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观后:少年的恶,长大需要很多很多运气

《少年的你》刚上映时,豆瓣关注的几个有节操的电影爱好者纷纷送上4星好评,源于以往我对小鲜肉电影的观影感受,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了恰烂钱,脸都不要了。

但如此旗帜鲜明的好评,还是把我忽悠进了影院。

电影两个多钟头,糅杂了青春爱情、悬疑犯罪和校园欺凌。

既然影片以校园欺凌为宣发点,我也谈谈我的想法。


《少年的你》观后:少年的恶,长大需要很多很多运气_第1张图片


成长的运气和父母缺位

女主陈念(周冬雨饰演)目睹了同班同学胡晓蝶因被欺凌而自杀身亡,自己又因为帮她盖上校服成为下一个被欺凌对象。

陈念是那么的弱小,看着就是一个合适的欺凌对象。她只是一个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孩子,却不得不承受这些苦痛。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这几年仰仗于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校园恶性事件被曝光。这从来不是新鲜事,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

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中学毕业生,需要很大的运气。


首先,家庭幸福。陈念是单亲家庭,母亲还欠债不得不躲在外边。男主小北(易烊千玺饰演)独自一人生活,成为了街头混混。

父母的陪伴和言传身教,是孩子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生活中,这样的家庭其实不多。

且不说父母的缺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致命打击。就算是家庭完整富裕、学习成绩优异的魏莱(周也饰演),父亲也因复读一年不和她说话。这种冷暴力,当然也是欺凌。

悲观地看,大多数人的人格是不健全的,绝大部分人隐藏得很好,安安稳稳一辈子。但有的人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

校园欺凌是比较早的阶段。


其次,学校教育。电影和现实很相像的地方,是胡晓蝶自杀后,陈念被警方找去谈话,老师们以高考时间耽误不得,阻断了进一步的调查。

高三,绝大多数学校都以高考为最高目标。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暂时缓缓。

不只如此,校园安全教育一直是一块荒地,有表面的命令式传达,却在碰到事件时,阻塞不前。

片中学校的处理方式算挺妥帖的了,现实中有的是对施暴者束手无策,对受害者重拳出击。

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起“事件”容易处理,但成为了“现象”就很棘手。这背后牵扯过于巨大,因此教育是最复杂的社会系统之一。

再者,少年的恶。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深入人心,但我一向是性恶论者。

中学时期,我所在的学校常有校园欺凌。小到言语上的侮辱,大到身心上的摧残。即使我校算是重点学校,也无法完全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少年的恶,多数是他们不自知的恶。这是源于人性本身带来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保护。都说不要和愣头青打架,因为他们不知轻重,拼了命干你也是常有的事。这类少年,需要得到规训和矫正,完成人格的健全化。

还有的少数,是他们知道自己恶,甚至以此为乐。他们身上可能存在反社会倾向,这种少年理应得到更为严厉的惩戒,但仅仅因为年龄未到成年,就可以能免则免。这是未保法常年被诟病的地方,甚至被讽刺为未成年罪犯保护法。

现在十多岁的孩子,该懂得早就懂了,并没有那么天真无邪。法律应是良民的保护伞、恶人的狗头铡,犯罪看行为不看年龄,未成年人和监护人应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我想起了我的毕业论文《少年司法的社会转处制度》,然而法律层面的进步好像仍令人失望。如果本片可以像《我不是药神》那样,推动少年司法的社会探讨和法律层面的修正,那真是功德无量。


这里存在幸存者偏差

很多朋友不相信有这么多校园欺凌事件,依我看,这是你运气好。

出生在大城市,就已经在人生长跑中领先了一大步。如果读书成绩好,老师可能会因此给予保护。如果家庭教育很棒,那你可是太幸运了。

你一路长大,顺利避开了这些垃圾人。

可是,总有人运气没那么好的。


古怪的逻辑

片中女警官说:“你们了解的世界有多少?为什么不向大人求助?”

有种何不食肉糜的傲慢和古怪。

同一件事,在大人和孩子眼中的尺寸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人眼里“向大人求助”轻而易举,对于孩子来说是需要用尽全力迈出那一步的。

在孩子面前,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有着天然的权威。有困难向权威求助,即是基因里的本能,也是年幼时期的最佳选择。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权威的消解

信任,是弱者对权威依赖的最大因素。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班级里发生某件事,学生向老师求助,但扯皮了半天,事情以被遗忘的状态结束。更不用谈: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混账逻辑了。

家长比老师更为特别,而且据我有限的观察,大多数人可能也经历过,明明承诺的事情,换来一句“有吗?我随便说说的。”

信任的建立,可能是天然带来的,也可能是日渐积累,过程很困难,但毁掉信任极其简单:承诺的事情做不到。


家长还有一套古怪的语言:好好学习,出去别惹事,管好自己就够了。

虽然这有自我保护的作用,但会带来一个结果:孩子遇到事不跟家长说,因为说了通常会换来一顿奚落甚至打骂。

胡晓蝶自杀前曾对陈念说:你们都看到了她们欺凌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我相信她和父母说过,并且得到了负反馈,才落到向同学求助的境地。

同学们为什么不理不管?管好自己就够了,高三以学业为重。


我在六年级时曾被轻微欺凌过。两次都是高年级男生。一次是早自习,被拉到厕所敲诈。好在碰到的这位老哥没有特别坏,给了五毛也就过去了。另一次是体育课上打篮球,不小心砸到了一位老哥。他当场指着我说放学你给我等着。

作为老实孩子,那一刻以及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无比恐惧。生怕放学路上被人堵住胖揍一顿,回家途中四处观望,甚至有一种反侦察的感觉。

两件事我都没有告诉家长和老师,老师没法管,毕竟什么都没有发生。家长的反应,我也能猜到,并且如前所说,他们的权威已经因为信任的消失而消解了。

可大人毫无察觉,仍以权威自居,并裹挟着傲慢质问:“你为什么不向大人求助?”

大厦将倾,对权威的崇拜不再。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陈念在审讯室的歇斯底里:“需要你们帮助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我们见过太多大人的傲慢了。


放弃是不想纠缠

陈念对小北说:“我妈说,变成大人记性就会变差。”

成长过程中愉快的事多还是不愉快的多呢?

有可能是一分甜九分苦。

甜太珍贵了,值得被牢牢记住,所以我们才会拼命地想把痛苦的部分忘却,腾出空间来装尽可能多的甜。趋利避害是本能。

现在我可以从容地和朋友分享被欺凌的过往,甚至变成段子夸张地演绎。但我仍清晰地记得,被高年级学长指着鼻子恫吓时的无助和胆战心惊。

我想不是记性变差了,而是算了。

可能很古怪,但总不能老盯着这些垃圾记忆过日子吧,向前看,同时安慰自己,这是和过去和解。


关于电影

回到电影本身,导演曾国祥很厉害,故事完成度很高。高考部分片段过于琐碎了,如果再浓缩一下会更好。

摄影很出色,大特写、长镜、手持、升格,将角色的情绪传递给观众,带去了很好的代入感。网上都在夸的,看守所里男女主角对视的30秒,可以称得上完美镜头。

选角非常成功,周冬雨将陈念的苦痛、哀怨、麻木完全诠释。在国内年轻一代女演员中,周冬雨出类拔萃。

易烊千玺打破了我对小鲜肉演员的期待,明显的少年气,很匹配小北的角色,算得上量身定做。非常期待易烊千玺的成长,有成为好演员的底子。


《少年的你》观后:少年的恶,长大需要很多很多运气_第2张图片
我的公众号:利物浦西,一起拯救好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年的你》观后:少年的恶,长大需要很多很多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