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惠州儋州(上)

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经过长达六个月的长途跋涉,59岁的苏东坡终于来到了惠州——这座宋朝时被称“瘴疠之地”的小镇,这一路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经历的艰难恐怕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他自己写过一首诗来形容路途的艰辛: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然而苏轼总能不断找到宽慰自己的方法,乐观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他给表弟程德儒的书信中就说:“随缘委命而已”。


(十八)惠州儋州(上)_第1张图片

惠州虽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这里四季如春,有山,比如罗浮山和象头山,有水,比如惠州西湖,有水果,橘子、荔枝,最重要的,这里民风淳朴,当地人们对于这位大文豪的到来表达了热情的欢迎和帮助,这些都使得苏轼心中的郁结之气减弱了很多,他还写了一首诗: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看来岭南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嘛,这里“万户皆春色”,更何况父老乡亲热情,连“鸡犬都认识我”,我即使在这里终老,又有何不可呢?曾经他给柔奴写的词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时用在他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他在这里生活并不寂寞,所有邻近官员都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与苏东坡结交,当然,也一定少不了物质上的招待。其他如他的好朋友道潜和尚、常州的钱世雄、陈慥等也不断互通书信及派人带些药品礼物等来探望。

之前说过,苏东坡不管身在何方,他注定不会完全出世做一个隐士,他永远活在现实中并且心系朝廷,心系黎民。虽然不能签书公事,但凭着和当地官员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威望,他仍然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地方的百姓做些实事。

惠州有一个“丰湖”,其景色怡人堪比杭州西湖,苏东坡来到此地后,感叹“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于是“惠州西湖”就这么传开并一直沿用至今。为了解决百姓过湖涉水的问题,苏轼与几位官员商量建议,修建桥和堤坝,工程完成之日,百姓争相庆贺:

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为了几年苏东坡的功绩,称之为“苏堤”。因此,现在我们游玩比较著名的西湖实际有二——杭州与惠州,且都有苏堤。清初,知府吴骞来此,但见那“景如瑶岛,水天一色”,作诗一首:

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倾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


(十八)惠州儋州(上)_第2张图片


(十八)惠州儋州(上)_第3张图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已经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两年,苏东坡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还经常去南华寺与僧人讨论佛法,誊抄经文,其文学的造诣和理解更加精进。在惠州留下了东坡井、合江楼,嘉祐寺、白鹤峰东坡故居、西湖等一批文化遗址,还写下诗词160首,书信、文章300多篇,为惠州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过这里提一下,东坡先生的“三百颗荔枝”只是个虚指,实践证明荔枝吃多真会上火。

树欲静而风不止,苏东坡在这里的生活状态也传到了朝中,章惇听到后说道:

“既然苏东坡在岭南过得挺舒服,那就让他再在往远走走吧,海南岛就不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八)惠州儋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