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看商业:从《万历十五年》思考柯达帝国的陨落

近期重读《万历十五年》,这已经是我第三遍阅读这本书了。明代从1538年到1583年间,一共有8位内阁首辅,6个遭到软禁、刑事处分和死后追究,其中就有一代名臣张居正。这些内阁首辅不是在政策上遭到多数人反对,就是个性太强遭到嫉妒和仇视。实际上,狙击6位首辅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整个明代的文官集团,整个系统是不容许在群体中出现异类、破坏平衡的。

明史看商业:从《万历十五年》思考柯达帝国的陨落_第1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历朝历代的文官政治,都是权力的斗争——没有明规则的斗争,就有潜规则的斗争;不在阳光下交锋,就在暗地里厮杀。书中最为精彩的是写到当年明代的文官集团是如何用“去皮见骨”层层递进的方法来给首辅申时行来套上紧箍咒的,申时行深知这一点,以极为老道圆滑的方式和文官集团周旋,最后站稳脚跟,没有步他前面几位首辅命运的后尘。

可这一切在我看来,申时行那极为“老道纯熟”的政治技巧,恰恰是牺牲整个明帝国改革契机为代价的。当明帝国发现一个部落酋长在开疆拓土,明代的文官还在争论是剿还是抚?文官们还因为剿抚的问题不断弹劾政敌。首辅申时行为了平衡两派意见,不断做和事佬,认为不应该为这个小事而搞得内外文官不和睦。这个酋长就叫努尔哈赤,等到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间发难,明帝国已在文官集团的内耗中风雨飘摇。如果我把明帝国比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话,我觉得整个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和自我进化的机制了,所有的坍塌都是从系统内部开始的。

从明帝国的案例,我想到了曾经的摄影器材界的大佬柯达。这家公司太过于著名,在1999年,收入已达到160亿美元,利润达到25亿美元,股价在1999年的2月份达到80美元一股,但之后随着数码相机时代的来来,柯达的股价在2011年前一年之内跌了99%,而现在柯达股价相比于最巅峰时期,也是下跌了90%。

柯达沉迷于他的帝国太久,以至于错失了许多变革的契机。

首先,柯达错失数码时代

柯达早在1970年代就准确预测到了数码相机时代最终会取代菲林胶片时代,但柯达迟迟不肯接纳这个即将变革的事实,那些公司内部人士和专家提出转变数码相机业务还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派。柯达的菲林业务太成功、太稳定了,从利润角度说,菲林时代的利润是数码时代利润的14倍。转型数码业务的机会被原先成熟的系统吞噬了。

相反,柯达的竞争对手富士,面对数码时代,果断削减成本和裁员。就在柯达在20世纪初沉迷于它帝国最巅峰的荣耀时,富士在2000年,花了18个月的时间,用了2500亿美元重组,撤掉多余的分销商和实验室,富士的掌舵人古森重隆说:“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如果放任自流,大家都会完蛋。所以我们必须重组业务模式。”到了今天,富士的菲林业务从2000年的60%,下降到了0%。20世纪初的柯达好像是一个老态龙钟、辉煌荣耀的明帝国;而富士则更像是一个发难与白山黑水的努尔哈赤。

明史看商业:从《万历十五年》思考柯达帝国的陨落_第2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其次,柯达的本土市场被瓜分

柯达在美国本土市场优势太明显。公司研发庞大、工序严格、质量一流、和当地企业关系良好。面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日本的富士,柯达对于是否赞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犹豫不决,富士却果断投下,这次奥运会赞助成为富士廉价进军美国本土市场蚕食柯达的一把尖刀。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明代文官系统,在犹豫是征讨努尔还吃还是安抚努尔哈赤的时候,错失了最佳时机。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在想政治也好、商业也好,都是人的组织和人的架构。一个生态系统是否有活力、能够产生变革,其实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能否容许变革性力量的出现。要知道推动变革是永远是少数派,少数派的异类如果能够被系统所容纳——即不被系统本身所吞噬,它就会成为系统自我进化最重要变量。明帝国和柯达都吞噬了变革性的力量,遇到了空前的失败;而富士做到了将变革纳入系统,迎来了它的辉煌。

(欢迎关注微博&喜马拉雅:龙虎小轩,长按二维码关注 龙虎小轩 公众号)

明史看商业:从《万历十五年》思考柯达帝国的陨落_第3张图片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 龙虎小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史看商业:从《万历十五年》思考柯达帝国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