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弟子 当以律规

——《弟子规》读后感

天下弟子 当以律规_第1张图片

        最近几天,不经意的在我妈妈家的楼道里看见了一张印有《弟子规》的宣传画,它不似平日里的广告画那样用鲜艳的色彩夺人眼球,而是在素雅的底纹上用“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展示着《弟子规》中“孝”篇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隔了几日,恰去社区居委会办事,又看见桌子上摆着一摞一摞的印刷品,仍是《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有擅为,子道.....,看来,社区普及《弟子规》好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像是要打一场持久战。

        无意中浏览新浪新闻,一则报道写着:“在洛阳市御博路东侧围墙上1000余米的宣传长廊上,用写意和文字展现出国学精粹《弟子规》,这是西工区借鉴宁波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一一“公民德行教育”,规定党员必读《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国学书籍,以此提高党员素养和道德水平。”在百度搜索《弟子规》的过程中,又有更多的相关讯息吸引了我: 河南省成立了第一家弟子规文化网; 全国许多小学将《弟子规》纳人晨读课; 某些企业从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里吸取管理经营智慧; 在台湾还有《弟子规》圣贤读书研习社分期开展学习; 甚至有些监狱开展读《弟子规》,让服刑人员懂得感恩……一下子,让我觉得这本“小”书不一般!

        我小时候没有读过这些国学书籍,但对这本书却并不陌生。那是前几年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时,刚好老师要对幼儿开展国学教育,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普及《弟子规》。那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读这本书,当时以为这些三字经只是为了培养孩子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为了配合老师巩固孩子的学习效果,我还确实下了一番力气好好地背了背这本书,每天时不时地跟着孩子一起念叨几段,即便这样,也仅仅停留在“见字生意”的阶段,并没有认真去理解文字内在的涵义,如今看到这么大范围的学习推广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又激起了我再读《弟子规》的念头。

        书的前言里介绍道,《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开篇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文义,共分七个部分,整篇文章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

        查询资料中我了解到,它先是作为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后又成为人们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之才的最佳读物,如今多是被权威幼教专家作为启蒙必读推荐。字面上看,“弟子”在家里指孩子,在公司指员工,涵盖社会大众。而“规”,当然就是规范的意思了。我原先以为,这书旨在儿童天性未被污染之前,善言易人,先人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古人以读诵经典培养儿童之根本及定力,恐恶习已成,无能为力矣,细读下来才渐渐知道,它不仅仅对幼儿有教育意义,其内在的寓意和哲理极其深广。

        “父母教,须敬听,兄弟睦,孝在中,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是在生活规范上的教导,入门则孝,出门则要谦恭有礼,尊重别人,相互和睦,减少冲突,在这些和睦之中就因为轻财重情而存有孝道。家门中这样待人图个和睦,而应用在社会生活上,也同样是行为处事的标准。

        “冠必正,钮必结,衣贵洁,不贵华,勿践阈,勿跛倚,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是日常言语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处事懂得分寸,做到谨言慎行,远离那些不良习惯和场所,保持个人规范和正派的生活方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见人善,即思齐”,信与德的修养,不但体现在言行中,更根植于内心深处。是想,处于任何一种职业,诚信既是根本,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闻誉恐,闻过欣,过能改,归于无; 人所重,非貌高,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眦。”当这些文字闪现出来时,我深刻地感到人对自身的修炼是多么重要,只有时刻保持着一种学习精神,看人长克已短,忽视荣誉和赞赏带来的虚浮,不断反省自励,人的才能和修为才能日渐提高,而这样的自省,并非朝夕之事,而是坚持一生。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以少,恩欲报,怨欲忘,勿谄富,勿骄贫。”取与舍,扬与戒本是人生的进退之选,而人性的虚荣和贪婪总是使人忘记“戒和舍”更是多么难能的一种境界。

        通读全文,字如珠矶,短小精悍,三言两句里道出的人生精髓处处皆是,铺天盖地,其内涵远远超出当年我阅读时的深度和广度。每翻看一篇,就自觉我的行为品德离这些圣贤的教诲还相去甚远,还有更多的领悟让我无法用文字和语言去形容,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同是人,类不齐,能亲仁,德日进,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1080个字,涵盖了人一生必须遵守和敬仰的道德文化,融汇了一个民族所需要的精神精神文化:心端行端,勤学善学,仁爱博爱,诚信谨德,自励自省。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其顽强的生命力恐怕就在于此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下弟子 当以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