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将世界变得更好,
但也绝不能任由它变得更坏 。
善与恶
Good & Evil
7月4日,央视新闻《新闻1+1》白岩松发表时评,言辞颇为犀利:上海这几天热热闹闹地关注垃圾分类,我今天只关注上海警方抓到的一个“垃圾”。
被白岩松骂为“垃圾”的是新城控股的董事长王某某。
白岩松发表评论 截图自新浪视频
时间回到6月29日下午,上海万航渡路。
9岁的未成年女孩,被妈妈的“朋友”领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或许都不敢想象孩子在陌生人的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也不忍去想她是如何带着哭腔向妈妈哭诉自己的遭遇的。
经过伤情查验,被猥亵女童私处有撕裂伤,构成轻伤。寥寥一行字,却是如此沉重,纤弱的孩子不得不消化和承受这已成事实的一切。
微博@头条新闻
事情发生后第四天,7月3日晚,新城控股王姓董事长被上海警方刑拘,逮捕理由是:涉嫌猥亵女童。
白岩松说,“很多人不知道,即便在监狱里头的犯人,也有一个长长的歧视链,在这个歧视链排在最底端的,那就是强奸或猥亵幼女的这样的罪犯。
如果这样的罪犯进了号里头,几乎号里所有的人的心里都会人人喊打,最后他只能住在马桶的边上。”
天真烂漫的孩童如同一张白纸,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存在,当他们的世界与“被性侵”这个词联系在一起,受到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儿童被性侵并非偶然事件,它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国家。
美国疾控中心曾对
全国的性侵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和整理,
结果发现在美国每6个男孩中
就有1个遭受过性侵犯,
每4个女孩中就有1个遭受过性侵犯;
在法国每天发生20起儿童被强奸案件;
在德国,每年有超过 30 万的儿童遭遇性侵 ......
法国公益组织 INNOCENCE in DANGER
曾为性侵事件设计的公益海报,
在这组意象海报上,
三个体型娇小的孩子背上、腰间、肩膀上
都留下了凹陷的大手掌印。触目惊心。
INNOCENCE in DANGER公益海报
被性侵害后,尽管这些孩子从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什么异常,但心理受到的影响却会像这些大手掌印一样,永远停留在他们的身上,再也揭不下来。
在美国统计的数据中有高达90%-95%性侵事件,犯罪者都是孩子们信任的人,也就是熟人作案。这个概率在中国是80%以上,还未将隐性被害者统计在内,此次上海发生的猥亵儿童案就是熟人牵头作的案。
在公益直播节目《不沉默大声说》里,孩童时期遭受过性侵的人,成年后接受采访,他们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是几岁被侵害,以及,是谁侵害了他们。
▼
“19年前被侵犯,
那个人我不认识,但是住在我家附近。”
“5、6岁的时候,被邻居家的大哥哥”
“14岁的时候,受到养父的侵犯”......
图片源自《不沉默大声说》预告片
至于,孩子们被侵害的地点,多是在僻静的角落或是封闭的空间,绝大多数情况是只有当事人和孩子独处时。比如“学校附近的垃圾房”,“在那个人家的卧室”,甚至“在家里”……
在被侵害女孩小草的描述中,3岁起她就被所在学校的体操教练长期性侵,直到6、7岁时回家一切才结束;10岁时和姥爷单独在家,她被姥爷抱着猛亲,“多年后回忆起来都感觉口里有股大葱味儿”;13岁被小姑带到北京去玩,在小姑的许可下被小姑男友性侵......
时隔多年以后,小草还是不可抑制地落泪:“有时候我回忆为什么会是我,是我做错了什么,每次都是针对我一个人。”
在幕布后面的是小草
节目中有位名叫小竹的女孩没来到直播间,她被亲生父亲性侵了四年,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后,换来的却是母亲的打,因为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结果女孩报案,整个家庭包括同为女性的奶奶和姥姥却都骂她“不害臊”,最后女孩搬离了家,选择了住校。
这也是儿童性侵案隐匿性极高的原因之一,犯罪者往往并非穷凶极恶的样子,而可能是面目可亲的亲戚或者熟人,甚至朝夕相处的家人,所以报案率可想而知。
INNOCENCE in DANGER的另一组海报便揭穿了这个真相——
孩子怀里抱着的,是和那些曾经侵害他们的人长得一模一样的洋娃娃。孩子们如此信任他们,他们却辜负和利用了这份信任,还在上边抹了黑。
八成以上的儿童性侵案是熟人作案
绝大多数的孩子受到侵害时,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懵懂到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到了惩罚,或者只是游戏,因为他们努力从脑海中的认知里搜索,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就像《不沉默大声说》里的被害者描述的那样:“我没有意识发生什么,就是觉得被人打了”;
“我觉得那就是他口中所谓的游戏”;
“感觉非常恐慌和奇怪,
我知道这是我很不愿意做的事情”。
部分孩子在事情发生后会迷惑,但因为不知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多半会什么都不说,即便尝试着告诉了身边的人,也极少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比如小晴选择了告诉高中老师,对方第一时间不是关心,而是说了句:“你可能会有心理上的问题”。
若兰告诉了妈妈,结果被告知:
“你不要说出去,太丢人了!”
而小方选择不告诉任何人,
“直到现在,
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我身上发生的事。”
以上均为化名
然而,当不谙世事的孩子终于清楚自己身上遭遇的意味着什么的时候,这些灰色经历带来的心理创伤便像顽疾一样折磨着他们......他们常会反复去想那件事,不由自己控制,因此还可能患上抑郁症,甚至轻生。
就像发生在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身上的悲剧。
2017年,在发表了处女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三个月后,林奕含选择了上吊自杀,年仅26岁。
1991年出生在台南医生世家的林奕含,模样漂亮可爱,成绩一直优秀,是高中拿下台南女中唯一满级分的女孩。
高中毕业考上台北医学院,在所有人看来她会和父亲和哥哥一样未来成为一名医生,哪知道开学两周姑娘就因精神病恶化休学,后三度自杀未成,再度考上大学已经是三年后,念的政大中文系。
可大三又因病休学,兜兜转转治病好些年后,她终于邂逅了爱情,于2016年结婚,原本以为能从此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婚后一年姑娘还是选择了自杀。
林奕含的父母在女儿去世后发布声明:“女儿这些日子以来纠缠着她的梦魇,让她不能治疗的主因是发生在8-9年前的诱奸,书是女儿在年轻时,被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忧郁的真实记录。”
一时间,“房思琪式的悲剧”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世界都为之一声叹息:太遗憾了,用这样的方式遇见你。
在林奕含自杀前八天的一次访谈中,谈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她如是描述:小说中的房思琪在13岁那年被语文老师“李国华”诱奸,之后长达五年的时间被这位老师性虐待,后来她疯了。
“这个故事它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梦魇的开始是那天,当思琪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结果却被老师逼到了墙角性侵。女孩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会。”事后还对老师说了句“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
“一切都是因为你太美了。”
“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语句源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如果这些话发生在真正的情侣之间,或许也可以称之为“美好”,但这是一位狼师面对一个从未受过性教育的女学生说的。
书中刻画了女孩的心理活动:
“我心想,他搞错了,我不是那种会把性器官误认成棒棒糖的小孩。老师问我隔周还会再拿一篇作文来吧,不知道怎么回答大人的时候,最好说好。” ——语句源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但想了几天思琪很苦恼:
“为什么是我不会?为什么不是我不要?为什么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整起事件可以化约成这第一幕: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虽然也不是我的功课。”——源自《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她想为自己寻一个答案,于是在饭桌上感叹道:“妈,我们的家教好像没有性教育。”换回妈妈一句:“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女孩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有开学。”
思琪也曾经试探地跟妈妈说学校里有老师和其他同学发生性侵这种事,想以此辨认“李国华”跟自己的关系,没想到妈妈说了一句:
“哪个女生这么小就这么骚?”女孩马上封住了自己的嘴巴,不再多言。
她不知与谁诉说,但内心却很痛苦迷茫,几番纠结后,终于寻得一个牵强的借口可以消解身体和内心的痛苦:“我必须得爱上老师,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于是,便有了那个沉重炸了的“女学生爱上诱奸犯”的总结陈词。
如今,我们只能从林奕含所著的书里还原当初她遭遇的梦魇。
被侵害后林奕含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几乎每周都需要到精神科治疗,她始终无法想通:“一个读李杜诗的国文老师,怎么会做出这样肮脏的事情?”
她开始厌食,不想睡觉不想上学,什么事都不想做,她形容自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兜兜转转中因精神病休学、反复自杀、接受心理治疗……
林奕含的精神医生一开始跟她说:
“你是经历过越战的人”,
后来变成“你是经历过集中营的人”,
最后变成“你是经历过核爆的人”。
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但林奕含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即使婚后林奕含依旧没有摆脱噩梦的纠缠,她充满内疚,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是老公的累赘。
“每次精神病发作完,哭泣、呓语、癫痫、咆哮的鬼魂还在家里灰阶斜体地浮游,我会想如果不是我,他是不是能继续他明媚、全勤的人生?是否我一直在将他折磨?我好心碎,而他看起来还是那样清洁。”
和老公相处不到一年,她决定和丈夫协议分居,傻傻地想着这或许对老公是一件好事。
和丈夫分居的那一刹那,姑娘的结局或许她已心知肚明,只是离开世界之前,毁掉她的人还好好活着,她试图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
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一个人流着泪写那本小说。
直到2017年2月,那部名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终于出版,她在前言写到“改编自真人真事”,对,是她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林奕含最后一条公开的facebook状态上,
她写道:“走投无路,出此下策,不是搞笑文。”
如今回味起来,太凄凉了。
性侵这件事,让林奕含的花季变成了噩梦,还搭上了性命。
和大多数受到性侵害的孩子一样,“性教育”在她的童年里一直是缺失的。所以当狼师说出,“都是因为是你太美了,是你的错,才让我这样对你。”姑娘无法辨认。
在世界观还未完全构建起来的时候,她面对“权威”的逼迫,内心的羞耻感直接压过了披上虚幻爱情外衣的“性暴力”。
一个高中女孩尚且无法在性侵害面前全身而退,更何况是纤弱的儿童?
以真实性侵儿童事件改编的韩国电影《素媛》里,被侵害得满是伤痕,只能带着尿袋上学的素媛在住院后,开口问大人的话实在太扎心了:“我做错了什么吗?只是想给叔叔撑伞而已,但是没有一个人夸奖我。”
《素媛》被伤害后
美国著名的梅根案,
1994年7月29日的汉密尔顿镇,
7岁的小女孩梅根在家门口玩耍时,
邻居杰西过来对她说
“我家有只小狗,你要不要来看?”
梅根就跟着杰西来到他家。
这一去,梅根的父母再也没等到女儿回来。
后来新闻报道,杰西将梅根诱拐到家中后,
强奸并杀害了她。
小女孩梅根
不只女孩,男孩遭遇性侵害的比率并不低,
在美国平均6个男孩里就有1个遭遇过这样的事,
还记得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吗?
他7岁开始遭受一名男子长达6年的性侵,
让他的一生也被这个阴影困扰,
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是怪胎,
不相信任何人,并且多次想要轻生。
查斯特贝宁顿
坏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年龄和性别,而去停止做坏事,但某些触碰带来的阴影永不会消散,甚至,这些阴影会跟着被伤害的人,到老,至死。
世界知名4A广告公司李·奥贝纳曾为泰国曼谷的儿童权利保护基金协会(CPCR) )创作海报,海报标题简单地以“男孩”“女孩”命名,画面上,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牙齿掉光的老人一脸痛苦。
那些童年时遭遇的魔爪,成为跟随他们一生的伤心回忆。
李·奥贝纳设计的公益广告
遗憾的是,受到性侵害的人却往往成为被羞辱的对象,而那些施展性暴力的人却在一场未曾经过商量的合谋中,被放过。他们该升学的升学,该升职的升职,甚至后来结婚、生子,像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比如2013年轰动一时的“英国性侵犯变身北京外教”新闻,性侵幼女的英国人尼尔·罗宾森犯事后逃亡到北京某国际学校当外教,还结婚了,后被引渡回国。
每每想起,那所国际学校多名学生指认时说,“我的老师就是那个性侵儿童的通缉犯。”令人不寒而栗。
黑夜并不是真的宁静,而是你没有听到它的声音。
侵幼女的英国人尼尔·罗宾森在北京当了三年外教,如今已被中国列入黑名单 图@BBC
也许,在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将世界变得更好,但也绝不能任由它变得更坏 ,也许,我们无法及时阻止侵害的发生,但每个恶行昭著的人都不应该被放过。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性侵儿童者再犯率为各类罪犯之首。
韩国电影《素媛》中的凶手原型赵斗顺2020年将会被得到释放的消息在今年曾登上热搜榜,在狱中的赵斗顺曾提交三次请愿书,坚称自己无罪,韩国心理专家分析毫无悔过之心的赵斗顺再犯罪的几率极高。
青瓦台立马收到了近60万份请愿书,请愿内容包括要求再审、公布犯人长相、反对出狱、化学阉割等等。
图@微博
依据韩国现有法律,已经无法对其进行延长刑期,而关于其他的请愿要求也无法满足,因为支持公布长相、化学阉割的相关法律在犯罪时间之后,不适用此案例。
4月24日,韩国MBC电视台公布了赵斗顺的真实头像,理由是国民安全大于罪犯肖像权。
韩国MBC公布的赵斗顺照片
美国在法律方面相对完善,《梅根案》中对7岁女孩实施性侵害的嫌犯杰西就是有前科的,他曾两度因猥亵儿童罪被判刑,梅根的父母在心痛之余,在新泽西州发起一场修改现有法律的运动,要求政府制定法律,强制性犯罪者在出狱后向居住地执法部门登记备案。
在梅根失踪89天后,新泽西州州长签署美国第一部“梅根法”,强制居住在新泽西州内刑满释放的性犯罪者登记备案。
浙江省慈溪在2016年开始
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罪犯个人信息,
方便公众随时查询,
被称为中国版“梅根法案”,
后被上海市闵行区,江苏淮安淮阴区效仿,
虽说也存在一定争议,
但走在路上,总比没有出发来得好。
图片源自新京报网
在与性暴力分子抗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除了完善法律和严惩罪犯外,最基本的是,人们的观念是时候变一变了。
一谈到性,似乎就成了禁忌话题。性本身并不可怕,当它变成了一种施展暴力的工具时,才变成了面目狰狞的魔鬼。
性教育的遮羞布,也该扯下了,正如直播节目《不沉默大声说》里有过被侵害经历的小草说的,“性教育的遮羞布遮的真是‘羞’么?遮住的恐怕是更多的悲剧罢了。”
孩子不难学会掌握辨别坏人的能力,难的是从爱护他们的人那里早日获得这样的能力,以及习得对坏人说“不”的勇气和智慧。
《美国7分钟儿童防性侵教育短片》点击查看
“性侵”,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新闻的热度终究会散,但被侵害的那个人,却会背负上一辈子的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素媛”的原型娜英在企图自杀三次未成功后,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目前肉体的伤痛恢复了,但失去了做妈妈的生育力,她在2017年参加完了韩国高考,如今是韩国医药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她说,之所以报考医药大学是想帮助和自己一样的受害者。
但“房思琪”的原型当时26岁的林奕含最终选择了自杀,临死之前依旧不停道歉惹人心疼惋惜,美丽的生命也永远地消逝了......
林奕含生前照片 图片@facebook 林奕含
《熔炉》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
希望社会上不要再有第二个房思琪、梅根、素媛......希望天下的父母、善良的男孩、女孩和男人,都能用温柔和温暖的心灵来一起保护房思琪、梅根、素媛们。
被性侵的素媛、房思琪们的故事,我不忍再看第二遍。
但对那些曾经受到过性侵害的人,我还是想说,你们并没有错,错的是施暴者,借用《不沉默大声说》里一位被害女孩的话:“都会过去的,活下去,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微博、豆瓣、Facebook、BBC、央视《1+1》、电影《素媛》
有氧和腾讯新闻联合出品《不沉默大声说》
央视新闻:白岩松再评"王振华猥亵女童案":愤怒同时弥补短板
Readmoo閱讀最前線关于林奕含的访谈
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5ee7ce5d8b5423987379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