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在房产企业培训领域专注5年后,践行教育培训横向发展的元年。好比“T型人才发展”理论中,由竖向上开启横向发展的节点。
企业培训,在我的认知中,是相对世外桃源的职场定位。尤其是从事企业内训的培训人,一般比较专注培训本身,诸如演讲技能、培训组织管理能力、体系搭建、战略落地执行辅助等事务,不涉及任何交易流程,简单说,培训人做的工作和钱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培训人一般比较世外桃源,没什么钱赚,对资源整合也不是很敏感。
这就是我2018年践行教育培训的重点,整合资源以内容试水商业化。总结这一年的实践,可以用5个关键词概括“创业”、“知识付费”、“房产培训”、“教育本质”、“自我情怀”
【1】创业
创业,无疑是2018年让我快速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创业一直是我心里的一颗种子,一直存于内心且时刻蠢蠢欲动。回想一下,我也是4次教育培训创业者。
NO.1 儿童轮滑培训,因资金流无法抵抗季节性市场而半年夭折;
NO.2 企业培训工作室,起步资源积累不够,包含客户和团队,只靠个人无法正规运转。
前两次创业,都是体验和尝试,无论成败都是成长,而且都有退路。但是2018年,有种正儿八经无退路创业的感觉,着手了两个创业项目-知识付费和企业培训咨询公司。
当没有退路开始创业的时候,人的心态、认知和成长将呈现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原本很擅长情绪管理的我,这一年的情绪一直在困惑与兴奋中循环往复,不断交替。情绪交替的同时,对创业的理性认知也愈加清晰,从0到1构建了我对创业的内在认知体系,我认为创业初期最重要的3个要素:
1、确定的起步现金流
2018年我参与的两个创业项目均轻松实现起步现金流,第一个知识付费项目起步就有股东注资,并通过一笔60万确定订单,实现企业基本运营和产品打磨。第二个培训咨询项目有很深的行业积累,起步确定的散户订单排满,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不大。我的前两次创业却均因起步现金流的问题,无法发展。
所以,无论创业愿景多么激情澎湃,多么宏伟壮大,半年以上覆盖基础成本的现金流都要确定。你可以无限压低成本,哪怕不用办公室,但团队的人力成本要有基础保证,这可以让你的团队军心稳定,再凭借创业的激情实现生产力。
一般实现短期稳定现金流的方式有2种:股东注资和确定的定单。
第一,股东注资,是要找到有钱且认同这个项目的人,创始人的创业愿景和个人资源背书尤为重要,决定了是否有人因信任而投钱。
第二,确定的定单,是创业开始前已经有市场积累,拿到一个大定单或若干定单,完全可覆盖创业起步资金。但这里重点是“确定”,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认为我的产品一定不愁订单,却完全没有一个客户确认付钱购买你的产品服务。
2、产品稳定交付和营销持续运营的团队
产品与运营是创业初期一直萦绕的问题,有产品无运营时,头疼订单从哪来;运营订单来了,又会发现产品跟不上。这也是我这一年一直绞尽脑汁想解决的问题。
知识付费项目,是一个完全新兴的领域,有发展趋势但商业模式不确定,当我们通过已有认知与技能生产了内容产品,发现没有帮卖的渠道,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才是我们的渠道,通过对产品形态和客户需求的分析,发现面向轻知识分子粉丝的文娱类公众号会是我们重点合作方,打开了突破口,随着知识付费的趋势积累了很多合作方后,发现产品研发的速度和IP开发的速度又跟不上渠道的需求。新媒体的属性是要快速持续生产内容的,而知识付费优质视频内容产品又相对比较重,产品生产周期最快也要2个月,产品的创造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
企业培训咨询项目,虽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公开课、内训课、咨询,但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精力分配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订单不断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发展与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个企业客户则是关键。若要实现快速发展,则需快速推进运营,丰富产品形态,实现客户持续增长;若要打造服务口碑,每一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全心全意的满足;人力有限,资金有限,两者皆要抓,运营和产品交付永远相辅相成。
所以,创业初期,在起步现金流稳定后,通过换算团队成本,着重搭建产品稳定交付和营销持续运营的团队,最好每职能有单独负责人。如果资金允许,可形成产品、运营、公司经营铁三角的核心团队架构。
公司经营:负责资金和团队引进、企业发展,一般由创始人担当;
产品:负责产品研发和产品的交付,用产品让客户满意,形成产品的口碑;
运营:负责客户和渠道拓展,实现业绩的开拓和持续增长。
一般创业初期,创始团队都需要磨合,无法快速形成这样清晰的定位,而且很多时候创始人都会擅长产品或运营某一方面,在创业初期的一段时间都会担当产品或运营的角色,逐步才会从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专注企业的发展。
3、创始人主权唯一
如果以上两点实现,已经可以让公司短期运营起来了,并且能初步实现稳定的运转,然而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实不在于趋势、模式、资源、钱。创业公司一旦运转,会有很多机会,也意味着会有很多选择,诸如产品形态如何调整、上下游是否合作和怎么合作、融资如何抉择、团队是否扩充和扩充哪个人、模式是否调整和如何调整等等,虽然人多力量大,但我认为这些抉择要保持统一性,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发展的不伦不类,才能保证最终愿景达成,所以创业初期创始人主权或叫决策权必须唯一,在众多抉择和调整中,把握企业愿景和调性唯一。
当然,创始人伴随着创业的进程,也是不断成长的,很多抉择时刻也不一定拿的准,要允许试错和团队意见磨合的阶段,创始团队才能磨合中前行,逐步形成稳定的团队合力模式。
我这一年对创业的实践感知,与以往看电影形成的认知有些许不同,我认为我们这一代的创业者,并没有电影中演的那么苦,或许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内的创业环境也越发改善,但是创业的那份坚定是一样必不可少的。
【2】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是在教育培训产品化运营方面的实践。
知识付费,是随着2015-2017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逐步兴起线上内容付费的形式。以罗辑思维为领头羊,让内容成为可付费购买的产品。
知识付费的兴起,打破了3个传统行业的壁垒-媒体、出版、教育,是对内容行业的重构。这意味着并存的机遇与挑战,打破意味着有空间,打破也意味着一片混沌,无从下手。知识付费,兼具了媒体、出版、教育三个行业的属性,这让我2018年对内容产品的运营与研发有了显著的认知升级。
1、内容产品运营--媒体思维
媒体思维,即粉丝量-流量变现-消费力提升,粉丝量的持续增长和活跃是根本,粉丝稳定激发内容初步流量变现,变现稳定再提升客户消费力,实现再增长;
用户流量,靠内容+频率,内容是粉丝有需求感兴趣的内容,频率是指内容一定要按固定频率发布,才能长期建立用户习惯,才能实现用户留存;
流量变现,3种主要方式:广告+电商+知识付费,广告最直接,但伤用户;电商,用户易接受,但成本高;知识付费,上手易,持续难;
消费力提升,无论是哪种变现方式,一旦变现,下一步目标一定是收益提升,一般通过会员制,筛选具有价值认同和消费力的核心客户;
同理,内容产品的运营,触达的粉丝量是第一步,若是自有粉丝积累,最少要2年的时间,成本很高。通过渠道连接粉丝,实现价值链合力,可谓是共赢的模式。2018年我个人建立的知识付费合作渠道达50+,其中合作平台10+,新媒体头部号40+:
【10+平台】
腾讯、网易、爱奇艺、快手、沪江、荔枝微课、上海地铁、小米电视、星尚频道、小鹅通、新榜等十余个平台
【40+新媒体】
百草园书店、练瑜伽、慈怀读书会、好好虚度时光、丁香妈妈、有养、微医、菜菜美食日记等40余个新媒体渠道
如果吹牛,也可以说,2018年我的内容产品触达上亿用户,好像也并没有很夸张,哈哈。毕竟上海地铁1天的用户流量就达1000+万人次。
内容产品的运营,流量是第一步,继而变现与增长又区别于一般商品的运营,有其独特性。但与渠道的合作洽谈,让我认识最深的就是:坚守内容品质,秉持合作共赢,就能做好运营。
2、内容产品研发--出版思维
出版思维,即像出书一样打造线上内容产品,要想打造畅销书,那内容就要同时满足最核心的2个要素:通用性和稀缺性。
看似两者是特别可笑的矛盾,这就是内容研发的难点,既要满足大众共性的需求,才有畅销的市场,又要有独家稀缺的内容,才有市场竞争力。
2018年,我亲自开发4套生活美学类知识付费课程、运营10套知识付费课程,因要实现全网分发,内容一定要有稀缺性,又要适合多种渠道,而且各渠道的调性又不同,所以我通过内容开发的实践总结了一个公式:畅销内容产品=实用功能*导师角色*独家方法。以我开发的4套生活美学课程举例:
实用功能*导师角色*独特方法
拍娃*摄影师&爸爸*手机
减肥*美食家*生酮
抗老*三甲营养科主任*疾病食谱
便当*CEO*米其林料理
a.实用功能:大众共性的实用功能,能满足大众学习需求,如美食、减肥、晒娃、抗老,都是非常大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各种调性的渠道,不同渠道也能找到适合的内容点,因为需求本身体量够大众。
b.导师角色:是独特方法和实用功能的连接,与实用功能有相匹配的背书形象,如摄影师爸爸教你拍娃,可信;美食家教你减肥,又吃又瘦,新奇;三甲主任教你科学抗老,靠谱;CEO教你带便当,高效。导师是内容信任的基础,导师的阅历和故事背书,是新粉丝快速信任的根本。
c.独特方法:导师的故事与阅历决定了方法的独特,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且一定是被验证可行有效的方法,并兼具创新性。如,摄影师居然也用手机拍娃;生酮是什么?疾病食谱是预防疾病抗老最科学方式;米其林料理带便当史无前例。独特方法,是让内容有竞争力的核心,稀缺才有价值。
内容产品,除了内容本身的开发,与之匹配的呈现形式也非常重要。内容形式的设计取决于用户需求的定位,我认为,知识付费从客户需求出发,只有两类内容产品定位:陪伴式和小问题式(我定义的)。
a.陪伴式:用户是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只是为了素养和知识面的拓展,让自己沉浸在一种学习的环境中,这就是陪伴式内容产品的设计定位。这种产品可收费可免费,若免费,则为了吸粉,如罗胖的60秒语音;若收费,则为了筛选出自有活跃粉丝,如樊登读书会。
b.小问题式:用户是有具体且共性的痛点问题待解决,这类问题又不是一两句话能迅速解决的,那就需要经常解决这类问题的专家,全面而权威的帮助用户快速解决,如手拍萌娃大片怎么拍、能吃能瘦又健康的减肥怎么做等。小问题式内容产品,和书一样会是收费模式,而且讲授的内容也要有一定体系化。
两类内容产品的定位,决定了老师的内容产出模式:陪伴式的内容产品,需要老师跟随式的产出内容,最好还能与用户有一些互动,用户的留存会更好;小问题式的内容产品,唯一需要的就是老师确实有这一领域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次性产出内容打造即可。
3、内容产品服务--教育思维
教育思维,即学校大班课+个性化补课班+口碑传播
内容产品,相当于解决了学校教育环节,很多人一起上大班课,但是每个人的学习难点存在个性化差异,不解决这一问题,则无法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后的行为转化,则无法形成口碑传播。
在知识付费兴起一段时间后,社群运营流行起来,这其中的影响因素一定有核心用户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但关于社群的运营,可能还会存在持续性的问题,也意味着知识付费的下游服务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能肯定的是,口碑传播一定是内容行业的根本推广方式。学校老师的口碑是靠名牌大学升学学生等品牌背书建立的,补课班老师是靠个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建立的,那知识付费的口碑靠什么建立呢?大IP背书?内容口碑?线上线下学习服务?
知识付费,如何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更值得思考!
【3】房产培训
重拾垂直领域教育培训-房产企业培训,是自我迭代后的回归,也是选择扎到土壤里做教育培训。
企业内训,算是扎到岩石里做培训,最扎实但世外桃源;知识付费,是一下拔到天上,绝对广阔却失地气;培训机构,是把种子埋在土壤里,发酵并参天。
一个垂直领域的乙方培训机构,本以为是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公开课(高管)-内训课(版权课程)-咨询(企业个性问题),实践后才发现,这并不全部适用。知识付费的“B2B2C”模式,也并不那么适用。
发现,并不是原来以为的“开小卖部”做生意,而是模式创新式的创业,超越全行业的培训机构模式和知识付费模式,需要创新重造“垂直领域教育培训模式”(至少对于我而言是这样的定位)。
践行这一模式,秉持以人为本,从时间、空间、受众群体多维度陪伴成长服务,只为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模式是否成立,但始终坚信好的培训服务一定会受到市场的认可。
1、100+行业老板圈层活动
房产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提升,主要推动力是认同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老板。凭借对房产教育培训及文化素养的积累,面向老板举办“合纵连横-以文会友的老板圈层”活动,整合行业主要力量推动从业人的成长。活动后,走访10+企业,深入探讨交流。
2、行业文化flag-跨年演讲
借鉴《时间的朋友》,只面向本行业从业者,为学习建立一个仪式感,正确的认知行业以及行业的发展。首年创办,从创意到落地执行,仅15天的时间,房产人的跨年演讲完美举办,现场仅300人,全部爆满,名额供不应求。
3、行业爆款培训--巅峰
技能培训到处有,自我成长没人教,尤其是房产人极致辛苦与奋斗的工作,人生一旦混沌,无法泰然处之。巅峰训练营,是一场人生大戏,不是教你如何谈单,而是教你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世事。处理好自我与世界,才是素养与文化提升的根本。巅峰,一经面市,一月一场,全年共12场均被预定。
4、每天成长陪伴--房产单向历
借鉴文青的《单向历》,特别设计《房产版单向历》,365天每天一个不同的小知识,每天都有一个成长启发。此产品设计,从创意到落地执行,仅用了一周时间,为此惊叹,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教育培训产品从创意及落地执行的全流程速度。
垂直领域的教育培训,实实在在,最收获的是当我们的培训、产品、服务,让受众感知到成长时,那份喜悦无以名之。
【4】教育本质
教育培训的本质,我一直在找寻答案。
以往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是培训?”。这个问题问了5年,答案都无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是技能的提升?是知识的传输?是方向的指引?是标杆的影响?是环境的营造...
2018年践行教育培训的种类形态骤然增多,教育产品面向的受众群体多种,视角多维,思考也随之增多,突然发现,我好像有一个潜在的成型认知。
“教育培训三项认知”--1个根本,2种形态,3类成长
a.1个根本:人
人,是教育培训的根本。
从历史意义视角窥探,教育培训就是把20%杰出实践复制给80%的人,实现人类社会平均生产力的提升。现如今的亲子教育、义务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培训、商学院等依然如此。如果没有20%杰出实践者,产出的内容也只是猜想,是无法成功复制传播给广大人类群体的。如果把猜想或异想,不经过实践传播给大众,就会被联想到邪教组织了。
从横向看教育培训运营,教育培训成功案例无不是靠口口相传的口碑建立的,而且无论是否有公司的品牌,当我们想为孩子报个补课班的时候,仍然会选择某个厉害的老师,还是会找到具体的某个人。反观,教育培训的运营,核心也是对人的运营。
从纵向看教育培训内容研发,教育培训产品多数都是虚拟的,是没有实物的,也无法有确切的数据直接衡量竞品的好坏,衡量标准只有受众的感观认知。教育培训产品设计的目标就是受众的行为转变,目标是人的改变,而产品的研发也是匹配先行者的实践经验与受众的成长需求,所有维度都是人。
教育培训,是以人为本的良心活,这一点是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也是时刻指引教育者每一天的工作和行为。
b.2种形态:产品和咨询
教育培训内容是虚拟的,也有好多呈现方式-文字、音频、视频、面授课程、教练等,但我认为无论哪种呈现方式,只有2中形态定位:产品和咨询。
教育培训是以人为本的,但老师1个人的生产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内容产品就是将老师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形成可无限传播的经验载体,比如书、知识付费课程等。只要是内容产品,就必须具备可无限传播性,并且能帮助一个群体解答某一类共性的问题,助力受众自行解决。
产品,对于受众而言,只有启发性和指引性的作用,最终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自己动手,对于简单良构问题,是ok的,比如坐飞机寄安全带。但是如果是复杂的病构问题,比如企业战略如何制定,就算看100本战略制定的书籍,当你要制定自己企业的战略时,还是没那么容易制定的,就需要个性化的咨询。个性化咨询,需要顾问具备体系化经验体系,并且能对个性化的需求有深入的分析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一对一补课班的教师提供的实则就是咨询服务,应该分析出孩子学习的优缺点并能给予改善提升。但学校的老师是完全没有这个义务的。
教育培训2种形态,是教育者在打造内容产品和服务的定位指引,明确定位,才能打造出受众喜欢的教育培训。
c.3类成长:知识、技能、心态(认知)
人类的成长,可以归类为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心态(attitude),这也是培训人常说的KSA理论。
人的成长,离不开这三者的协同提升,所以教育培训,也是从这三个角度输出给受众。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比喻,这三者就好像驾照考试的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
科目一,理论考试,就是交通知识的提升,要了解所有交通规则,用笔试的方式,也是知识类提升最好的检核和成长的方式。
科目二,倒车入库,就是关键技能的提升,必须要实践练习才能掌握,只看书看100遍也不会倒车,技能的培训必须实践演练,才能掌握。一旦会了,也很难忘记。
科目三,大路小路等,除了技能之外,其实是心态的锻炼,面对各种路况,除了学习如何处理,也是在加强驾驶人的心态认知。心态类的培训一定有体验才有认知,往往产生的认知会一辈子都记得,就像一颗种子发酵。
教育培训,就是当人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快速给予知识、技能、心态的全面提升,即可快速进入该领域,并能持续不断的快速提升,至于是否能达到卓越要看个人,但教育培训能助力一个人成为优秀。
【5】自我情怀
教育培训人,都有点情怀,我也不例外,抽时间滋养情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若能助人更是快哉。
2018年亲自撰写了10篇文章,总共应该有4万字,内容是实践教育培训的经验总结,还有一些随笔。写作的动机一般都是有朋友咨询我的问题,帮助朋友解答之后,也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人,幸运的是我的文章还有一些新媒体公号转载传播,“培训人社区”-培训圈头部公号,合作发布了多篇,特此感谢支持。
在2018年一年里,我在微信上回答各种培训咨询的问题,应该最少也会有二三十个吧,还有帮忙做ppt和课件,空闲时间的一点余力和温热能帮助到一些朋友,还是很幸福的。
2018生活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小小王”的来临,让我意识到亲子教育将和我有莫大的关系,目前我无实践空想版的认为,亲子教育的关键就是权衡孩子的规则意识建立和创造力培养,度的把握是难点。但只要把握好,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都会良性的塑造。
“小小王”的来临,也让我感受到了女性的伟大,这是此前从没有过的认知,我也觉得挺莫名奇妙的。而且,我也不记得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知了,很奇妙,哈哈。
展望一下2019,我希望教育培训商业化事业有更多结果呈现,并以人为本、以内容为基孵化IP。另外,个人自撰书籍内容定稿,2-3课程产品产出。其他的就交给上天,随遇而安。
2018是转型升级的一年,2019是发展的一年,2020-2021是爆发年,这就是1989年生人一直在实践的人生。教育培训之路,期待更多同路人。
愿长(微信:vincent_wang0713)
独立培训人,知识付费创业者,成长顾问
坚持“以快乐的方式,给人以成长!”
倡导“基于人员成长的角度,打造落地+创新式培训,助力战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