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中亦提到:“明代黄釉自永乐朝开始,已经烧制得相当成功”。观现有资料而吉,黄釉瓷始至永乐是有证可循的、中历代陶瓷上的黄釉,根据釉料成分和烧成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黄釉与高温黄釉两种。高温黄釉是含少量铁分的石灰釉,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现黄色.以唐代寿州窑的黄釉最为典型、包括在唐三彩和宋三彩的陶器上亦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低温黄釉即铅釉,是一种以铅为熔剂、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850℃至900℃之间烧成的黄釉、色较淡,釉面薄。以弘治时期的“娇黄”、“浇黄”或“鸡油黄”为烧制的最高水平。
黄釉瓷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颜色釉瓷器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以其迷人的色彩和丰富的象征意义,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身上。方丘地坛祭祀用黄釉器,或许也是帝王们看重黄色釉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明会典》记载:“嘉靖九年,定四坛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此举无疑又将黄釉器推上了神坛,明代黄釉瓷器从来就不是观赏把玩之物,器型除了御用的饮食器就是祭祀的礼器,黎民百姓、王公大臣都只能俯首跪拜。
黄釉暗刻龙纹贲巴壶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代早期黄釉瓷器以永乐及宣德黄釉瓷器为主。永乐黄釉瓷在前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以肥润的甜白釉打底,覆罩淡淡的黄釉,因有白釉衬托。黄釉显薄,色淡。胎薄体轻,窄小的圈足很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座。”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史料记载,明清时,全黄釉瓷只有皇帝,太后和皇后能用。往下数,皇贵妃用“白里黄釉瓷”,贵妃、妃就用“黄地绿龙瓷”,嫔用“蓝地黄龙瓷”,地位再低级,就与“黄”无缘的,黄釉瓷的霸道和尊贵简直是瓷中无敌。
明 弘治黄釉龙凤纹盘
至宣德时期,釉色娇嫩而略深,但不及以后弘治的釉面细润宣德黄釉器的特点。黄釉器有两种施釉方法,一是在素坯上直接施黄釉,另一种是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施黄釉,低温二次烧成。由于原白釉器上有橘皮纹。挂黄釉烧制后,橘皮纹更加明显,釉面肥厚,呈凹凸不平之状,底足内为白釉,有青花写款或刻款,器型多见盘碗类。一般盘壁较深,圈足稍高,盘底心微凹,以素面无纹为多,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款或刻款器物施黄釉到底,置于桌上不见圈足露胎。后世有将宣德白釉器后加黄釉复烧而充宣德黄釉。从现有资料看.低温黄釉虽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但传世品罕见。据文献记载.明代方丘祭器用黄色,进一步刺激了黄釉瓷的生产。
明正德 黄釉凤纹瓶
明代中期由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三十年,正值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低落时期,且未发现有确切年款识的官窑瓷器,使这一时期的生产面貌始终扑朔迷离,也被称做陶瓷史上的“空白期”。而成化、弘治、正德的黄釉器却是明代黄釉烧制的黄金时期,烧制的黄釉已掌握了准确的烧成温度和气氛,使器物颜色通体一致,即符合皇家用器正黄色的等级要求,又符合含蔷深沉的审美情趣。成化时黄釉釉色有深有淡,釉面均净娇嫩,浅淡,釉质稀薄。
弘治时期.黄釉瓷已近乎完美,也是整个明代黄釉烧制最成功时期,达到历史上低温釉的最高水平,由于其黄色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因此又有“娇黄”和“鸡油黄”之称弘治一朝黄釉最负盛名,色泽娇嫩,堪称弘治官窑的典型之作。弘治时期的瓷器品种和艺术风格完继承成化传统,无论是釉、单色釉、菏花、彩、斗彩瓷器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弘治的颜色釉无沦从品种还是产量部比宣德成化少,但其官窑白瓷的制作,其胎釉都较细清,器物底部闪青色,盘碗底部的厚度已较永宣器为薄,但还处于半透而为全透的程度.正德其色调比弘治略深,胎体加厚,多署四字或六字款。无款者,器底釉比弘治时更显青色。此时的釉面和釉色,较之成化那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但比之后正德的黄釉,又浅淡适中,也此将弘治的黄釉器作为陶瓷史上明代黄釉的典型。
黄釉:我国传统低温黄釉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以氧化铅为助熔剂的颜色釉。从汉代开始,历代多有烧造。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均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明代景德镇生产的低温黄釉瓷器则为瓷胎上挂釉,呈色深浅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趋于明黄色。自明初至明末万历年间,未停止生产过,到弘治时,低温黄釉的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弘治黄釉较宣德、成化颜色要鲜亮,且深不少,较之正德黄釉,则又淡一些,属于深浅适中。此时的黄釉多施于盘、碗上,圈足较宣德、成化时期明显变矮,并且向底内收,胎釉交汇处往往有一丝较为浅淡的火石红,另外盘碗之底釉多呈现如湖水绿色般的青灰色。清代黄釉瓷在沿袭明代黄釉瓷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在器型、纹饰上有所创新,黄釉釉色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黄釉盘,明正德
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式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刻款外,都是“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双圈款,绝不见成化朝的双框方款。在鉴定弘治娇黄时基本秉承以下特点:①弘治娇黄的鸡油黄除少数极精仿外,一般很难仿像;②弘治底部一定塌凹,后仿者往往出现平底;⑧弘治娇黄釉大多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治”字的水旁二三点除少数例外,往往低于“台”旁而成“治”后者三点和台字相齐平,而成“治”;④弘治底足稍矮,清代康熙与其他时代后仿底足稍高;⑤弘治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洁白。此外,明代黄釉瓷造以盘、碗属多,罐较少。弘治的黄釉金彩罐是当时宫廷的祭祀用器,黄釉金彩罐更是弘治朝独有。正德时期则继续沿袭弘治黄釉的特点,底款书青花双圈“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一件藏品出手的五大必备条件:
1.藏品好;2.选择好的市场;3.选择好的平台;4.买家有实力;.
5.价位合理。
艺术,让生活更精彩!古董古玩交易旨在搭建国内一流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若喜欢我们的文章,可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也可直接添加qgyxiang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