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态年轻,则科技永远向善

如果你心态年轻,则科技永远向善_第1张图片


看着眼前大屏幕上滚动着的宣传片,我突然意识到所有科技史的撰写者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前沿基础科学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步,当时人们的态度都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明显有别。


北京展览馆剧场举办的2019年腾讯科学WE大会,台下的观众大多是科技媒体。同事眼尖,发现观众中有父亲带着初中生模样的孩子来,不知他们的票是怎么来的。如果我的孩子也是这个年龄,我一定给孩子争取机会,让他看看跃出地平线上的未来是在哪个方向。


但是,作为现场观众,你的确会觉得腾讯科学WE大会非常燃,如果离开现场,恐怕不同的人感受会完全不同。


这个视频非常燃


我看过会前对到访专家们的采访,如果我的印象没有错,似乎采访者的提问整体上表达的是担忧,比如,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有自我意识了怎么办,如果人类真的长命百岁了会怎么办,等等。


从当年的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我一直持积极热情的鼓吹态度——每次看到以科学是把双刃剑开头的疑问,我第一反应都是,我们正在享受的哪一桩成熟技术,在它刚出现时,不可以用这种问句来质疑?


科学的进步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飞跃,生产力的飞跃带来的是人类福利的大幅增进,这有什么可质疑的,科技天然就是向善的啊。


但是,当我看到报道说,最近一次在医疗诊断的实验上,人工智能完胜经验丰富的医生——虽然它与日常真实的医疗诊断还有极大差距,我真的有些胆寒了。


在我看来,电视里最强大脑之类节目里展现的超人,今天只有娱乐表演价值,因为这是电脑的强项,凡是与记忆、存储和计算速度之类有关的工作必然会被迅速消灭,而学习能力、经验和创造力的方面,是人的强项,根本不用担心。


我正在亲眼见到特定类型的记者和编辑被机器消灭,但我认为,医生、律师这种岗位,虽然人力成本极为高昂,但几乎不可能会被机器取代。


现在看来,我很有可能是高兴得太早了。


我不算笨,看到这次大会上介绍的那些前沿科技,其实不难猜到会对未来世界有哪些影响。我的看法并没有变,还是和以前一样,而腾讯科学WE大会的那句口号:科技向善,我觉得是无须证明的。


但是,我第一次有种不完全是热血沸腾的兴奋。晚上六点,走出会场,北京十一月已经很冷了,我仔细梳理了一下,除了兴奋,我内心还有隐约的紧张和焦虑。


我偶尔会玩这样的推理游戏,比如人工智能进步到何种程度后,会消灭掉哪些岗位,同时又会造就哪些新岗位,而新机会对什么样的人最友好?尽管这种推理是从我熟悉的领域开始,有时还是会让我窒息,因为新世界未免也太陌生了。


是的,在看得见的将来,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东西将会面目全非,世界的组织和运转方式会有显著的改变。如果我是二三十岁的年龄,这当然符合新人对新世界的渴望;但是,对我现在这种年龄的人来说,这也意味着宝贵经验就此作废,权威丧失,在新事物面前,还不如一个孩子。


就像当年电视机进入家庭,成了世界最主要的打开方式,论及对这个新东西的熟悉和了解,我爹妈显然不如我们,只能在信息和观念上逐渐落伍,等互联网出现后,就彻底追不上了。


农业社会,年龄是经验的同义词,但只是一代人的时间,其意味就变得完全相反——只有在遇到什么怪事时,才会有记者跑去问老人,只为新闻里加上一句:村里八十岁老人也没见过这件事。


我的紧张和焦虑或许来源于,这种大会能让你深切感受到,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会因为年龄逐渐下降,但技术进步永不停止,学习能力和刷新认知这件事,必须是终身不可松懈的。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总结过一个「科技三定律」: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个总结非常适合用在这里,它可以推理出这样一个积极的结尾:如果你心态年轻,则科技永远向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你心态年轻,则科技永远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