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

海洋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蔚蓝的。闭上眼睛,张开双臂,不管是想象着飞向蔚蓝的天空,还是奔向蔚蓝的大海,都充满着梦想的味道。

海洋,在安静的时候,和天空安静的时候是一样的。当天上的雄鹰穿过白云时,不会惊扰白云的美梦。当海里的蓝鲸游过浪涛时,也不会打散浪花的美丽。

海洋,在暴躁的时候,和天空的模样是一样的。当天空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时,海面也会波涛汹涌,浊浪排空。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们总是憧憬远方,似乎只有远方才有梦想。所以,我们总是幻想着,要是能像大雁一样飞翔就好了。但是,在飞机问世之前,人类只能幻想。所以,古代的人们想从天空去往远方,也就真的只是个梦想。

这时,海洋给了人们机会,人们只要砍几棵树,捆在一起,往水里一扔,就可以通过水路,去往远方。所以,海洋给了人们去远方追梦的机会。

发现远方,征服远方,团结远方……

正因为如此,在没有飞机的时候,天上发生的故事,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那是属于神的世界。而海上发生的故事,却有很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因为海洋搭载着人类的梦想,所以人们就千方百计地想着要征服海洋。但是,海洋可不是那么好征服的,它可没那么听话。如果想要它带你去远方,你得等待季风的到来。

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_第1张图片
图书封面

英国著名的历史作家理查德·霍尔,写了一本书:《季风帝国:印度洋及其入侵者的历史》。这本书,给我们讲述那些在印度洋上追梦的故事。这本书,重点给读者展示了印度洋地区的文明,讲述了16世纪后,西方入侵印度洋地区,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政治格局,使其宗教信仰和种族关系陷入混乱状态。不过,理查德·霍尔认为,对于当时印度洋沿岸的人们来讲,决定他们命运的,是印度洋独有的季风,每年的5到10月,夏季的季风是强劲的西南风,而10月到来年的4月,冬季风又会向北边和东北方向吹。

季风,在固定的时节,永远都保持向一个方向吹,这就让胆大的水手们找到了随风去往远方的机会,他们造船,在季风到来时,开始起航,去追逐梦想。因此,航海事业越做越大。中国的航海技术,在古代算得上是世界领先的,尤其是到了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带着他的无敌舰队,在印度洋上穿梭,当欧洲人对非洲知之甚少时,郑和就去过非洲做客了。

如此说来,作为一本研究印度洋历史的书籍,《季风帝国》这本书当然少不了要好好地讲讲郑和的无敌舰队,明朝时期中国给航海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中国对印度洋地区的文明、贸易带来的巨大影响。

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01 郑和的无敌舰队到底有多厉害?

1420年,中国明朝的使节给苏丹的致辞中写道:“你的中国主人问候你,并且建议你恰当行事。”这就是明朝的外交词令,关键是人家这么讲,像苏丹这样的国家,还都心服口服,还以能收到明朝的致辞而感到无尚荣光。

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很大,和郑和的无敌舰队不无关系。那么,郑和的无敌舰队到底有多大呢?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带着300艘各式各样的船只,随行的人数多达3万人,这些人中,除了军人外,还有医生、会计、翻译人员、学者、占星师、各类工匠、商人……等等。

船上的物资也非常丰富,出航时,郑和会带上明朝的各种特产,返航时,船上会载满印度洋沿岸各国的特产,还有各国的国王给明朝皇帝的贡品。当然,为了确保人员和船上物资安全,同时也为了展现明朝的军事实力,船上还配备了先进的武器,比如“射石炮”,这种大炮在印度洋诸国的眼中,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长程武器”,其威力和震慑力,只要往船上一放,就能令人望而生畏。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凭什么被称为无敌舰队?和当时世界上其它的海军舰队比起来,郑和的舰队处于什么等级呢?答案是: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当时世界上没有一支海军舰队可以与之媲美,更不可能与之匹敌。

《季风帝国》这本书中讲到,明朝皇帝要锡兰王把一颗佛陀的牙舍利进贡给自己,但这颗牙齿实在是太珍贵了,于是锡兰国王拒绝了这个要求。明朝得知后,非常生气,1409年,明朝直接派兵入侵锡兰,长驱直入,打进其首都山城康提,活捉了国王毗罗·阿罗吉湿婆罗、王后和很多宫廷人士。

有人开玩笑说,还好郑和的舰队出航是带着和平使命的,如果像后来西方列强一样,带着侵略的目的,那估计当时候全世界的海上力量全部集合起来,也不是郑和的对手。

那么,明朝为什么有这么多船,给郑和组建如此强大的舰队呢?除了中国历朝历代有船舶技术方面的丰厚积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虽然颁布过禁海令,却下令在南京种植了几百万棵树,用途就是以备造船之需。到了永乐皇帝时代,明朝在南京就停泊着400艘船只,拥有2800艘防御船,有一支拥有3000艘船的运输舰队,还有250艘“宝船”,每艘“宝船”重达500多吨,长150多米,宽60多米,每艘船可以乘坐好几百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根据《季风帝国》这本书的说法,据说元朝的时候,有实力集合4400艘船,日本曾经对爪哇发过过一次惩罚性的远征,也聚集了1000艘船。这样的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就算把元朝和日本远征爪哇的船只聚集在一起,作为一支拥有5000多艘的舰队,陈列在郑和舰队的旁边,也显得非常弱小。

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02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有何不同

说起郑和下西洋,很多朋友就会想到哥伦布,得拿他俩比一下,到底谁更厉害一些。这个问题,就看怎么比较了。如果看谁在海上更威武,谁更声势浩大,那哥伦布就没法和郑和比了。如果要比谁更不容易,谁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更大,那哥伦布还是很有胜算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先讲讲郑和舰队的威武。

第一,从舰队规模来讲,郑和首次下西洋,他的舰队就有240艘船,船上载有2万多将士,还有数不清的武器。哥伦布呢?首次航海只有3艘小船,带了87人,他一共有4次航海,拥有船支最多的是第二次航海,有17艘船,带人最多的是第3次航海,带了200多人。所以,从规模上来讲,哥伦布的船队和郑和的舰队,真没法比,就像用南瓜和天比大小。

第二,郑和第一次航海时间是1405年,哥伦布是第一次出海的时间是1492年,郑和比哥伦布早了87年,这样说来,郑和是老前辈。

既然如此,那哥伦布完全没法和郑和比啊,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要拿他们俩比较呢?而且很多评论都觉得哥伦布比郑和厉害呢!

我们就来讲讲哥伦布的不容易,和他的历史功绩。

哥伦布航行的难度是郑和舰队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是沿着大陆架航行的,补给容易,有大陆做航行参考,基本不会迷路,如果碰到天公不作美,他很可以轻松地找一个避风港,等天气好了,再继续前进。最重要的一点,郑和可以随时补给淡水资源,要知道,如果在海上,没有淡水,日子可不好过,很容易就闹出人命来。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没有陆地作为参照物,就算不迷路,也要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两个多月,而且他那个船的质量,在海上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没办法和郑和的宝船相比。

因此,哥伦布航海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每一次都是在用生命做赌注。

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仅仅凭哥伦布航海不容易,就能表示他有资格和郑和比功绩吗?当然不是,很多评论称哥伦布的功绩大于郑和,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尽管哥伦布到死都认为,他到达的地方是印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大陆,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化发展。而郑和呢,拥有庞大威武的舰队,但是他只是在一个人类已知的世界里航行,展现一下明朝的天威。

二是哥伦布开辟了新航路,开启了一个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岛屿,让人类拥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环境。而郑和七次下西洋,也只是促进了印度洋航线沿岸的贸易往来,而且他开创的航海事业,随着明朝皇帝的一声令下,便嘎然而止。

三是郑和下西洋,背后给他做支撑的是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支持他的事业,但他的使命只是用“薄来厚往”的外交理念,给朱家天子换取一个万国来朝的虚名,说来说去,很不划算,劳民伤财,害苦了百姓。

而哥伦布航海,虽然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但实际给他资金支撑的,还是一些民间资本。但是,哥伦却用最少大的钱办最了最大的事,有效地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给全世界的物品交换、商贸往来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是郑和后继无人,而哥伦布的事迹却感召了无数英雄投身航海事业。主要原因是在中国,郑和的事业发展全凭皇帝一句话,皇帝重视航海,航海事业就有搞头,皇帝说要禁海,谁也没办法。事实上,自从明朝末年,实施禁海政策后,后来的清朝更是闭关锁国,在航海事业上几乎没有作为。

而哥伦布呢,在他航海成功以后,葡萄牙资助了达伽马,率船从里斯本出发,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班牙支持了麦哲伦开启了环球航行事业,他进入了太平洋,太平洋这个名字,就是他命名的。

所以,很多评论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哥伦布之后全都是哥伦布。

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他的使命是扬国威,向周边国家亮出大明王朝的肌肉,虽然各国都向大明王朝进贡,但大明王朝是大气的,只要你进贡,就来而无往非礼也,坚决不占便宜,通常都按进贡的数倍价值回礼,这可把印度洋边上的那些国家给乐坏了。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明朝这么强大,不仅不欺侮他们,只要受封,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谁都愿意和明朝做朋友。因此,从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理念来讲,也从明朝“薄来厚往”的外交礼仪来分析,郑和虽然拥有无敌舰队,但绝不可能、也不会称霸海上,因为他以及他背后的明王朝,都只想多结友邦,和平相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和VS哥伦布,到底谁才是海上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