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班级特性,感受中国班级优势――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之五《中国班级的特性》有感

                          阅读前

      前一篇文章的吃力阅读,导致自己有些胆怯,不断质疑自己的阅读能力,总是觉得没办法达到理想的阅读状态。同时越是阅读他人的读后感,越是不知道自己能从文章读懂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实践经验匮乏,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读写,所以无法把作者表达的理念融进自己思想里,无法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思考和表达,无法理解作者的思维、语言,无法体验到作者的感情世界。

      即使如此,我仍在努力,因为我不想辜负各位专家对我的引领与帮助,不想辜负自己从事的这份神圣职业,不想辜负幸运之神给我提供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不断鼓励自己,要想成就自我,必须坚持学习,“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阅读中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逐渐理解了为什么把同龄孩子组织到一起形成“班级”进行管理,它有哪些利弊?中国班级的独特性是什么?怎样管理才能体现中国班级的价值?这些问题是我以前从未思考过的,也从未想过一个“班级”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这篇文章拓宽了我的眼界,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书中的文字里看世界的教育,收获颇多。

      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进行论述,每一部分都涉及到与国外一些国家的“走班制”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了大量教育专家的研究材料,对中国班级的特性进行说明。阅读中,我依然根据文章的框架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一、了解中国班级的特性

      中国班级有别于西方学校的走班制,它具有长期稳定性。一个班级的学生长期共同在一所学校,有固定的教室,上不同的课,为“班”排课。而走班制是“因课成班”,学生选课,组成课堂,没有固定的“班级”。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做了十八年的小学班主任,数一数共管理了5个班级,最长的带班时间为7年,从学前班一直到六年级毕业,最短的带班时间为1年。7年与1年的光阴对比,时间越长,师生感情越深。可见班级并不只是教学的阵地,它也是情感体验的家园。

      中国班级还有别于欧美小学的包班制,在班级层面设立学生组织,成立班委会,设置班干部,而包班制并不在“固定班”中设置班干部。同时与日本中小学情况比较,中国班级组织不是学生自治组织,班主任要作为学生组织的领导者,而日本的教师是作为学生组织的咨询顾问。我的班级孩子虽少,但也有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构成,每个孩子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是老师的助手。和老师一起分担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起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中国班级是学校中学生管理的一个层级,它不只是一个统计单元或者一个上传下达联络单位,还是一个管理单元。中国班级除了像西方学校做简单的统计、联络、信息传达工作外,还承担大量艰辛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每一个班级在班主任的领导下,构建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直接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例如,每年的六一汇演,我们学校总是把任务下达给各位班主任,班主任再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商讨,展开排练,为取得好成绩努力着。学校不会同学生直接接触,班级就成了一个简化的管理层级。

      中国班级在学校形成一个特有的生态环境。本意是因为教学而形成的班级,“结果是中国学校是同一班级学生长期在同一个教室上不同教师的课。”孩子们总在一起上课,以班为单位进行管理就方便了许多。孩子们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一起开班会、一起学习,一起开展活动,一起交往,很自然地成为了生活共同体。所以“中国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环境,学生首先生存于班级,其次才是学校。”“它是一个教学共同体,同时又是一个生活家园,一个管理组织,是一个超级存在。”

      二、了解中国班级与社会的关系

      “中国班级就是一种理想的雏形社会:真实、丰富、小型,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而且符合简化、净化和平衡的标准。”几个或几十名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同伴之间如何交往?与班主任及各位老师如何相处?个人意愿与他人意愿、教师意愿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如何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面临的真实问题,而班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协调意见与利益的机会,需要孩子们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学会解决这些与社会存在的同样问题。同时中国班级也是教师相对独立地实现教育理想的平台。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相处,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以及自由发挥空间,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创造美好的班级生活,让学生享受幸福的学校生活的同时,自己也有巨大的成就感。作者例举了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演讲,特别引用了李镇西老师的总结语:“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一一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在这里,孩子和教师已经通过教育融为一体一一帮助孩子成长,也是帮助自己成长;成就孩子,也是成就自己。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依存又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并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一一故事便成了不朽的传奇,教师便成了伟大的导演。”读到这里让想起五年前听到的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并写下的读后感,深深折服于他的教育情怀。

              对一位教育家的痴迷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李镇西的名字是在2012年的一次学校的业务学习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博客,推荐我们关注一下。刚走进博客的首页,我就被上面的照片深深地吸引,李镇西老师随意地坐在学生中间,学生自由自在的围绕在老师的身边,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多美和谐的一幅画面呀!再看看照片右下方“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这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话语。随着对李镇西老师博客的关注,经常阅读里面的博文,感触深时,还不由自主地写下感受。渐渐地我感觉到这已无法满足我对李镇西老师深深地崇敬,还有那份想从他的身上寻找解决自己一些困惑的期望。于是我四处搜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第一本是我自己购买的《做最好的家长》,可惜是盗版,里面有很多的错别字,第二本是向校长借的《李镇西教育演讲》,读后我还写了一篇荐书稿推荐给同事们阅读。
      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那一年,那一天——2013年4月27日,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亲眼见到李镇西老师的本人,还留下我们一张永恒的照片。可以说我是怀着兴奋、激动、敬重的心情听报告的,我的注意力从来没有这样集中过,每听到那感动的故事时,我就会默默地擦着眼泪,内心希望我要是他的学生那该有多好。时间不知不觉的流失,我们每位老师还没有听过瘾,还没有从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走出来,报告停止了。回家的当天晚上,我马上把自己所学到的,所感受到的进行了整理,写了两篇文章《三十年的教育传奇》和《做最爱学生的班主任》,向同事们做了学习汇报。
      今年暑假,也是机缘巧合。我在老公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了《做最好的老师》和《爱心与教育》两本书。(因为陪老公值班,没事时不经意走进了图书馆,本想这里应都是学生们的读物,没想到竟有这样珍贵的书。)于是我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边读边摘抄里面的对我有启发的话语,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我知道自己平时就不善于写,语言总是显得很苍白,但我也知道自己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时我也坚信,在不断地积累中,思考中,只要有那么一点点进步,就会给我莫大的鼓励,让我有坚持的勇气。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籍后,我更加坚信,成功往往会偏向那些勤奋的人。即使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你也会为自己曾努力过而感到满足与幸福。

      班级作为雏形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者结合各位教育专家的观点进行阐述:

      吴康宁指出,班级组织是一种自功能性组,自身乃是一种无以替代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它莫属的教育价值,即它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张鲁川认为,班级是一种共同生活场域和公共生活场域,在社会化、道德与培养公民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卜玉华教授认为,班级生活在学生公共精神的养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李家成教授重新定位班级建设在教育中的地位,把“班级建设”摆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还认为班级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

    作者最后得出:“无论如何,从建设雏形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班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了解中国班级的利与弊

      作者以北京十一学校实施的改革为例,从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学校生态三个领域指出固定班制、走班制和班主任制的优缺点。

      固定班制的优势:形成学习共同体,各科教学可分享现成的共同体力量。易形成稳定紧密的集体,学生有归属感,易形成秩序,管理效率高。

    固定班制的缺陷:以班排课的问题。

    走班制的优势: 因材施教,教室具备学科的味道。

    走班制的缺陷: 教学共同体存在时间短,无法与其他教师分享。

    班主任制的优势: 管理效率更高。

    班主任制的缺陷:管理方式有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分离”、“权力导向”、“机械规训”、“价值取向”等,同时还有班主任负担过重。

      通过分析作者提出对中国班级利弊的新认识:第一,不应妄自菲薄中国班级。第二,需要区分固定班制与班主任制。第三,改革与完善班主任制,充分发挥中国班级的潜能。

      通过此文章的阅读,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班级的独特与优势。同时深刻反省自己要更加努力与学生一起,排除万难,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美好家园。

                        阅读后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我要继续努力在做、听、说、读、写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解中国班级特性,感受中国班级优势――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之五《中国班级的特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