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透是终生的事,但是先要养成要求懂透的习惯
——读《谈美书简》
美育作为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看,美育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美育有利于发展人的智力、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近代历史上,美育就已经被一些名士高度重视。蔡元培曾提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其中蔡元培的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得到了王国维的认同,在近代中国思潮中具有深远影响。
解放之初,在原苏区和解放区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确立了新中国教育工作方针。1951年3月,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这是我国最早在有关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写入美育。
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多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政治文化的变革,加上教育者对“美学”知识的欠缺,我们的中小学美育往往被窄化成为了“关于美的知识的教育”或者成为单纯的艺术技能训练,美育异化成为了另类的智育,成了获得高分的“奇技淫巧”,育人之功能和教化的功用被极大的消弱。以至于社会上“审丑”为美的事件屡上头条。
谈到美学,席勒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审美教育书简》收录了其最重要的美学散文六篇《审美教育书简》《论美》《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秀美与尊严》《论悲剧对象产生快感的原因》《论悲剧艺术》等。
几年前,我为了弥补自己关于美学的知识缺陷,购买了《审美教育书简》和《谈美书简》。《谈美书简》的作者朱光潜深受席勒作品的影响,可以说这两本书简,从内核上有逻辑的一致性。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读完了席勒《审美教育书简》,今天上午开始读《谈美书简》,没想到一整天竟然读完了,也算是与朱先生进行了交流。
朱光潜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美学大师,在解放前就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解放之后,在美学界开始运用阶级分析法和唯物辩证法对旧有的美学进行批判中,朱光潜先生成了讨论的焦点人物,后来,他的“唯心主义的移情作用”成为攻击的重点,此后,朱光潜先生的学术生涯被停滞。
70年代末,年近82岁的朱光潜先生“得到第二次解放,怀着舒畅的心情和老马伏枥的壮志,重理美学旧业,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人们重新发现了朱光潜先生。“许多人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才知道我这个本当就木的老汉居然还在人间,纷纷来信向我提出一些关于美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朱光潜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热情回复朋友们,于是就有了这本《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包含书信十三封信,其中,第一封信《怎样学美学》代前言,第十三封信《还须弦外有余音》代结束语。内容既有美学理论的探讨,又有具体美学问题的表述。
在第一封信《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中,朱光潜先生首先回答了“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朱光潜先生指出:“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同时,朱光潜先生也希望青年人在学习美学时,要专门、专心、专注,要进行专题学习,不可贪大求全、博杂不深。同时,也希望青年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要“一切从具体的现实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彻底消除公式化和概念化的恶劣积习。”这三点总结起来,一是态度问题、二是志向问题、三是方法问题。对于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益的。
在第七封信《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中,朱光潜先生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节奏感、移情作用、内摹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感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这使我想到了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的学习过程,二者从本质上是相通的。节奏感和周期性的特性贯穿于人类始终,也不断出现在人类不同层面的学习和认知当中。合节奏和周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和感知美的过程,反之则可以说是“丑”的教学形态。而移情作用中的观念联想,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作品)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这和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中的“有我之境”类似,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境。“内摹仿作为移情作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侧重于由物及我的一面。凡是摹仿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筋肉活动,这种筋肉活动当然要在脑里留下印象,作为审美活动中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审美的过程,教育的过程,都需要创设好情境,能调动人(学生)的全身器官,让其感知并不由自主的模仿,进而获得就有的价值体验。
第十三封信也是结束语,标题《还须弦外有余音》引自朱光潜先生的朋友丰子恺的两句诗:“尝喜小中能见大,还须弦外有余音。”在信中,朱光潜先生对朋友们提出忠告:“不要再打游击战,像猴子掰包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攻坚。不过歼灭战或攻坚战还是要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要囫囵吞枣。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要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这既是治学态度,也是治学方法。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内容以书信体的形式,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形象化,读来让人亲切易懂。但是,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真正懂透是终生的事”,对于美学的学习,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读完《审美教育书简》和《谈美书简》两本书,对于美育的认识更不可能只习惯于照搬规定。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之一,美学以及美育,自然也是人类终极探究的话题之一。既然懂透也是终生之事,那就先养成要求懂透的习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