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最后一天,国家会议中心内,依然“蓝色衬衫+牛仔裤”装扮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布了小米史上研发周期最长的一款产品——自主芯片澎湃S1。
“这不是一个PPT芯片,我们已经量产了。”雷军捏起一枚指甲大小的芯片感慨,“这上面集中了10亿个晶体管。”
这块指甲大小的手机芯片,集成了10亿个晶体管。据说,要进入手机芯片行业,最低门槛是10亿美金...
目前,手机芯片主要的玩家是高通、联发科,以及手机企业里的苹果、三星、华为。
利用了后发优势,两年多造出手机芯片,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小米松果比当年的华为海思跑得快,但是,能和现在的海思跑得一样远吗?
小米做芯片:技术、产业和资源
当然,能玩得起芯片的手机企业,基本上也是全球最伟大的手机厂商,所以,雷军说,小米也要做。
2014年下定决心做芯片时,雷军的计划是10年投入10亿美金,而第一款中高端芯片设计成功是3到5年,“但是也很幸运,一次就能踏过核心门槛,并且能够规模化量产。”
做芯片,小米靠什么?靠人、靠钱、靠产业链、靠技术积累...雷军透露,小米已经获得了专利授权3612件,其中1767件属于国际专利。
专利有多重要?看看高通就知道了,高通走得就是芯片捆绑专利的商业模式,通过丰富的专利积累,建立起厚重的专利墙,仅仅在中国,就有近百家要缴“高通税”。2014年,中国企业曾经起诉高通反垄断,其中一些手机厂商透露,专利费在手机成本占比高达30%。
承载小米芯片业务的公司,叫松果科技。刚成立,雷军就知道,这是一场硬战,做手机芯片,可比做手机门槛高多了。
可以类比的例子是华为海思,12年前就开始做芯片,坐了多年冷板凳,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海思和华为手机才互相成就了彼此,逆袭了老牌手机企业,也逆袭了老牌芯片厂商。
比起海思,秉持开放合作战略、合作小伙伴众多的松果芯片,动作似乎快多了。
2015年7月26日,成立不到一年的松果完成芯片硬件设计,第一次流片(即“试生产”,供测试用);9月19日,芯片样品回片;9月24日凌晨,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意味着几乎所有关键模块已经调通了;9月26日凌晨,松果芯片的手机通过点亮屏幕测试。雷军说,“在那一天晚上,我心澎湃。”
小米造芯片:是必然,也是可能
除了雷军的野心和梦想之外,芯片对于小米为何是必选项?
第一,小米要对标苹果、三星、华为,兑现其黑科技属性,必须做芯片。
华为、苹果、三星,都有自己的芯片。自有芯片,这是全球一流手机品牌的标配。所以,瞄准于全球一流手机企业的小米,一定要做、一定会做芯片,而澎湃s1就是松果的首款小米松果手机芯片。
第二,智能行业的替代红利结束,性价比竞争结束,技术创新、品质差异成了下半场的竞争利器。
从2012年到2016年,智能手机行业最大的红利,是对功能手机的替代红利,目前这一红利期结束,光靠性价比、渠道创新和品牌故事,讲不好下一幕故事。
在竞争的下半场,技术创新、品质性能才是制胜的利器。
第三,有了自制芯片的能力,小米就能在终端产品上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乔布斯在世时说过,“苹果要真正实现差异化竞争,推出真正独特和出色的功能,唯一的途径是拥有自主芯片。手机厂商必须控制和拥有自己的芯片。”
而让乔布斯最终下定决心切入芯片,就是因为第一代iPhone由于采用来自多家厂商的元器件,存在诸多技术性限制。
第四,前三条是必要性,第四条则是可能性。要是三年前小米做芯片,那是笑谈。
无论是高通还是华为模式,能在芯片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专利积累。而手机行业的专利积累需要时日。如今还差两个月就到7年的小米,积累了相对丰富的专利池,3000多件国内外专利,支撑小米挺直腰板,有机会做芯片。
小米的松果芯片步子不算慢,但对于芯片这个高投资、长投入的企业来说,未来松果能走多远,还要看小米做芯片的决心有多大。雷军也说了,芯片是个九死一生的行业。
但无论如何,开始做芯片的小米,应该得到鼓掌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