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与.net学习过程(二):大学一年级

     2001年的9月10日,离今天正好7周年,我背着个行李包,踏进了浙大之江校区的校门,听说是当年司徒雷登住的地方,时天色已晚,就睡了。第二天,一觉醒来,听人说美国纽约世贸双塔大楼被恐怖袭击了。没来的及细看,我匆匆去办入学手续了。
     发下来一群的书,一本《C Programming Language》,英文的,200来页,吓着我了,英文的怎么学;又一本《Structured Computer Organization》,英文的,1000来页,能砸死人,吓倒我了,居然还一个学期学完;再一本《计算机文化基础》,中文的,讲了咋在Windows98下删除复制文件、咋上网的,急忙开看,啥没看懂,于是,我被吓死了。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发下上机卡了,我们室友7个浩浩荡荡就开过去了,找好机子,第一个问题来了——找不着开机按钮,请室友帮忙开机后,我对着那白茫茫一片,偶尔嵌着一个个四方的小图案的东西,蒙掉了。第一次上机,连个北也没找着。
     此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跟着一个室友去上机,看到他弄出来一个带着红围巾的憨态可掬的一个小企鹅,还一闪一闪的,顿时,我的敬仰之情又开始滔滔江水了。他帮我进了一个聊天室,看到不少叫“菜鸟”、“老鸟”的人,心想,怎么大家都喜欢叫鸟呢。我发出了第一条消息:“大家好,我是XXX,希望能跟大家成为好朋友。”
     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让我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我看了一个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上了一个月的机,我还是啥也没明白。终于,在一天晚上,我照着书本上的步骤,成功地换了一张桌面背景。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晚上,我是飞着回到宿舍的。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接下来就好办了,很快,我就学会了剪切、复制、粘贴等操作。最主要的,是我理解了Windows是怎么管理计算机的,理解了窗口、菜单、按钮是怎么一回事,有了这个,学习起来就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了。一个人的学习,入门非常重要,入了门了,就已经学了一半了。

     回到程序设计方面,在我看到《C Programming Language》时,我就决定全面拥抱它了,一方面是我的高中老师说过它是非常优秀的,另一方面,这是课程,没办法不学。在第一节课之前,我对它做了预习,英语功底比较弱的我看起它来味如嚼蜡,一片一片的单词都不认识,于是,我决定去买谭浩强的那本《C语言》,用它来代替这本天书了。谭浩强的书写得确实非常好,但是,放弃啃英文书也使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以后的大学生涯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教科书都是英文的,块头一个比一个大,而期末考试的卷子也是英文的,啃不下英文书的我也只能去找相应的中文书籍看,但常常找不到非常好的中文书籍。我丧失了一段非常好的学习英文的时光。老外的书写得确实好,非常敬业,不像国内的很多书,错误百出,而且到处存在抄袭。在此,也奉劝大家好好学习英文,多看看老外原版的书。

     我写得第一个C语言程序是俄罗斯方块,是在Turbo C下编写的,是我们的课程作业。那个时候,我们手里拿着几张软盘,排在机房外的长长的队伍中,等待上机写代码,不少人边排着队边捧着书,不原意浪费排队的这段时光。那是令人怀念的一段日子,人人都争先学习,唯恐落在它人之后,我们的宿舍晚上11点是要熄灯的,而走廊的灯光是不熄的,每当11点之后,走廊上就摆上了好多凳子,借着这暗弱的灯光,半坐半跪地匐在凳子上学习,有的甚至学到凌晨3点,这种事,我也干过。

     我很庆幸我们的老师没有把我们教成语法狂人,而是教给了我们实干的本领,我也很庆幸我在大学学的第一门语言是C语言。因为有了C语言,为我接下来学习面向对象,学习C++、C#、Java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建议,所有没有学习过经典C语言的都去好好学一下,相信你会受益匪浅。

     我的俄罗斯方块倾注了我极大的心血,然而,在我完成它时,我的同学已经完成双人的坦克大战了。浙大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我这个曾经的学习上的尖子在这个地方,看到了很多高不可及的东西。

     后来,隔壁宿舍集体租了一台机子,在那天的重装系统仪式中,我们附近好几个宿舍的人都来了,一来是为了观赏重装系统这样的“百年一遇”的大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宿舍打出的广告,说要装一个叫什么“叉屁”的这么难听的名字的Windows最新版本,于是,我们都来一睹芳容来了。头一次见到,那蓝色的塑胶般的窗口,原来还可以这样的阿,我们叹为观止。

     很快,一年的时光就过去了,大家的学习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也跟大家一样,是一个长着朝气蓬勃的脸的新新青年,遥望着明天更好的阳光。然而,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发生了,打断了我正常学习的路子,而很多同学也走到了学习上的转折点。在那个有点不堪回首的一年里,我遇到了.Net,也开始了一直到现在的.net的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