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顶级流量”杨超越在某综艺上跳舞的视频,在微博上炸开了锅。
视频里,她动作僵硬,节奏拖沓,宛如一个在旁观摩学习的局外人,被网友嘲讽为“划水锦鲤”。
面对全网质疑,杨超越在微博上公开道歉:由于突发高烧,无法以良好的状态表演。
粉丝们也在底下力挺,进一步解释:
公司不是人,让杨超越这几个月一直高强度工作,不仅连轴拍了五部电视剧,期间还见缝插针参加了公司安排的各种活动,身体难免疲劳,生病情有可原。
在这里,我们不去追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也不评价杨超越的态度和业务能力,而是探讨一下:
为什么杨超越会如此忙碌?
2019年以来,她在演戏、综艺、广告领域三路开花。
今后的日子里,不管你是看电视,还是网上冲浪,都能看到她无处不在的身影。
难道真的是公司冷血无情,疯狂压榨杨超越的剩余流量,而超越妹妹受迫于合约,默默忍受剥削?
恰恰相反,杨超越再次被命运之神眷顾,继《创造101》之后,又迎来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大机遇。
近日,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传递娱乐”宣布,杨超越所属的公司若完成指定的对赌目标,该上市公司将以超高价格买下相应股份。
若高价收购成功,杨超越也将水涨船高,一举跃过固化的社会阶层,人生更上一层楼。
杨超越带病跳舞的背后,是明星与资本永不休止的博弈。
01
对赌协议:明星的印钞机?
娱乐圈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钱景”行业,明星和资本常常通过对赌协议实现双赢。
所谓对赌协议,就是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交易价格,采取的折中方法。
比如甲花5元买了一只鸡,这只鸡一个月有时能下30个蛋,在网上走红。
乙看好这只鸡,想以20元高价买下,但甲不同意,认为他的鸡值50元。
双方又有强烈的合作意向。甲想高价卖鸡,一夜暴富,乙想买鸡,扩大养鸡蓝图,但是价格谈不拢,怎么办?
对赌协议这时候就出现了。
既然甲说他的鸡潜力大,乙就跟甲打赌:
如果这只鸡未来一个月能下50个蛋,乙就以远超预期的80元价格买下。但是,如果这只鸡未来一个月下不够30个蛋,那甲就要以10元低价卖给乙。
面对如此高的价格,甲心动了,他评估了鸡的能力,觉得如果拼命给鸡多灌点饲料,顺便听歌喂酒,一个月下50个鸡蛋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这项买卖,这就叫对赌协议。
前面提到的上市公司要以对赌的方式买下杨超越所在的公司,也是这个套路。
这家上市公司已经花了9600万元买了杨超越所属公司的60%,用剩下40%部分进行对赌:
如果杨超越公司三年后能完成以下约定,上市公司就会以超高的价格收购这40%,没有达标的话,这40%就要被贱卖。
三年后,公司剩下40%的价格如下:
- 利润低于5600万,交易价格为零。
- 利润等于或高于5600万但低于6300万,交易价格为2000万。
- 利润等于或高于6300万但低于7000万,交易价格为4000万。
- 利润达到7000万或以上,交易价格为8000万元。
换句话说,如果这3年,杨超越公司的利润达到7000万或以上,股东们就会大赚一笔,低于7000万就开始小亏,低于5600万就血亏。
而该公司就杨超越一人独挑大梁,这项重任自然落到了她的身上。
一、“锦鲤少女”杨超越现在火爆全网;
二、公司对赌,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她的身上,短期发力挣钱。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超越现在的业务这么多了,而且未来还会更多。
目前来看,杨超越各种影视、综艺、广告代言邀约不断,照此趋势下去,3年利润达到7000万的目标,似乎不是问题。
三年对赌,本质上是提前一次性买断了杨超越几年内的全部商业价值。
而超越妹妹现在虽然苦点累点,但趁着流量当头,三年内把自己的“名”变成“利”,赚入很多人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钱,就已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到时自己再用这笔钱当老板或股东,雇佣新的流量明星为自己打工,或者开拓别的事业,坐着挣钱,人生岂不美滋滋?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通过对赌,上市公司用钱买流量,股价飙升,并完成产业布局。明星和背后的股东,用流量换钱,直上青云,并获得上市公司庞大的资源。
在娱乐圈,这样的对赌协议数不胜数。
不过,对赌协议又是一把双刃剑,祸福双行,它能杀敌,也会误伤自己。
因为高收益必然对应高风险,这个风险可能来自明星,也有可能来自上市公司。
先说说明星带来的风险。
去年,受范冰冰事件影响,国内顶级导演冯小刚和华谊兄弟对赌失败,面临近7000万元的赔款。
其次是上市公司的风险。
吴奇隆和刘诗诗夫妇在2016年跟上市公司“暴风集团”对赌,一样的套路,他们俩夫妇挣了规定的钱,暴风集团就支付大把的钞票和股份。
不过,当时对赌交易太离谱,暴风集团给的钱和股份过高,对赌协议被证监会否掉了。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时这份对赌协议通过:
3年后的今天,暴风集团老板被抓,高管尽数离职,曾经400亿的市值,现在只剩17亿,面临退市。
也就是说,即使对赌成功了,对赌协议里曾经价值1.5亿元的股份就只值1000多万,还卖不出去。
02
资本的利与弊
行业兴奋剂 or 泡沫制造机
这是一个资本狂欢的时代。
资本就像一只敏锐的猎犬,哪里有铜臭味,哪里就有它的身影。
纵观历史,凡是有关“炒”的概念,炒股、炒藏獒、炒鞋、炒盲盒.....资本都是幕后推手。
它潜伏在所有热门的行业,迅速吹出巨大的泡沫,然后高位套现出逃,留下一地鸡毛。
资本,简单点说,就是用来投资的钱,只有一个目的,挣钱。它是中性的,不善不恶,就好比我们无法评判钱这东西是好是坏。
资本的运作,确实能让我们的资产大幅增值,让行业获得一时的鸡血刺激。
著名的“公孙策”任泉,曾解释他为什么息影,转战投资圈:
当华谊敲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这十年拍戏赚的片酬,都没有在那一刻赚的多。
上市前,华谊老大王中军建议任泉将片酬转为公司股份,到时公司在美国上市了,保证任泉挣的钱至少翻3倍。
上市后,任泉手中的股票价值翻了上百倍。
于是他决定出来干,成立了风投公司,自己成为资本。
▲前几年P2P火的时候,这个明星基金也投了一家P2P平台,但现在的P2P行业已经黄了。
在高成本、高消耗的影视行业,资本的天价投入,让一些耗资巨大的影视作品有了启动资金,有时算是救命稻草。
此外,明星们也能通过资本对赌,变现自己的流量和名声,实现财富自由,这都无可厚非。
但是,资本也催生了“利益至上”的浮躁浪潮,迫使行业畸形发展。
由于资本的逐利,购买收视率,电影刷票房,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资本造就了当下“收视率为王、票房至上”的环境,让收视率、票房成为评价电视剧、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尺。
很多导演被迫失去了工匠精神,或耗巨资造假炒作,编各种亮眼数据,或商业大于艺术,流量明星优于实力派。
▲知名电视剧导演郭靖宇实名爆料《天盛长歌》因为发声明说不买收视率,结果被剪了,直接损失一个多亿。
参加对赌的明星,在巨大的对赌业绩压力下,容易饥不择食。
如果我们在某段时间,看到某位明星的活动、代言满天飞,什么剧都接时,除了人气火爆,也可能是签了对赌协议。
所以,为什么一些明星愿意接全网群嘲的烂剧、烂片?
是蠢吗,不是,这叫利字当头,各取所需。
很多新兴的偶像,也被资本一一抹去了个性。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资本打造出一条标准化的偶像制造流水线。
设立讨好的人设,或可爱清纯风,或阴柔性感风,笼络粉丝,蹭各种大大小小活动的红地毯,增大曝光量,不断刷数据买排名,营造虚假星光......
在这个看电视剧都开倍速的焦躁社会,资本的诱惑让很多偶像失守初心。
反正花钱买热搜,刻意炒CP,到处混脸熟,人气也照样旺旺旺,何必再费时费力提高演技或唱功,耐心打磨自己的代表作?
但是,在时代残酷的更迭里,没有哪一个偶像能永远坐在流量王座上。
人设终会崩塌,粉丝迟早厌倦,你最多只能在虚假的泡沫里,短暂地亮眼一下。
当资本的潮水褪去,没有硬实力的偶像,便是那群在裸泳的人,终将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