”、道家“道”以及名家“共同论”等理论进行一次更彻底的修订。“理”即万物一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一个“理”字概括了天地间所有的法则,处理情感要用它、活得快乐要用它、治理天下要用它。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朱子全书》卷四十六)

3.陆王心学:因为陆九渊和王守仁都经历过顿悟,对于他们思想的真理价值坚定不移。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学的主张:心是宇宙的立法者,也是一切理的立法者。

依据这种宇宙概念,王守仁对“明德”、“良知”、“正事”、进行总结和发挥,将儒家思想带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些思想中是不是掺杂了太多佛家和道家的观点?我们真的是替古人担心的过分了,当你攀登到“智慧”这座高峰的峰顶时候,你一定会发现智者都在那里围坐一团呢,因为任何学者和学派都是真相的探索和发现者,而不是发明者,而真相只有一个。

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哲学再一次达到了高潮,哲学家将经典做了更具体,更直白的注释,让这些哲学思想能为大众所熟知并接受。也许有人会抱怨这样的注释会失去很多经典的本意,但我看来,这种传统哲学思想的普及对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必须的。因为很快,中原王朝就要面对游牧民族的长期统治,如果没有几百年根深蒂固的普及,中国哲学就不会在战乱中屹立不倒,并将游牧民族完全同化。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关键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