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

记不起已经枯坐了多久?他左手撕摸着左脚后跟的茧,右手操着鼠标,眼睛盯着屏幕,正看网上的蓝鲸自杀游戏新闻。

撕着老茧皮的左手在不知不觉中扩大疆域,已经撕到新的皮层,但他不觉得疼,反而对这种微痒上瘾,停不下来。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1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2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3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4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5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6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7张图片

“当Vilena Piven从13楼跳下时,她才15岁,蓝鲸游戏者,同学眼里,她是一个很害羞的人。”

“卡尔森人Anna K,参加“蓝鲸”之后,自杀身亡。”

17岁的Rina Palenkova自拍两张与列车的合照发到网上,然后卧轨自杀,她马上成为了“蓝鲸”家族的偶像之一。

……,……,

这游戏简直不可思议!很多都人会这样想,但电脑前这个人不这么认为。直觉告诉他,那是一个设计完美的游戏,如果让他的青春赶上,他一定会是他们手到擒来的猎物。正如你有良药我有病,游戏提供的存在感价值感归属感,足以让这只当年缺乏父爱、年少轻妄、脆弱又极端、寻寻觅觅却找不到自我的“丑小蛾”飞蛾扑火。他的青春,为一抹烈焰,愿意燃为灰烬

这个游戏的开发和组织者都有心理学知识,擅长交流。游戏中,他们作为“导师”一对一的关心陪伴传帮带,给了孩子现实生活中缺少的陪伴。游戏用一系列黑暗任务,一步步地将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加深孩子在真实空间的孤独感空虚感,让抑郁一点点吞噬他们,同时让孩子相信“世界之外还有世界”,身处的世界不好就不是他们的,他们可以去寻找属于他们的那个世界,在那里他们才会过好一生。黑暗任务的完成,使孩子们得以反复练习自伤,为最后的自杀行为做心理层面和途径上的预演及准备。孩子们加入游戏社区后,就仿佛进入了一条隐蔽的管道,这条管道一端是真实世界,另一端是虚拟网络世界。青春期的矫情、特立独行、真真假假的迷茫与悲鸣,都能获得来自虚端的回应共振认同接纳。他们诗化悲伤,美化痛苦,放大阴暗,浪漫化孤寂,全面迎合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内心的需求。从此,在这些孩子看来,现实世界的明媚阳光都是那么刺目,“导师”才是他们温暖的光明。他们一步步地走向黑暗深渊。游戏发明者Philipp Budeikin进入监狱后每天都收到蓝鲸少女的示爱信,而当地法律并不能阻止他们书信往来。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8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9张图片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10张图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日本又兴起一种新的游戏:在身体上用针线缝出图案。自残自杀游戏禁而难止,象一个个幽灵,四处寻找那些没有家庭温暖、游走边缘、落寞寡欢、一时失败、没有目标、认知摇摆、麻木消极、寻求刺激的孩子们。高考之后,这个群体总会骤然庞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红利和风险。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红利,而网络暴力、色情、骗局等则是随着这个红利而来的风险。

时代一直向前,红利和风险也将层出不穷。怎样的教育才能保护我们的孩子顺利趟过一条条凶险的河?

成长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在未知面前,我们的家长,只有用正确的爱将我们的孩子喂饱,让他们长出强大的心理,才可能应对各类成长的风险。当我们的孩子在必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回归家庭,不在家庭以外寻求慰藉和帮助,这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了大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一共五层,把下面四层的需求给足孩子,让他们拥有高安全感、高价值感、高自尊,是原生家庭的首要任务。

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_第11张图片

本文作者:慈妮(终身学习者、实用心理学NLP践行者、美国双向养育践行者、美国正面管教践行者、快乐教与学践行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后警!自杀就在身边,什么样的孩子可能玩蓝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