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1张图片

在孙正义看来,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既可以投资,也可以消费。


撰 文|张禹洪

责 编| 汪宗白


编者按:孙正义正在经历一场危机。既Uber破发和Wework的IPO闹剧后,这位“投资之神”罕见地向公众展示了焦虑和脆弱的一面,称对自己的投资成绩感到“羞愧和紧张”。


接近孙正义的人士表示,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Wework将会取得巨大的财务成功,而且其他人也会以类似的眼光看待它。


他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这些公司将在10年内产生可观的利润,与之前相比,今天到处出现的小危机只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


这符合他的时间哲学。他为软银制定了一个30年的计划,投资愿景已经延伸到了300年以后的未来。


他的时间管理颗粒度极大,大到以十年为一个单位来规划,运用颗粒度又极细,细到做出一个决策不超过10秒。比起讳莫如深的投资策略,他的时间管理术更值得我们借鉴。


20世纪早期,作为管理学先驱的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首次提出,所有管理者都从事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如今,它们被简化成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几十年后,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恰当地描述管理者做什么。明茨伯格认为,按人们的预期,管理者在实践中展示着一些具体行为,他称之为管理角色。明茨伯格将10种管理角色分成三组: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与从思考自身行为出发的法约尔、学者视角的明茨伯格不同,日本青年企业家三木雄信从学徒视角剖析了日本新一代“经营之神”孙正义的行动规律。人必然在时间中行动,从三木雄信的新书《孙正义的时间管理术》中,我们可以“近距离”地看到孙正义是如何对待时间的。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2张图片

三木雄信(左)推荐他的书,在日本,三木有“世界上最忙的上司的秘书”之称


2006年,三木雄信创办了TORAIZ株式会社,旨在通过一年的英语培训让学员掌握英语。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曾让他备受社会关注。他之前长期担任软银社长室室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孙社长拎包的小弟”,参与过软银与微软建立合资企业、收购日本债券信用银行项目,还是软银基础通信事业部宽带事业的项目经理之一。


01

所谓的天子门生


作为孙正义的身边人,三木雄信得以在饱受其折磨的同时,近距离地学习孙正义高效工作法,并惠及他后来的事业。三木的成长轨迹在帝制时代是一种常态,作为皇帝秘书的翰林们,在散馆后,会陆续被派往地方。他们往往跳过了县令这一级,要么负责一省的考试,要么从知府干起,一部分人会最终成为封疆大吏或进入权力中枢。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他们作为天子门生,会因为在“拎包”时多少学到些更高明的治理之道。管理常常是一门手艺,想到老师曾国藩,李鸿章肯定会举双手同意这一点。不过,大部分守成之君作为管理者是不称职的,翰林们的平步青云很大程度得益于彼此的社会网络以及他们与皇帝之间存在特殊的信任关系。三木雄信在以“开国之君”自励的孙正义身边成长,可以看作是一种有趣的巧合,这也更加贴近“天子门生”的本意。


02

“有了目标,无论多高的山都能登顶。”


与那些总想着“向天再借五百年”雄主们一样,孙正义也存在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焦虑。在长期跟访孙正义的记者大西孝弘眼里,孙正义那种以“五十年规划”倒推的人生难言幸福,而在三木雄信看来则是,“成功人士都在按部就班地实现着自己的长期人生规划”。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3张图片


孙正义以10年为单位反向制定人生规划与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同样极理性地把生命必有尽头作为“我们如何过好这一生”的开始,只是后者的指向更浩瀚。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在决定是否创业时,也同样考虑过一个问题,即尽管现在的工作回报很好,但如果没有创业,80岁的时候会不会因此而后悔。


以长期价值来决定当下的选择,是贝索斯、孙正义等人的成功之道。正因为制定了长期规划,所以才能制定出短期规划,才能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说更加明确地利用时间。


在软银时,三木雄信多次被孙正义问到:“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做却没有做成大事吗?”有次孙正义顺便在纸上画了几座大山,又在山下画了几个圈,说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要攀登哪座山,所以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去,一直在同一个地方转圈,终其一生。但是,只要能决定登哪座山,就可以制定一系列计划,比如‘登山走哪条路’‘需要哪些工具’等,最后,无论多高的山都能登顶。”


王健林被群嘲的小目标论大致上也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人明确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那么他利用时间的形式才能明确下来,要么坦然“活在当下”,要么就会像孙正义那样,把时间视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在孙正义看来,时间的利用形式分为“投资”和“利用”。比如,在通勤的时候刷社交网站或看看短视频,这种利用时间的方式虽然不能为将来的幸福助力,无法带来无形资产,但带来了快乐,提高了眼前的幸福指数,这就是“消费”。如果在上班的途中练习英语听力,就有可能开拓海外人脉,扩大事业版图,未来的幸福指数会得到提升,这就是“投资”。


对于孙正义这样拥有长期目标的人,一直会尽量避免“消费”眼前的时间。在三木雄信看来,孙正义将时间最大限度地用在了“投资”方面,然而,我们则不仅要关注日常的时间使用方式,还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时间“消费”和“投资”的平衡。


03

以周为单位,合理地分配时间


在三木雄信的记忆中,孙正义的日程非常任性,经常是想到一个主意,就要将相关负责人叫过来,听听这个人的看法,甚至连与他相熟的外国企业的CEO们也时不时被他电话吵醒,睡意朦胧地接通电话。


虽然孙正义的日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他设定的大目标很难动摇,当遇到那种“只要完成这件事情就能前进一大步,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最终目标”的事件,孙正义会毫不犹豫地将时间只用在那一方面。这种里程碑式的事件在软银内部被称为“石之眼”。很多公司的经营者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孙正义处理问题时,每次只将时间投入一个方向,反而能够使得时间的效应最大化。


那么,孙正义是如何将长期目标分割成短期的日程安排的呢?孙正义每天会去看课题列表:一张秘书帮他打印的日程表,A4纸大小,随身携带,有时则是一些手写的东西,上面列着待办事项,比如“收购资金从哪里来”“下一次股东大会上启动新项目的筹备工作”“需要一个新的财务负责人”,等等。三木雄信称其为“课题列表”。


早晨孙正义在车上,一边看着“课题列表”,一边给秘书打电话,安排和调整日程。课题列表是计划和任务 之间的黏合剂。人如果不把计划任务化,就不会有行动,没有行动自然就一事无成。三木雄信说:“孙氏时间管理术是从制作课题列表开始的。”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4张图片


04

“思考时间不要超过10秒”


像孙正义这样的人一天开10个甚至20个会也不稀奇,“如果公司内部会议不能解决问题的话,他下次就会组织外部专家召开会议”。


孙正义不停地和能给他提供必要信息的人开会,然后把他们的意见写在白板上,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决定要讨论的内容。最终,他收集到了完备的信息,可以对外发表的高完成度的项目计划和企划方案就能被整理出来。对于孙正义而言,利用他人的知识积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最好的答案,远远强于独自闭门造车。


“思考时间不要超过10秒”,这是孙正义的口头禅,在软银的会议上,“正在讨论中”这样的语句也是不允许出现的。如果一个人说了“我们要把这件事带回去探讨一下”,要么会被逐出会场,要么下次开会就没他什么事了。


“做事不返工”,在孙正义看来是高效工作的关键,对于会议如是,对于其他工作环节也如是。


在孙正义的法则里,每一个会议都要得出一个结论,同时,由一些重要的结论所产生战略目标,他也喜欢拿来立旗,即提前向社会公布。比如,软银要在美国设立合资企业的时候,孙正义就宣称:“我们要在5月10日向媒体公开我们要设立合资企业。”


大家就从那天开始倒推,负责人会把和项目相关的人员召集起来,宣布项目开始,然后给每个团队设立截止日期,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孙正义宣布的时间在下属眼里常常是信口开河,然而截止日期又是高压线。然后每个人便开始朝着目标“狂奔”。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5张图片


通过开会收集众人的智慧,以供决策,对孙正义而言是一种“时间生成术”,孙正义后来热衷的“收购”也是他的“时间生成术”。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孙正义的一天也只有24小时,他要打造他想象中的能够存在300年的“江山”,就必须从他 人那里获得时间。同样,个体再高效,也做不成多大的事业,孙正义的软银是以组织的形式高效利用时间。


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某个团队能高效完成,孙正义要求公司内部模仿它,这也是一种“时间生成术”。三木雄信说:“在软银,没有闲工夫去考虑‘怎么才可能成功’,如果有成功的案例,软银会马上付诸行动……将实践的结果每天以数字的形式进行确认、验证,好的方法马上推广,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达到最终目标。”


05

“把事业计划做出1000种类型”


孙正义不仅仅会给下属提出“不可能完成”的截止日期,他还会给他们布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天之内列举出1万个经营要素”,孙正义给刚入职的三木雄信出了一道难题。三木雄信自称那时只有25岁,什么都不懂,绞尽脑汁也想不出1万个经营要素,于是他将问题“结构化”,把大的问题分解成小的要素,然后从整体上掌控问题。


先写出10个与经营有关的大要素,比如“经营战略”“财务”“会计”“人事”等;其次,根据每个要素再分解出10个左右的小要素,比如经营战略要素中包括商品战略、市场战略、销售战略等,然后再逐一进行细分。三天后,三木雄信完成了任务。软银的高层都经常会收到孙正义发出的类似于“把事业计划做出1 000种类型”的任务。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6张图片


从历史上王朝更迭的教训中,历史学家们可以梳理出无数理由。如果一个个小问题堆积起来变成一个大问题,那么问题就不好把控了,解决这个问题将花费很多时间,甚至无解。孙正义的做法,则是从时间轴上,把它的进程倒了过来,一开始就试图明确全局的脉络,根据脉络找出构成它的小要素,那么整件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这种方式适合解决非常难的问题。


孙正义通过“回放”思维,将时间和事情都结构化了。不仅如此,在三木雄信看来,孙正义的时间管理术一大原则就是“随身携带一份课题列表和每周的计划表,随时对日程进行管理,并付诸行动”,“将确定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分开管理的做法非常重要……否则很多工作就会无从下手”。


在孙正义看来,不可以把梦想和愿望写在日程管理表里,同时一定要实现日程管理表里写的事项,这是孙正义管理时间的硬性要求。


06

“工作的本身就是得出一个结果”


“10秒就能得出决定”“会议的目的不过是得出一个结论”……在软银,很多会议都是在15分钟或30分钟内结束。和一般认为以30分钟或一小时来安排工作,三木雄信发现传承自孙正义的以15分钟为最小时间分配单位,可能更为高效。


孙正义认为安排工作时不应该留余地,一天的时间要充分利用,那样就会知道自己工作时间的极限。在孙氏时间管理法中还有记手账这一方法,在手账上标记当天的工作结果,知道每天是输是赢,以努力发现达到目标的瓶颈所在。同时,为了保证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对它们也要进行日程管理,避免出现“把时间都分配给了工作”,没有时间陪家人这样的悲催状况。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7张图片


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细微的决策,但人即时觉知自己在干什么是非常困难的,某种意义上,孙正义的时间管理术也是一种“修行”,只不过这个间隔是15分钟。


孙正义在面试三木雄信时问他会不会讲英语,他含混地回答道:“日常会话是可以的。”但是,当他第一次跟孙正义出国工作时,三木雄信“超烂的英语”露馅了,他完全没有听懂会议的内容,一直低头不语。担心被开除的他通过研究各种资料,发现一个日本成年人要想掌握英语,需要1000小时的时间。三木雄信每天挤出3小时,坚持了一年,便成为海外项目的一员。在他离开软银后,居然以此创业,命运的“草蛇灰线”似乎早已埋好。


当年孙正义只与马云聊了五分钟的天,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这个皮包公司,他自称从马云的眼神中看到了动物的直觉,不过,细究孙正义的时间哲学,似乎也能多少理解孙正义为什么那样决策,最终那个“10秒之内的决定”也成全了彼此的事业。



相关推荐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8张图片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9张图片

END

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我这么失败,是没有像孙正义那样管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