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荠麦青青
来源:淘漉音乐(ID:taolumusic)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女人穷极一生,可以创造的最大可能是什么呢?
作为艺人,她是与邓丽君、山口百惠齐名的一代歌星;作为母亲,她对三个儿子的希望是“拥有爸爸妈妈想都不敢想的伟大梦想”。
她不仅自己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博士,而且将三个儿子也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的大使,她探望艾滋病女孩,深入很多国家访贫问苦;为了解救战乱地区的儿童,她甚至不顾生命安危,去和黑帮老大对话谈判......
在人生的很多“战场”,她都是一个骁勇之士,攻城略地。
人人以为她身披铠甲,驾着七彩祥云,独得命运恩宠。
其实,多少繁花似锦背后,都是无数的兵荒马乱。
所以,我们能抵达的“光明顶”,只是一个人漫长的“朝圣”。
1955年, 陈美龄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天主教徒家庭。
14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大姐陈依龄一起去录制美国歌手唱的"TheCircleGame"(《圆圈游戏》),结果被唱片公司看中,如获至宝的唱片公司立即与之签约。
在七十年代经济刚刚崛起的香港,她天真烂漫的形象,清新甜美的歌声,吻合了那个时代如朝阳般蓬勃向上的力量。
▲少女时期的陈美龄
一曲《原野牧歌》,唱出了草原的热情和深情。
我们才知道,草原的声音可以是粗犷开阔的,也可以是柔情骀荡的。
一首《假如》让人陶醉在纯情的思念中,徜徉在怡人的清音里…
我走过青草地
漫步在小河堤
让阳光拥着我
让风儿抱我
远山青又青
蔚蓝的天衬底
凝望着流云
想起了你
……
《归去的燕子》《欲断难断》,仿佛是她歌声中长出的翅膀,随风飘向远方。
1983年的陈美玲,以一曲深情委婉的《愿你继续醉》大红,更是入选无线第一届十大劲歌金曲。
她被评为“香港十大歌星”和“亚洲最佳歌手”,成为上个世纪蜚声港台及东南亚地区的歌星。
哥哥张国荣曾忆及当初与她在一个录音棚里唱歌的情形,那时的她经常一副巧笑倩兮的模样,仿佛什么事都不能让她愁眉紧锁。
▲陈美龄与张国荣一起获得香港金唱片奖
天真的人,能抵御得了世事苍茫,也大抵是源于天真。
1972年,日本一家唱片公司看中她巨大的潜力,极力说服她到日本去发展。
但是,陈美龄的父亲表达了强烈的担忧:“我爸爸当时非常反对我离家到外地去发展,因为他总认为我在香港太顺利了,唯恐我在日本红不起来,经不起打击。”
天生不服输的她,不甘心困守一城一池。
于是,年仅17岁的陈美龄东渡日本,开拓她的美丽新天地。
刚到日本,她便以一曲《虞美人花》唱红日本,被称为“来自香港的小精灵”。
1973年,她演唱的《草原光辉》荣获日本唱片新人奖,连续三届参加日本的“红白歌会”。
她如黄莺啼啭的歌声和天生带有治愈力的笑容,仿佛是田野吹来的风,又好像是春日溪头的雏菊花:朗润入耳,甜净入心。
▲《草原的光辉》现场版
陈美龄在日本被叫做Angle(天使),作为风靡一时的偶像,人气不逊于山口百惠,常常和山口百惠轮流登上日本偶像杂志封面。
但如日中天的名气带来的,是不胜负荷的压力。
那时,不到20岁的她,每天工作长达20个小时。
当时她最憧憬也注定无果的“奢望”,就是能美美睡上一觉。
不久,父亲的一席话令她醍醐灌顶:“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意识到什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后,她不顾经纪人的强烈反对,20岁时,毅然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学习社会儿童心理学,并在那里取得大学学位。
毕业之后,她重返歌坛。
名气也随着她的归来,日益高涨,但80年代初期的陈美龄一度想结束演艺事业。
她说:“在日本,我虽有名誉地位,不过我实在感到寂寞,因为周围找不到一个能够谈心的朋友。就连说广东话,也都只有在打电话回家时,才有机会讲。”
那段最迷茫无措的日子,为了缓解思乡之情,她请假陪妈妈回老家贵州。
可是,没想到这次返乡之旅,反倒让她笃定心志继续唱歌。
她回忆说:“贵州村子里的孩子们都能够唱一首我在台湾录的歌曲《归来的燕子》。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公开让台湾歌曲进去,孩子们是靠着我妈妈寄去的一盘录音带学的。我那时真的感动极了,心想歌曲果真能把香港、台湾和大陆连起来。从孩子们的歌声中,我深深感受到团聚的力量。”
1985年的春晚,一首欢快甜蜜的《原野牧歌》让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个长着一对可爱虎牙的歌手。当年,应宋庆龄基金会邀请,陈美龄在六万人的首体举办个人演唱会。
《原野牧歌》、《假如》、《爱的咒语》、《旧日的恋情》、《归来的燕子》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很快红遍了大陆。
1986年,陈美龄与自己的经纪人金子力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婚后,陈美龄没有像很多日本妇女那样做专职家庭主妇,而是和丈夫一起开设了事务所。
不久陈美龄又成为电视台的主持人。
▲1986年,她和金子力在日本顺利成婚
那时,为了给孩子喂奶,陈美玲背着儿子,领着保姆一起上班。
1988年12月,日本许多杂志都在大篇幅报道并讨论一个问题:“陈美玲该不该带着孩子去电视台上班?”
面对舆情大哗,她很不服气:“反对我这个行动的人们说:陈美龄太贪心了,又要工作,又要结婚,又要小孩,这怎么可能?我听了,实在生气,却又不知道要怎么去和他们辩论。因为,在香港,我的前辈们不都是这么样结婚生子和工作吗?可是,在日本,他们就认为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这场巨大的争议,还让她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授了解到陈美龄的情况,不由得对这位身处舆论漩涡,表现了卓越勇气的母亲肃然起敬。
教授力邀陈美龄去斯坦福大学研究现代女性等相关议题。
这就意味着她要舍弃风光无限的演艺前程,重新在一片“不毛”之地开疆拓土。
大不了铩羽而归,也好过画地为牢。
倔强的她于是考GRE,填申请表,找推荐信,终于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邀请函。
1989年,陈美龄带着2岁的大儿子,并怀着8个月的身孕,飞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去读博士。
▲陈美龄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期间
当时,她把大儿子放在托儿所,生下次子后的她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上课。
由于照顾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她只能在把孩子们哄睡后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光大亮,不觉黎明已至。
▲1994年,39岁的陈美龄从斯坦福大学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陈美龄抱着二儿子在斯坦福大学毕业)
经纪人到美国探望她看到这一幕后,马上给她丈夫打电话,劝她赶快回家。
但这条路是她选择的,即便再苦再难,她都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四年后,她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证书。
有的女人的成长,是一场自我的恣意绽放,但有的女人的进阶之路,却是与爱共生的相得益彰。
陈美龄一直令人啧啧称奇的,不仅仅是作为歌星的她取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还有她成功的家庭教育。
2015年,陈美龄的第三个儿子继大儿子和二儿子之后,也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引起巨大轰动。
在2015~2017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大学排名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表上,斯坦福大学名列第三,著名的剑桥、麻省理工和哈佛,都在它之后。
一门四杰,堪称奇迹。
陈美龄先后出了80多本关注教育和未来的书。
2016年,陈美龄把自己的育儿心得写成了《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
在书中,她将自己多年来教育孩子的经验倾囊相授。
“我和丈夫每天起床,我给3个孩子做盒饭,然后送他们出门。因为工作的缘故,有时不能与孩子们一起吃晚饭。但是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我都注意与家人沟通,否则就会逐渐失去与家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不少人劝我找一个保姆住到家里做家务,但我没有那样做,因为我担心光图轻松,一家人的感情会渐渐疏远。家庭对孩子来说,是心灵的避风港。悲伤时如果能和家人诉说,悲伤就会减半;有高兴的事儿,与家人分享,喜悦就会倍增。那才是家庭,才是一家人。”
这种全情陪伴让孩子在温馨的氛围中长大,来自家庭的安全感,让他们从小就具备了从容应对世间风雨的强大心理基础。
在充沛的爱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也会更自信、更快乐,也更会懂得爱人和回馈这个世界。
陈美龄向来反对家长把输赢和教育扯在一起,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亲子关系。
▲陈美龄与大儿子、二儿子
她举了一个例子,说大儿子在小学时曾经因成绩讲了一次大话,因为儿子以为他要考到高分数,妈妈才会爱他,结果她用了8个小时跟儿子倾谈,说明他无论错与对,妈妈都会无条件爱他。
而在我们长期的亲子教育中,往往走两个极端,或是无原则的宠溺,或是动辄以爱的名义去“绑架”,譬如“你要听话,妈妈才更爱你!”“你考到百分,爸爸就奖励你!”
所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了这样的意识:我只有做个乖孩子,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肯定与奖赏。
否则,我就是不配被爱的。
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容易形成讨好行为,即便做得再好,TA也是不自信的:我做的爸爸妈妈满意吗?我值得被别人爱吗?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麦道卫博士在《六A的力量》中认为:接纳,最理想的是无条件的接纳。
不论他们的行为举止如何,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爱是从无条件的接纳开始的。”
陈美龄的做法无疑体现了爱的真谛。
此外, 她的教育方法中强调的核心元素,就是快乐。
▲陈美龄一家
我们的教育里,经常觉得快乐是奢侈的,甚至是带有“罪恶感”的,读书必须是苦的,我们信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先贤教导。
如果读书成为了一场漫长的苦役,而没有快乐感和幸福感,那么,我们只能成为戴枷的“囚徒”。
心理学博士洪兰有过这样一个观点: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面对工作和家庭总是一副笑脸的陈美龄说:“兼顾家庭和事业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也有很累的时候,有觉得不被理解的时候。我经常在车上哭,他们都看见过。”
“但是我回家就不哭了,在家里,妈妈的微笑是最好的药剂。”
一个快乐向上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一个阳光积极的孩子。
“在孩子眼里,陈美龄是一位好母亲。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她做的饭菜,也喜欢跟她谈自己的想法。”
她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去限制和干涉。
当她徘徊在人生路口,难以抉择的时候,父亲告诉她,在迷茫时,选择最难走的路。
选择难走的路,才能激发出生命最大的能量,战胜不能战胜的困难。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当她一路披荆斩棘,克服了很多雄关险隘后,她也坦言陈情:教育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去寻找梦想!要是失败了,也不会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
她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助力者,同时作为陪伴者和同行者,她也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和骄傲。
著名作家迟子建在她的一篇文章里写道:“我想在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是一个心怀悲戚的人,不肯泄露软弱的倔强。”
当年的陈美龄在完成学业重返歌坛后,不幸患上了乳腺癌,猝然而至的打击,对一个需要经常登台的歌手来说,考验尤为严峻。
她说:“当时好痛苦,面部会肿胀,就算演唱会都被迫要化妆遮丑硬顶上演出。”
手术后不到一个月, 当陈美龄站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演出,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而抬起手臂,痛出一身冷汗时,她仍享受每一次放声歌唱的时刻。
人生的华彩与狼藉,有时,不过是一体两面而已。
但她的幸福不仅在于舞台上,在于与孩子们相伴的每一刻,也在于投身到公益时,与更多需要爱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的快乐点滴。
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的亲善大使,她的足迹踏遍了埃塞俄比亚、苏丹、伊拉克、东帝汶、索马里等国家的土地,探望那里的儿童,了解他们的的困境,为战火纷飞之下和苦难重重之中的孩子们大声呼吁。
为了表达世界和平的愿望,她为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和平”、“升平”、“协平”。
她的坚强、乐观、善良、仁爱,如一颗颗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经年之后,当幼苗成为参天大树时,也再一次印证了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那句箴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如今64岁的她早已褪下巨星偶像的光环,但当她每次言笑晏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18岁的美少女。
“我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爱的种子,但是爱的种子只播撒在自己的心田是不会开花的,必须播种在别人的心里。同时,如果自己的心里没有别人播撒的爱的种子,爱也不会在自己的心里开花。”
说到底,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不如好方法」
《思维导图·全彩少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