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1张图片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2张图片

11月16日,我们联合海马体照相馆、坤和万科·黄龙万科中心K-lab举办了 《了不起的我》 杭州站的新书首发式。作者陈海贤老师和嘉宾王立铭老师、采铜老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 他们聊起了关于职业选择的迷茫与困惑,讨论了“主流的大路” VS “少有人走的小路”,到底该怎么选择。 以下是对谈的精华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好 学 生 ” 心 态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3张图片

王立铭:我今天特别想问海贤老师一个问题。我在观察自己、同事和学生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好学生”心态。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特别擅长在一个目标明确的战场上,百分之百发投入自己的精力,比如考试、当学霸。这不是在自我吹嘘或者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在学校里,我们总有一个被框定好的目标,而且我们知道怎么全身心投入地去为这个目标奋斗。无论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心里都会感到踏实。

但是,当我们离开学校,没人告诉我们战场在哪里,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定义,靶子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还得自己去摸索要怎么达成目标。但这些东西学校里都没有教过。如果你找到的目标不那么主流、不那么被别人重视,你还得抵抗种种诱惑,或者要舍弃一些别人都觉得很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现在正面临一些职业的困惑、迷茫,但这种时候,我的“好学生”心态就会冒出来。就是宁愿选择一个走的人比较多的路,选择一个虽然竞争很激烈,但大家都在鼓掌的比赛。因为我特别害怕放弃那个,别人都说很重要、都说好的东西。

陈海贤:首先,我觉得能做到王老师这种程度的学霸,其实很不容易。但是,我也同意王老师说的,如果你一直走在一个被规划好的赛道上,还走得很顺,这个顺有时候是会变成一种劣势的,因为它会增加你选择改变的难度。

一方面,那些小路不好走,因为它没有参考。很多时候,你能参考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很微弱的声音:这是我想要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可是,这个微弱的声音会受到很多的质疑,所以它很不容易。另一方面,对于走得顺的人来说,他还要有一些舍得。

我最近几年也经历过一些改变,从在学校里工作变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在这个过程里,我慢慢理解了一件事,就是做减法的意义。我拿装修房子举例。你以前有个很漂亮、装修得很好的房子,但慢慢地,房子里的家具变老、变旧了。你想重新装修下,换成新家具,这时候你要做什么?一定是先把旧家具搬出去。但是旧家挪具出去、新家具没进来的那一刻,你的房子是空的。这个空,会让人慌、让人迷茫,但它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你可以把各种新家具搬进来。

我在书里写过一句话,就是人不会为自己要走的路后悔,他只会为自己没有响应内心的号召后悔。其实,我们都会有听到号召的时刻,只是它可能很微弱。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听到这个声音,然后把它放大一点,再放大一点。


“应该思维” 与 “真实的自我”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4张图片

采铜:我说一点自己的经历。我博士毕业的时候,特别想做大学老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做成,就去了一家公司工作。当时我为什么想做大学老师呢?其实是因为所有人对我的期待。大家会觉得,你都读了博士,理所当然要去做大学老师呀,否则你读什么博士呢?这实际上是一种惯性思维,也是海贤在书里写的“应该思维”。就是我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别人觉得我应该这样做,但这个应该实际上并不是发自我内心的愿望。

但是当我们改变了以后,我们可能会走一条看上去更难的路,以及是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路。但无论这个过程多难,我都可以咬紧牙关坚持住,一点点走出来,为什么?因为这是我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别人觉得我应该走这条路。所以不管它有多难,我都能走出来。

陈海贤:对,然后你就出来了,是吧。其实我们在考虑选择、考虑改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想法,就是觉得自己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我曾经在博士毕业后,想要去华为,为什么呢?就像王老师说的,这是一条很多人都选择走的路啊,它有年薪多少多少啊。但其实,我心里确实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说,其实你没那么想去,当然这个声音很微弱。

其实,没去成华为不是最难的,我从浙大离职才是最难的。但这个艰难的选择有个好处,就是我通过这个选择,一下子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大众的想法、社会规则,那些认为应该怎样怎样的观点压抑了我们的自我,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应该思维在我自我形成之前,就已经起作用了。它们不是压抑了自我,而是让你压根都找不到自己,你都不知道自我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是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做了某个选择,而是我们用选择把那个模模糊糊的,甚至自己都看不清的自我给塑造出来了。这也是选择的意义。


路 比 选 择 更 重 要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5张图片

王立铭:网上有句话叫,“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我们既想要世俗的成功,又想要精神的收获。所以,真要做选择其实很难。我听海贤老师讲托尔斯泰的故事,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华,但是过得纸醉金迷的。有一天从马上摔了下来,瞬间醒悟,找到自己的使命——我是个作家,我要写作。可是我们普通人,要怎么找到从马上摔下来的那一个契机呢?我们要怎么判断出,那一刻,我就应该做出选择呢?

陈海贤: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写过一句话,“大部分时候,我们会用头脑中的斗争去逃避真正选择的痛苦”。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们需要在现实中做一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不敢,就在头脑里进行各种斗争,特别痛苦、特别纠结。但如果你真的去衡量,也许这种头脑中斗争的痛苦,已经比你真的去做选择,或者应对一些挑战要更难受了。你为了逃避那个困难,接受了这个痛苦,可这个买卖并不划算,你整个人也很不痛快。

其实,所谓正确的选择,不是下决心辞职或不辞职、转行或不转行的那一刻,而是你选择以后慢慢走出来的路。 你要通过很多的努力、奋斗,来实现这个选择。 但是,当你真的在为这条路奋斗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有力量,就像采铜刚才说的,你能咬着牙挺住。 可当你左右为难、卡在头脑里的斗争的时候,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你的创造力也会被压抑住。 反倒当你面前只有一条路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去把它做好,你的潜能也会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的经验,我相信,对于经历过改变的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的经验。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6张图片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购买 《了不起的我》 ,了解更多关于职业选择的精彩内容。 即日起至11月30日,凡是购买《了不起的我》的读者,去微博晒图,并添加话题#了不起的我#,@罗辑思维 官方微博,就有机会获得最高价值498元的奖品。

▽ 戳此入手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7张图片 如果你在杭州,欢迎参观由我们和海马体照相馆、坤和万科·黄龙万科中心联合举办的“了不起的我”主题摄影展。 展览时间持续到11月24日,地点为坤和万科·黄龙万科中心K-lab中庭。

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动回顾 | 少有人的小路VS人多的大路,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