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接触到郁达夫的文章,是在高中课本里,他的一篇《故都的秋》,写得婉致深情,颇有大家风范。
再读他的文章是在大学,大学念的是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郁达夫可以说是现代作家中绕不开的一抹色彩。读《沉沦》、读《春风沉醉的夜晚》、读《她是一个弱女子》、读《迟桂花》,都是专业要求,学的东西也比较一本正经,到现在都记得现代文学史上介绍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后来考研,对很多作家做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研究,从生平经历到感情状况,没办法,女性就是好这么一口八卦。
我永远都记得当我知道郁达夫写下"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样的句子时,沉醉倾倒,不禁莞尔,这男人侠骨柔肠,女人真的很容易被打动。就如听到苏曼殊写到“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顿生好感,被苏到不行。
可是后来在书中看到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婚恋,所有的好感顷刻顿失。
男人会因为怜惜而喜欢一个女人,女人也会因为崇拜而爱上一个男人,一旦这其中跟自己想的有所偏差,那么这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最近看到一句话,说的蛮有意思的,喜欢你的爱豆,是一种“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对,忠于人品,把“人品”作为压轴,说明它的重要。
二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 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没错,这里的“映霞”就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美人王映霞。
王映霞到底有多美呢?网络上她的图片也不见得有多美,但是眉目如画,穿起旗袍来,婷婷袅袅,风姿绰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她白,王映霞当时被人称为“荸荠白”,你想想荸荠这种水果销了皮,水津津的,亮堂的很,再说了,女子一白遮三丑,那她的模样不说倾国倾城也可以说是貌美如花了。
31岁的郁达夫在好友孙百刚家中看到19岁的王映霞,花容月貌般的王映霞给郁达夫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那里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此事当竭力的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中午我请客,请她们痛饮了一场,我也醉了,醉了,啊啊,可爱的映霞,我在这里想她,不知她可能也在那里忆我?”
彼时,郁达夫是有妻子的啊,孙荃,原名兰坡,24岁就嫁给了郁达夫,当然这桩婚事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发现中国现代史上的文人,尤其是男作家们,风流的很咧。
鲁迅有了朱安,再遇到了许广平;
徐志摩有了张幼仪,再遇到林徽因和陆小曼;
郭沫若有了张琼华,再遇于立群和郭安娜。
原配都是父母之命,看来真的不能做拉郎配的事情。
有人说,最可爱的女人是陪年轻的男人过苦日子的,最可爱的男人是陪年老的女人过好日子的。
看来文人里面可爱的男人很少呀。
再说郁达夫,追漂亮女人,男人本性嘛,要不然怎么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呢,但是手段不是很高明。尤其在知道王映霞快要结婚的时候,他写了这样的信:
“我也不愿意打散这件喜事。可是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但你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或拖了小孩,袒胸露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决定你现在所考虑的路。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吗?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放弃... ...”
郁达夫的这封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怂恿王映霞不要结婚,就是要结婚,也要找一个因为爱情而结婚的男性,比如一直追求她的郁达夫,拿女性结婚后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吓唬一个虚岁20岁的姑娘,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就单这一点,我就不喜欢郁达夫了,哪怕他的文章写得再好,哪怕他为王映霞写下这般深情的诗句:“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我也不觉得浪漫了。
三
我从来不认为分手之后还可以做朋友,在我的观点里最狠的不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嘛?为什么还要相互诋毁?
爱的对立面不是漠然嘛?
我不爱你了,你以后做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都与我无关。
最怕看到那些分手还相互诋毁的情侣,被狗咬了还要再咬回去吗?尤其是一些男性,分手之后还大肆宣扬前女友的不道德,恨不得昭告全天下她的不检点,毁一个女人的名誉不知道玩得多嗨,这样的男人还是可怕。
再说到郁达夫,我们都知道郁达夫写作有“自我暴露”的风格,就像《沉沦》里对性的大胆描写,可是自我暴露可以,不能“暴露”自己爱的人吧。我真的很难相信大师,一个文学大师把自己与女性的交往写在日记里,还出版了!以下摘自郁达夫的《日记九种》:
“答应她一定照她所嘱咐我的样子做去,和她亲了几个很长很长的嘴。今天的一天,总算把我们两人的灵魂溶化在一处了。”
“冒雨送她上坤范去,在弄口街灯下别去,临别的时候,她特地回过头来,叮嘱我早睡,我真哭了。坐在车上,一路的直哭到家中。和她一边喝酒,一边谈我们以后进行的方法步骤,悲哀和狂喜,失望与野心,在几个钟头的中间,心境从极端到极端,不知变灭了多少次。和她谈了一夜,睡了一夜,亲了无次数的嘴,但两人终没有突破最后的防线,不至于乱。”
我个人感觉,无论哪个女性都不愿意自己与男人的交往私密情节被公布出来吧,就像你也不愿意自己跟男友啪啪啪的时候他录小视频吧,对于女人来说,这总是难为情的。
当然了,还得看男人身份和地位。
王映霞很美,一个绝色的女子总会用自己的美貌在男人身上获取点什么,就算她“按兵不动”,也有一些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献殷勤。
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是否有染,跟国民政府情报机关局长戴笠是否暧昧,我们后世之人无法得知。两人争吵后,王映霞离家出走,郁达夫便在《大公报》上登出了《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常事。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郁达夫谨启。”
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可外扬。”郁达夫的做法无疑是让王映霞背上与男人私奔的罪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在王映霞的一件衣服上写道:“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下堂妾”这三个字好狠,到底是男人,当初追的时候不是说仿佛沙漠里长途跋涉的寂寞旅人发现绿洲嘛?不是说自己的《寒灰集》就是王映霞爱的火焰感染下写的嘛?说好的“富春江上神仙侣”呢?这么快就是下堂妾了。
想到当年蒋介石为了笼络宋家,把随军夫人陈洁如送到美国,之后在各报刊载的《蒋中正启事》:
“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启蒙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孙,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特此奉复。”
让人寒心。
到底是男人。
原来那次王映霞只不过是到朋友家去了,郁达夫为了挽回这段婚姻,在朋友的见证下写了道歉信和协议书,感情才有点缓和。
没等复原,郁达夫又在出版的《毁家诗纪》中,自暴家丑,包括谈及王映霞的红杏出墙。《大风》旬刊因为刊载了这组《毁家诗纪》造成一时的“洛阳纸贵”,影响海内外以至于不得不一连印了四版。连郭沫若也说:
“达夫把他们的纠纷做了一些诗词,发表在香港的某杂志上。那些诗词有好些可以称为绝唱,但我们设身处地替王映霞着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说不定还要发挥他文学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公平地说,他实在是超越了限度,暴露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还要暴露自己所爱的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论语有言:“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但我感觉郁达夫的“内省”和“自我暴露”还是有所差距的。
四
我十三岁看的《红楼梦》,高中时代一边背政治,一边看张爱玲的,大学里看的是李碧华,研究的是亦舒,所以注定我对于感情骨子里就透露出那种女性的刻薄和对人性的看透。
不是不信,而是看的太透。
见山还是山,不过不是彼山。
所以有段时间匡匡的《时而女子》对我影响很大: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女人特别容易崇拜而喜欢一个男人,我想王映霞多多少少就被当年郁达夫的才情所打动,要不然明明知道他有老婆还愿意跟他处,这不是傻吗?
还是那句,人品很重要,要不然有苦头吃。
王映霞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从这里看出她不曾后悔这段感情,毕竟跟大才子的爱情让她出尽风头。可是,姑娘们,看清人很重要啊!!!
女人的虚荣心无可厚非,与生俱来,还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曾减退,可是你值得更好,我相信一个懂得把自己活得有品质感的女性更让人尊敬和爱慕,而不是四目一对,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他用“下堂妾”来打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