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1张图片
库克山 新西兰

文/莫卡


提前做准备

会游刃有余,因为你不知道会有什么突发状况。老生常谈,但是金科玉律。

我注意到有不少小伙伴每天早上打卡特别早,他们基本都是前一天看书,第二天早晨完成打卡。因为是从第一天之前就开始这样,以此顺推下来,每次第二天一早,就能完成当天的任务。

任何事情我都有提前做准备的习惯,我喜欢按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的踏实感。

约好的时间提前到达见面地点,该做的事情提前做准备。内心的驱动力便是对这件事情很重视的体现。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2张图片
Tatanaki湖 新西兰

台前幕后

如果把小灶群比喻成舞台的话。从台前看到的动作是看书,写感悟,打卡录音,参与话题。

其实后台的工作场景也是异常繁忙火热,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台前的运作顺利进行。

每个参与后台工作的人都是小灶的猫友,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都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后台工作。

数据统计、建立表格、核对人员和内容、单独沟通联络进行督促、提醒,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打卡率百分之百。

在一开始我看到这么多后台工作的时候,心里就想几个班委不够,人少呀。然后就看到了一些招募的信息。接着在新西兰这边的晚上就看到很多人的昵称都出现了班长、队长、小助手,然后各类小群就开始陆续建立起来了。当时心里,哎,觉得特别暖。

在任务很分散的情况下,多个人分摊大家每个人的任务就会少,负担小一点。所以说,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分工没有大小,职位没有高低,少了哪一个环节,这个数据就统计不上来。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3张图片
瓦纳卡湖 新西兰

新西兰时间的晚上9点左右(北京时间4pm),评论组建立起来了,分工完毕以后,大家领了任务,开始建表格,填数据,进入鲸打卡,一个一个核查打卡情况、数字、音频长短,判定成功与否一一做记录,核对,有问题的及时反馈给评论官。

评论官再联络各位班长,班长再联络各位小组。把问题落实到个体,逐一解决个体问题,整体也就没问题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最初的顺畅的感觉,因为运营第二天第三天出现问题,评论速度跟不上。

问题出现后,队员们的反应速度也很快,开始陆续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有困难。然后Olive就很快做出了调整,接下来就进入了状态。每天的海选评论都能无障碍完成,这也是全靠每一个螺丝钉发光发热,和班委们的统筹规划。

当然我就只是从评论组的角度,去看行动营的面貌,所以概括得并不全面,但是我相信每个小组都会遇到各自的困难,并积极迅速解决,完全秉持了“疾风”二字的精髓。

我本来说好要做Olive的小助理,但是好像也没有帮上她什么忙,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收获了相知和信任,很开心。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4张图片
Karekare 新西兰

计划是美好的

现实是骨感的。我本来一开始也是按照计划提前读书,写感悟笔记,第一天游刃有余地把打卡任务完成了,但是接下来,因为各种原因(个人的和非个人的)节奏一下被打乱,一度甚至走在放弃的边缘。

尽管我跟家(lao)里(gong)人打招呼了,但是因为底气不足,并没有得到太多和正面的反应和支持。

时常会被质疑我在做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是不是不分轻重,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都是作为全职妈妈,最容易被质疑和问到的问题。

读书不是一件马上就能变现的事情,ta也许会影响到你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但是ta不会立刻让你整个变样,不会像做美容手术那样让你马上大变样,也不会在经济上立刻变现,所以来自家庭的阻力是最难抵抗的。

来自家庭的阻力,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行动营里也有其他小伙伴,受到来自亲人的质疑和阻力。

这种现状,还在单身的小伙伴们,可能感受不到,没关系,知道的人知道我在说什么。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5张图片
胡卡瀑布 新西兰

唯一支撑我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读书这件事本身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这个没有人会辩驳,好比地球有重力是真理一样。

我之前尝试的一些事情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足够支撑的理由,而最终放弃,但是唯独这一次,我抵住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消极抵抗,坚持到最后。

当然坚持不是一味的死磕,硬碰硬,读书也教会了我变通,真正的去从其他角度思考。

比如,我在行动营的这几天里,尽管一再小心,还是被老公抓住了一个把柄而被大发脾气。事情是这样的。

行动营第二天起,评论组设立了任务完成的deadline,在北京时间早晨9点提交海选结果,就是新西兰时间下午2点。这个任务需要集中精力,我在带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随时被打断的状态,大脑任务频繁切换,特别不适合做这项任务,于是只有把早起读书的时间用来做海选的阅读。

读书时间则被改成状态不好的晚上,晚上9点开始读一下就弄到凌晨甚至更晚,夜深人静只好去车库里录制音频,然后早晨早起完成评论组任务。连续到第四天,精神开始跟不上,下午竟然忘记了去接女儿放学!

就迟接女儿放学这件事情本身其实我平时已经做过准备,所以我并不担心孩子,我们讨论过她可以怎么做,问题出在孩子爸爸那里。

这是导火线,他特别生气,抓住一个全职妈妈的痛处去”耳提命面”,不断”提醒”我的职责是什么,而我现在在做什么,他在做什么。一个完全没有老人帮忙的家庭,所有的事情的确只有两个人来分担。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6张图片
Ngauruhoe山 新西兰

我的内心确实很委屈,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不愿意,我做过预防,完全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火爆,我的理解只有一个理由是不支持我做其他事情。这并不是第一次。

我跟他争了几句因为再次身心疲惫而落下眼泪,内心感到无比无奈,想做点事情怎么这么难。类似的事情之前发生过,我似乎又要回到起点,面临着不得不放弃的选择。心中再有诗和远方,一样都要面对和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

但是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好像还能思考,并没有完全被绝望掌控。说起来有些矫情,我那时想起了小灶群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记着如果一走了之对评论组会造成的困扰,这都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这个念头被我我紧紧抓住,ta让我开始平静下来,有了继续思考下去的力量。

大脑在飞快地运转,我的目的是什么?读书。这件事情有没有问题?完全没有。为了这个目的我现在能做什么?关注当下。于是我“看”到了对方行为背后的情绪。对孩子的担心,我的错误实实在在无法辩驳(纵然有一万个理由)。

尽管哭了,但是我能马上向前看,想办法预防,该认错认错,该道歉道歉,该保证保证,该想办法想办法。总之我不在陷入已有的情绪中,而是主动去面对解决。要改变关系圈的循环,唯有从自己的改变开始。动力不足,唯有向内求。我更加小心和努力地奔跑着。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7张图片
wharariki海滩 新西兰

收获

就这么持续奔跑着我来到了第11天。

第11天对我来说是个不一样的日子。

采访问题在第11天浮出水面。关于采访我原本一点儿经验都没有,入营前就知道有这么回事,但是心想怎么都会有办法的。

这件事情就一直在我的大脑后台运作。我搜索过有关采访的文章,无果,这是尝试。思考能问什么问题,无果,放一边继续其他事情。

我在等待行动营的线上采访分享,但是终究没来得及

提什么问题的灵感是在第11天的时候蹦出,是在我一早起来做早餐站在案板前手里拿着刀,准备午饭盒的时候。突然就有几个想法连续在脑子里跳跃,我赶快放下刀记了下来。

同桌虚舟后来回答完问题说,他因为这些问题又回忆了一些东西,给自己也做了很好的总结,并说好问题果然比答案更重要。能得到帅哥的肯定我一整天在开心。

评论组海选在第11天达到20篇感悟在1小时内三次筛选的速度。

行动营第十天阅读的书《刻意练习》,让我更明白要想变得更好只要正确的大量刻意练习就可以实现。道理之前听过千万遍,不如我看过书后明白背后的道理来得有说服力。我自问不是个聪明人,但是庆幸能有条提升自我的路存在。突然觉得前路应该是光明的,不再惧怕。

而赵昂老师关于“找对优势,提升职场竞争力”的分享,也点醒了我一些东西。第11天我找来赵昂老师的书看,获得最佳感悟的也是这篇。

这篇感悟我是在睡过去不下10次又醒过来,手机上敲打的感悟因为睡过去而被摁了很多hhhhhhhhh或者其他字母,音频是在被窝里录制完成的。这种状态在第11天达到巅峰,疲惫也是。

当我第二天看到自己的感悟被评为最佳时,我认为这是上天给我努力的嘉奖,并不完全是因为内容,我对自己的内容并不是太满意(满意的感悟没有获奖,哈哈)。

第11天过后我阅读的状态变得不一样,对书的感觉也不一样。对内容的抓取速度变快,并挑战了一本之前觉得很难的书《元认知》,觉得比之前没看完时简单,这是理解力的提升吧。

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_第8张图片
Matheson湖 新西兰

写在最后

行动营结束,不管结果怎么样,所有人都来到了自己的新起点上。

有小伙伴没能完成打卡,心里挺难过的。我也深深觉得遗憾,因为我也几乎就是其中的一个,知道那种难过。

我对一位猫友说

你的心里感到蛮失望的,我想。 那是肯定、一定的。 钱没了是能看到的。 而看不到的可能是对自己的失望?亲爱的xxx,我很关心你的感受。 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会很受打击。
然而亲爱的,我认为不管怎么样,你一直在做一件非常对的事情--读书。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没能像你这样地去读书,觉得特别浪费和后悔。
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读书是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我错过了许多,而你正在做。 然而,人生也其实真得特别短暂,抓不住的东西太多太多。 行动营,只是个很小很小的一瞬间。
完成任务的人,一样要继续面对今后的生活和难题,因为结束就意味着结束。大家都又回到新一轮的起点。
没完成任务的人,一样来到了新起点。那么不是应该重启自我,继续向前看么?如果还带着之前的小bug,下一步的运行终究不是那么顺畅。
从这次活动中体会的最深感悟,学到的一课,应该就是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用这样东西修复bug,会让今后的生活更顺畅不是么。 那么,你学到的是什么呢?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在驱动力 - 2017年11月26疾风二连行动营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