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皆仁法师
(全文3896字)
缘起
我们今天要说的观心诵经法,是天台智者大师所说。对于学佛者来说,一定不会对智者大师感到陌生,这位可是被后世称为“东土释迦”的牛人啊。当然智者大师生平为人称道的事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说了。
有很多人留言说:“师父,为什么我天天念经,但是却没有收获法喜,是不是念经的方式不对?”
同样是念经,方法不同,所得的受用也是不同的。
为了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诵经的方法,所以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篇的观心诵经法。
《观心诵经法》中说:
想要诵经灭罪:
第一、要先盥漱,整肃威仪。
什么是盥漱呢?盥是指盥掌,也就是洗手,漱是指漱口。不要小看这两样,对于修学者来说,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用心的地方。如《六十华严》中:“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这就要求随时随地都要起心发愿奉持佛法,哪怕是洗手时也不例外。
为什么连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呢?
《华严经传记》中说:“有人以水盥掌。将读此经。水之所沾洒。及虫蚁。因此舍命后得生天。何况受持读诵。盖不思之福也。”
对于修行者来说,哪怕是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都是有益于众生的,所以都要谨慎对待。
整肃威仪这点,就不必特地说明了吧?面对法宝,具足威仪是常识。《杂阿含经》中说:“不备威仪,欲令学法满者,无有是处!”
【别座跏趺而坐】
在整肃威仪之后,就要端身正坐了。
别座是什么意思呢?原文的意思是另外寻找位置安座,其中也有另寻僻静处,不受别人打扰的意思。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以理解为寻找一个不受别人打扰的地方安座。
跏趺而坐,也就是结双跏趺而坐,就是双盘的意思,也许有人会说:“师父,我做不到双盘啊。”那没关系,开始时做不到,端身正坐就可以了,也可以选择散盘或者单盘而坐。日久功深,自然就可以双盘了。
第二、观想座下有天龙八部听法
这就是观想护法护持,所观想的是佛在宣说经典后,发愿护持正法的八部众。
天是指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天众,他们果报殊胜,光明而清净。这其实也是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要身心清净,光明充满。
龙是指八大龙王为首的水族之王。龙族有大威势,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起大精进心,如龙族一般勇猛地精进修持。
夜叉是指能飞腾在空中的鬼神众。夜叉勇健轻捷,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在修行路上要智慧勇健,舍离烦恼轻捷而进。
乾闼婆是指帝释天的音乐神。乾闼婆以香为食,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要以戒定慧之香严身,以禅悦为食。
阿修罗是指非天,常与天众作战。阿修罗生性好斗而嗔心极重,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熄灭嗔心,力克烦恼纷起。
迦楼罗是指金翅鸟,身形广大,两翅之间相距六万里。金翅鸟以龙为食,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远离懈怠,不被贪欲所缚,而损勇猛精进之初心。
紧那罗是指似人而有角的天众,又称人非人、天伎神、歌神。紧那罗音声悦耳,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念诵音声发自内心,通达经义,以音声而达佛义,让闻者受益。
摩睺罗伽是指大蟒神,又称地龙。摩睺罗伽善行地,以此表法,提醒诵念者如大地般为众生依靠,犹如大地一般秘藏功德而不自彰显。
这八部众以人的肉眼是无法看见的,所以又称为冥众八部。他们都是受佛陀威德感化而自愿成为佛陀的跟随者,发愿护持佛法的。
而在诵经之前观想这八部众,除了祈愿他们护持诵经者外,还要明了他们各自所蕴含的佛法密意,由此才不负世尊说法的苦心,也更有利于我们受持经典,让更多的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第三、运心起三观
接下来是运心作观。
什么是运心作观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心,运用心力而起观想,也就是将心往某处做观想。
其实从佛法角度来说,运心又可以分为二种,那就是顺流十心和逆流十心。
什么是顺流十心呢?
所谓的顺流,也就是说从无始以来随顺生死之流,详细说有十种:
一、妄计我人:于无我之中妄起人我之执。
二、外加恶友:外交恶友,造作种种恶业。
三、不喜他人之善:对于他人所行善事,心不随喜,反而生嗔。
四、纵恣三业:放任自己,肆意造作贪嗔痴三业。
五、恶心流布:让自己的恶念滋长,进而影响他人,使之一起造恶。
六、昼夜相续:三毒不断,昼夜连续。
七、覆讳过失:对于自己的过失,不但不思改过,而且文过饰非,刻意隐藏。
八、不畏恶道:对于三恶道苦报,没有丝毫畏惧之心。
九、不惭不愧:对于自己曾经造下的恶业,没有丝毫的惭愧悔过之心。
十、拨无因果:认为因果虚无,对其没有丝毫敬畏之意,从而放纵身心造恶。
什么是逆流十心呢?
所谓的逆流十心,也就是消灭生死的观法,也有十种:
一、正信因果:明因识果,知道造作恶业的后果,从而为善不辍。
二、自愧克责:对于自己言行心念有不当的地方及时反省,对自己严格要求。
三、怖畏恶道:知道堕入恶道的因缘,深知三恶道之苦况,对恶道生起怖畏之心,心生厌离。
四、发露瑕疵:对于自己所犯的过失,无论大小都及时在佛前忏悔,并且改过。
五、断相续心:断除生死相继的相续心。
六、发菩提心:洞悉世间之苦,发起殷切的菩提心,发愿于法界众生同得无上菩提。
七、修功补过:勤修功德,对于自己的过失及时补救,不给他人添麻烦。
八、守护正法:修学正法,弘扬正法,为应机之人宣说佛法,护持正法不失。
九、念十方佛:诸佛如来同一体性,持念十方佛号,上应佛心,下化众生。
十、观罪性空:深切观察罪性本空,了不可得,断除疑悔之心。
文中所说的运心作观,虽然只是用了简单的“运心”二字,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明白:凡夫的心念宛若奔腾的巨流,滔滔不息;修行者的心念则如巨潭,虽然风吹而过,偶有涟漪,而潭水本身湛然清净不动。用心作观时,先让凡夫之心澄净下来,等心如潭水一般宁静时,再起观。
所以,“运心”二字不能轻轻放过。
那具体观想些什么呢?
首先,观想自己作为法师宣扬佛陀正法,为四众弟子宣说佛法,自己所发出的音声,不但当前的有形无形的众生们可以听到,乃至于十方一切众生都能听到。这是假观。
其次,进一步观想能说法之人所念诵的经典。什么是经?经是手中所执的经卷,为纸墨所成。读诵经卷之时,心念经文,口诵而出,发出音声者,是有我之身还是无我之身?谁是念诵经卷者?听闻经文的众生,看似实有,但如果往深处推寻,毕竟没有实在的“我、人、众生”可得,只是宛然显现而已。这是空观。
再次,进一步观想,虽然没有所念之经,但是有经卷在手,纸墨文字,宛然显现其上。虽然没有能念之人,但是有四大假合的“我”身为大众念诵经文。虽非内外所局限,却又不离内外。虽然不是经卷,却又不离经卷。虽然不是心念口宣所能涵盖,但是又不离心念口宣。在念诵过程之中,细细观想而无一丝错谬。这是不可思议观。
只有当念经者能自如地在念经时做这样的观想,才能称为是三观成就。
如果能够在一念之中得到不前不后、三观宛然的成就,那就算没有作意要布施、没有布施者存在,而法施也自然显现,虽然没有受持听闻者,但是听受读诵经文的四众却宛然显现。此时,纵使没有高登法座,也如同登座而说法。这就是法施檀波罗蜜。
对于念经者来说:
专心执持经文,而没有任何遮碍,这就是持戒;
而忍耐恶觉,纵使名闻财力也不能动摇他的内心半分,让他产生烦恼,那就是忍辱;
如果一心精进不已,从始到终都没有一丝错谬,心中信心坚定,因此也没有丝毫惭愧过失扰乱,这就是精进;
专心诵念经典,而无所贪爱,摄持一心,专精念诵,这就是禅定;
对于经文熟络于心,念诵之时没有半分错谬,无论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一一了如指掌,文文句句都清晰分明,这就是般若。
在念诵经典之时,具足这六种功德,就可以称为六波罗蜜具足。
自己躬行此法,则称之为实,因为对己而言,奉持诵念经典是终生不易(更改之义)之事;而将这个修法传授给他人,则称之为权,这是因为修持的法门不仅仅有这一种,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所学法门也有所不同。
如果有修行者此生此世,尽此一身,成就这功德,那就在无始以来的心中种下了成佛的正因种子。有心观想,则称之为了因,身居高座为四众说法讲授经义,则称之为因缘。以此正因种子、了因、因缘,三因都一一具足了。
虽然起先修时,观想未必可以明晰,但是这是本性中所具足的功德所在。如果一直坚持修学,日久功深,就能与观心相应,以此成就修德。在菩萨阶位之中,有四十二位都名为性修,也就是从自性功德起修,直到佛果位上才名为种智、名为大涅槃、名为到彼岸、名为第一义空平等大慧,这才是念经的正观,也就是念经的要义所在。
就算是三世诸佛,也无不从此而生,如果对此法门深信不疑者,自应为他解说这个法门,但是如果对方没有问起,那就无问则不要主动宣说。因为无缘而说法,众生根机不成熟则无法如实信受。
这里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修学没有到一定的程度,是提不出相应程度的问题的。如果他超越自己的境界提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别人让他问,或者是代别人问的。那这份机缘其实是不成熟的。就算为之说法,那他也无法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因为他境界还没有到,是听不懂的。所以禅宗也常说,“不是个中人,不知个中事”,这也是以前一直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功夫不到全是迷”,如果功夫到了,一切都会彻然贯通,没有丝毫的滞碍。
这一段之所以写出来,是希望大家可以种下正因的种子,谁知道那天机缘成熟就发芽了呢?
对于修行者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调服自心而自度,那还不能说是具足慈心;如果见受苦者不救,那还不能说是具足悲心。如果已经修得正观现前的话,那更应该庄严法界。
在念经结束,从观想中出来后,应该以此观想念经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愿众生中已经入菩萨位者,能够悉登上地,而尚未入菩萨位者,则要运起慈悲二法,发愿在未来世成就正等正觉。这才是念经的奥义所在。
佛法修学之中,发心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心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我们学习这篇观心诵经法时,不仅要注意学习观法,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学习智者大师的发心方法,这会为我们的修学打开一条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