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试试《社会心理学》这把解剖刀

人一旦过了用是非对错看人看事的年纪,就应该阅读些帮助理解事物本质的书籍。一来以免因无知而陷入经验主义,二来通过理解进而包容万物,以免人到中年还愤世疾俗。

迷茫时,试试《社会心理学》这把解剖刀_第1张图片

为什么一些干练、精明的高级人才会栽在一些简单的生活错误上,真的只是男人有钱(权)就变坏吗?为什么一个毫无背景年轻女人可以唬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权威机构,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吗?为什么有那么多漂亮的精英剩女还在愁出嫁,都是挑花眼了吗?为什么现在老人摔倒,很少人会去搀扶,全怪世风日下吗?为什么总存在地域歧视、城乡之别、阶层划分?……

所有的社会问题,诸如权力斗争、政治腐败、经济萧条、恶性竞争都包含着社会心理因素,每个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我们都在不断的思考、感受、行动。只不过有的人在清醒的选择,有的人在迷茫的跟随。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学科。正是研究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心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用教材。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材能够再版10次,这本书就堪称经典。而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间连续再版十余次,不难想像其受欢迎程度。

虽然这本书用作教材但却十分通俗易懂,正如迈尔斯所说“我希望以一种充满热情的、富有个性的方式来讲述心理学,而不仅仅用一种严谨的科学方式”。

不论你感兴趣的是商业、教育、法律、心理抑或情感,都要可以轻松理解本书的内容。它如解剖刀一般,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经验、犹豫和言不由衷都解剖的清清楚楚。

比如我们经常会和恋人一起去冒险,却未曾想到这样会使人更加相爱:

出于激情爱情中的异性会不自觉地把引起心跳的外部因素归结在对方身上

所以约会可以做一些惊险的游戏。比如看惊险电影,蹦极,户外运动。

比如我们面对求救时那一瞬间的所思所想,以为只是自己的心思,其实不然:

当人群越多,人有从众心理,容易错误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和表情传达的意思,造成事情不严重的假象。 当责任被分担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可怕。

因此如果需要帮助时向固定某人求救好过一群人。

比如稳定的婚姻关系间是相似还是相补,性格内向就应该和外向人结合的经验不一定对:

人们总是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异性相吸只是因为人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具有特征性的东西吸引。

又比如商业行为并不总是要追求标新立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与众不同。

工人阶层通常更喜欢与他人保持一致,而中产阶级的人则更偏爱将自己视为独特的个体。

90后的新生父母居然还有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虎妈式教育,他们应该知道:

强制的行为改变很快就会衰退或消失。

如此,不一而足。

我们人类总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解释行为,对其归因,以使其变得次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我对于类似的情景却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解释着他人的行为,通常足够快也足够准确,以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当他人的行为具有一致性而且与众不同时,我们会把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

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无意识和自动的。今天的学者把它称为“双重加工”。这本书适合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反复品读。因为热爱生活之人更愿意探寻真理,认识自我,尤其是无意识和自动的。如迈尔斯所言:

我们所知的比我们知道自己所知的,其实还要多”,而且可怕的是,那些所知的也并非完全准确,因为“我们通常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无意识心灵——这是一个弗洛伊德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的心灵。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10年或更长的时间之前,思维不是在舞台上进行的,而是在台下进行的,在我们目光所不及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茫时,试试《社会心理学》这把解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