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停也,人所停集也”。这是《释名》中对“亭”的解释。在汉代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义》中说:“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可见,亭子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们在行旅途中休息、歇脚的地方。

    在古代,一般平民百姓出门赶集或走亲访友都靠双脚步行,其速度多一小时步行十里,所以“十里一亭”正好便于人们得一小歇。

      至于明代造园家计成在他的《园冶》中对亭子的设置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盘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在这里,亭子的功能则既起到观赏四周风光的作用,自身也成为风景中的一景点了。

        亭的形体,于平面形式有方形、长方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梅花形、扇形等。于屋顶形式有为数最多的各种攒尖顶,如方攒尖、圆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还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十字脊,也有盔顶的。此外,在亭的类型中还有半亭、缺角亭、巨形亭等。

      亭子尽管面积不大,功能简单,仅供人们休息与观景之用,但它同样也会经历许多人与事,并因这些人和事而出名,提升价值。如大文豪欧阳修作《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遂使醉翁亭名垂千古;至于苏东坡的《书游垂虹亭》则回忆了自己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时,途中与友人饮酒松江垂虹亭的快乐情景;而民族英雄岳飞父子饮恨风波亭,则使后人凭吊时黯然神伤。

      亭子还被戏曲所演绎,著名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草桥亭相识”与“十八里相送到长亭”的精彩片段;而明代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则直接以《牡丹亭》为名,被历代戏曲艺术家屡屡搬上舞台。

      小小一座亭子蕴含的文化意义还真不小呢!

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