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做所想的一切,都与内心深处感觉的满足与痛苦的减轻有关。希望了解精神层次的运动与发展的人,一定要谨记这点。
感情与需求是人类一切努力与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这些努力与创造外表看起来如何崇高。
那么,是什么样的感情和渴求将人们带向最广义的宗教思想与宗教信仰呢?只需想一下,便足以明白是各式各样的感情产生了宗教思想与经验。
在原始人心里,最主要是“恐惧”引发宗教观念,包括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因为在这个阶段,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通常极为粗浅,人类心灵造出想像的东西多少与自己相似,而各种令人恐惧的事情,便是根据这些东西的意志和行动而生。
因此,人们为确保赢得喜爱,就根据代代相袭的传统进行仪式或是献祭,讨好祂们、或是让祂们对凡人大发慈悲。就这层意义上,我称这为恐惧式宗教。
虽然并非特定人士创造出来,但是恐惧式宗教慢慢形成一个特殊的僧侣阶级,以此获得了必要的稳定性;在人类与害怕的神鬼之间,这些僧侣阶级将自己设定为中间人,并借此建立权势。
在许多情况里,位居领导、统治或是权贵阶级的人士,为了巩固世俗权力,于是将统治权力与祭司功能结合;有时候,则是统治阶级与祭司阶级为了各自的利益,两方势力互相结盟。
社会需求是形成宗教的另一项来源。父母与领袖免不了死亡与犯错。对指导、关爱与扶持的渴求,让人们形成上帝这个概念中的社会或道德面向。这是神的国度,祂会保护、处置、奖赏和惩罚。
根据信仰者想像力的有限,上帝爱惜部落或人类的生命,甚至是生命本身;祂是人们伤心难过或愿望无法满足时的安慰者;祂保守死者的灵魂。以上这些,都是社会或道德的上帝概念。
犹太经典将从恐惧式宗教到道德式宗教的发展,做了巧妙的说明,这种发展在《新约》中持续可见。
所有文明人的宗教,特别是东方人,主要都是道德宗教。从恐惧式宗教发展到道德宗教,是人类生活的一大进步,然而,认为原始宗教完全根植于恐惧,文明人的宗教纯粹建立在道德上,则是一种偏见,我们必须提防。
事实上,所有宗教多少都混合这两种类型,差别在于当社会生活水平提高时,道德宗教居主流地位。
这些类型的宗教共通点在于上帝概念的拟人化。一般而言,只有资质非凡的个人或是整体层次特别高的群体,才能超越这类层次之上。但是有第三个阶段的宗教经验属于这些人,尽管很难找到一种单纯的形式,我称之为宇宙宗教情怀。
我觉得,要和完全没有这种经验的人解释清楚这种感觉是非常困难的事,特别是这类宗教没有对应的人格化上帝存在。
有些人感觉人类的欲望目标都是无足轻重,却感受到自然界和思考世界中展露的崇高升华与奥妙秩序。他觉得个人存在仿佛是一种“监狱”,他想要感受整个整体的宇宙。
宇宙宗教感情在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已见萌芽,例如在许多大卫诗篇和一些犹太先知都可发现;佛教包含这种元素更为强烈,在西方透过叔本华精彩的介绍便可得知。
历来的宗教天才都是因为抱持这种宗教情感而特别突出,在他们心中没有所谓的教条,或是以人形象想像而成的上帝,自然也不会有教会拿来当中心教义宣扬。
因此每个时代,在异端分子中可以找到充满这种最高宗教情感的人士,许多时候他们被同时代的人视为无神论者,有时候则被称为圣人。以这种眼光看来,德谟克利特、阿西西的圣方济和史宾诺莎都是极为类似的人。
既然没有明确的上帝观念,也没有神学存在,那么宇宙宗教情感该如何传承表达呢?在我看来,唤醒这份感觉并保持蓬勃生气者,正是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
到这里,我们可以把科学和宗教做关联,结果与一般认知大相径庭。
从历史看来,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科学和宗教当成势不两立的敌人,理由很明显。一个人若是彻底接受因果法则的普适性,也就是对因果假说完全认真的话,片刻也受不了有上帝存在会干涉事件发展的想法。
这种人不需要恐惧宗教,也不用社会或道德宗教。一个会奖赏处罚的上帝,对他来说简直匪夷所思,理由十分简单,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必然性所决定,即使上帝也不能叫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同无生命的物体不能为发生在它身上的运动负责一样。
有人因此指控科学危害道德,但这并不公平。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应该是建立在同情心、教育、社会关系和需求上,并不需要任何宗教基础。若是一个人为了害怕死后受到处罚,又希望死后获得奖赏,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就太可悲了。
因此,不难看出为何教会总是与科学对抗,并且迫害热衷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另一方面,我坚信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最崇高强烈的动机。只有献身努力让理论科学获得开创发展的人士,才能掌握这份感情,光靠这股力量投入与现实生活几乎毫无关连的研究工作中。
例如,为解开天体运行的力学原理,克卜勒和牛顿投入多年孤独的研究,他们是多么深信宇宙的合理性,多么渴望了解浩瀚世界透露的几许心思,才能办得到啊。
若是主要从实际结果来认识科学研究的人,常会对上述这些人的心态得到完全错误的看法,他们面对周遭怀疑的世界,却对世代各地具有同样情怀的人们指引道路。
唯有也献身相同目标的人,才会深切体会到底什么力量鼓舞启发这些人,赋予他们坚定不移的志向,不管面临多少次的失败。
我认为,正是宇宙宗教感情给予这种人动力,当代有人说得很中肯,在这个物质主义充斥的时代,只有认真严肃的科学研究者是信仰最虔诚的人士了。
作者介绍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二十世纪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提出相对论,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深影响量子理论的建立。发表三百多篇科学论文和一百五十篇非科学作品。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及二十世纪最重要科学家之一。
- End -
内容|摘自《爱因斯坦自选集》
编辑|LEONA
配图|来自堆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