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读书人是很有地位的,一句话说明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你处在社会的底层,读书是你唯一改变命运最快最有效的工具。
就是在80年代如果你能有点墨水,甚至是科班毕业那也不得了,读书能给你带来的附加值依然超乎你想象。
前段时间有个疯传的帖子叫“我想说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别逮着一代坑到底”,对80后描述了各种坑。听着很过瘾,想想是这么回事。
有一次在做火车途中,听到一个60后说他们那一代才是被坑的,当兵退伍后不安排工作,更没有高额补贴,更别说用上什么电话,开上车了,现在年轻人多幸福,少下多少力。想想好像也对。
未来00后会不会也会说自己被坑呢?我猜想应该会,因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如果和平一直延误,人性的本能也会越来越贪婪。如果和平被打破,他们会不会遇见动乱,然后感觉被坑呢?唉,或许我真是太操心了!
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说自己是读书人了,或者说一味读书会成书呆子,尤其是前几天跟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说到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学生考上高中的几率大,因为学校管的严,严到不完成课程任务就不能去吃饭。但到高中以后,高中的老师不喜欢从私立学校考进来的学生,因为他们自理能力太差,反而在高中的时候成绩会下降。
我想在现有教育体系下,能进入下个高级学府,比直接进入社会要好太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严一点还是有好处的。我们总不能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实践社会吧!未来是越来越需要技术了,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前沿的生物工程技术都在慢慢改变我们生活,甚至是生存环境,如果还像之前一样觉得赚钱比读书还重要,那就是在最好的时光错过了最好的未来。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有书读,但大多都不愿意读,为什么?因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理解不了读书真正意味着什么?所以在老师,家长半推半就之下有的成才,有的浑浑噩噩,有的按部就班接替父辈。
同时在过去经济匮乏年代,也有兄弟姐妹多的被迫辍学,这其中不乏有能读却不能读书的朋友,现在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后悔?其实他们也没有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顺其自然就好。
当然,毕业以后我们会把工作放在重点,同时还要兼顾爱情亲情友情,能抽出时间读书的人可能更少,就是读也是娱乐类的,或是技能类的偏多,很少自己有目的的去读书。比如规定一年读几本书,而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就是因为喜好来读书,貌似这样的人真的很稀少。
等到了中年以后我们就更难读书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读书的习惯,加上眼睛可能会变花,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越来越不舍得花钱,所以在出现空巢老人现象下更显得孤独寂寞。
所以读书如果换算成本的话,尤其是在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物质成本上,好像真的会让你感觉读书太骨感。它没有让你直接拿到钱的那种快感,更不会让你体会到游戏世界里的及时反馈感。
总结一下读书的困难:
一是成本大。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耗费时间,耗费金钱,甚至要牺牲跟家人,跟朋友的相处作为代价。
二是缺乏反馈。读书往往只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人能感知你今天是不是读过书,更没有人监督你,这就是一场自我修行,你很难炫耀自己。
三是难于坚持。读一天可以,读一年可能就是未知数。读一个阶段可以,读一辈子更是一个未知数。
四是不知道适合自己不适合。每本书的价值取向,质量高低不见得一致,尤其是能不能带来价值。
令我高兴的是,我看到了现在有更多的小伙伴走在了读书的道路上,或是在求学中坚持,或是在工作中求索。
现在的读书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过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比如有电子书,有纸质的书,还有ipad或是app阅读等等。但仔细想一想身边真正去主动读书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就那我来说,我近百人的同事中真正用心读书的不会超过5个人。
那怎样才能打破读书的困境呢?我想这几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一是在心里给读书留个位置。能早点干完工作就早点干完,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阅读;如果不能早点干完工作那就每天坚持读书一刻钟,也就是15分钟,然后逐步改变。
二是跟朋友们一起读书。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不想读,那一群人监督你,你一定可以慢慢进步。
三是持续写作。把阅读的知识输出出来,给自己成就感,让自己知道每一天的成长是多么的神奇。
这三个方法都是我正在尝试做的,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我会跟大家继续分享。
那读书的作用是什么呢?我想有一句话表达的很棒,是我曾经学习别人的:
以书为凭,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书作蝶,可穿越古今,知晓天下;与书为友,可寄情怀,慰藉心灵。
俗话说读什么书,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买什么书,就是给下一代指引什么方向,所以你还会主动拿起书阅读吗?
爱书之人不会觉得读书困难,不爱书之人说再多也无用,但我诚心邀您一起读书。
在文章结束之前你们在想什么?
我现在的感悟就是不怕现在一无所有,就怕未来一无所获。
我是慧眼识鱼,点击蓝色字体即可关注我。
我来自小县城的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码字,深夜思考。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我会厚脸皮的偷偷告诉你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