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9 从“客户的视角”,聊聊法务对未来律师的服务需求

笔者身边接触过很多专业、敬业的外部律师,其中有经验丰富的律界大咖,有在一线打拼的资深律师,也有刚进入律师行业,还在探究、摸索的青年律师们。

无论是哪一个律师群体,都会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该如何去挖掘客户?如何服务和留住客户?”

笔者看到的现象是:

“当有律师抱怨,现在找到维系一个客户太难,但总有一些新型律所和律师们却可以短期内获得一批自己的客户来源,认可度还很高”;

这很有趣。作为一名长期执业的公司法务工作者,想从“客户的视角”,聊聊公司法务对未来律师的服务需求。

“外部律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公司或法务团队最有针对性和最专业化的服务?”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

天地渺渺,岁月悠悠。在时间前行的过程中,技术和文化会影响着人与人之间新关系的构成。

什么意思呢?十年前,找客户,往往靠熟人推荐,律师有部分的专业服务在酒桌。而在过去的十年,在一二线城市,这样情况越来越少。北上广深,一线大所红圈所构筑的“关系壁垒”“护城河”越来越宽,对小所影响不小。但也有律所和律师通过互联网和各新媒体技术,拥有大批粉丝。

从电话—手机— 互联网,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通过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产关系。

律师属于第三产业,也难置身其外。

二、

雇主或公司法务考量的外部律师服务,排首位的依然是“针对性和专业化”。律师能够帮助客户专业的解决问题,永远是客户不变的诉求。

回到当下,律师会发现传统上知识领域”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差异度越来越小。于是,外部律师也提出很多新标准,比如”可视化”(如图表流程),“服务标准量化“(概率分析)。这个标准很好,非常贴合科技企业或新技术领域的企业需求。就像以前高中玩的极品飞车,就算马力不够,通过甩尾漂移,也能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客户来说,能够更直观,高效的获得律师服务展示,是永远受欢迎的。

三、

我有你无,你有我更优”,大自然的竞争和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律师行业竞争。

曾和国内红圈所一名资深律师闲聊。律所对于律师的要求是,起床第一件事儿,不是刷牙洗脸而是回复客户晚上发出的邮件,手机失联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

“为什么是10小时?”“因为地球上最远的飞机飞行距离,不会超过10小时”。

当然,随着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这个时间已被缩短。但一线大所,红圈所的竞争优势,确实在于“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最专业的服务”。

这是一线律所和律师们通过长期经验积累,付出脑力和体力,换来的核心竞争力。

四、

一年以前,参加智合举办的人工智能论坛,律师界对于人工智能还属于“兴趣探索”阶段。

而在这一年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不断的商业验证落地,也开始影响到律师行业。君不见,国内红圈所和一线大所已开始设立AI法律研究,甚至研发自己的律师AI产品。

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技术更多是对“生产关系”的优化整合,而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促进的将是“生产力”。在我眼中,这两者可并行不悖,但不是同一个维度层面的东西。

大自然法则不会变,但人类的生理是有极限的。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飞,想要像鱼儿一样游,像马儿一样奔跑。于是当各种机器相继出现,人类也能上天入地,拉开文明史上的一次次变革和进步。

过往不往,未来已来。

作为公司法务,日常工作中很尊重那些专业敬业的外部律师,因为深知律师的光鲜背后,都是拿绳命(精力和脑力)换来的。祝福所有律师,都能好好保重身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09 从“客户的视角”,聊聊法务对未来律师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