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

2015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ISC)将于2015年9月28日至9月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作为亚洲地区信息安全领域最大规模、最专业的年度会议,ISC深入探讨全球信息安全最新发展趋势,分享最前沿安全技术研究成果及实践。


作为ISC大会名誉主席,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演讲:《看得见的安全》。周鸿祎在演讲中提出了网络安全新法则,新法则定义中,称看见是安全的一个重要能力,未来安全将是攻防看见能力的争夺,而决定看见能力的基础是数据。


以下为演讲精华内容:

这个演讲的内容应该感谢我们的安全团队。在过去几年里,他们不断总结并提出我们对安全未来的看法。今天大会的主题,其实就是“看见”。


看见是一种能力


看见是一种能力,当过去我们讲安全的时候,往往总是把安全技术化、产品化,我们总是说防火墙、扫描、IPSIDS。实际上,今天所有的攻击都是未知的,都力图让你看不见。攻防双方的博弈已经从技术的攻防对抗变成了看见与看不见的对抗。制造威胁的人希望自己永远不被人看见。但是,我们这些防御的安全公司永远希望看见整个网络,这样才能意识到威胁的发生。所以,看见和看不见变成了安全公司和网络攻击之间最大的能力较量。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1张图片
假冒10086的诈骗网站追踪地图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屏幕上展示的是一个网络诈骗的追踪实例。央视报道过这个例子,伪造10086的诈骗网站。蓝色的时点表明它在不断的变换域名和IP地址。从大数据来看,从1月份开始,这个诈骗网站就已经存在,为了躲避拦截,不断的伪装、变换,每变换一次就变成一个新的诈骗网站,有的时候一天要变好几次。

我们利用大数据看到的不是一个诈骗网站,也不是1万个诈骗网站,而是把这些诈骗网站背后的关系总结出来。我们可以一直持续追踪,无论它怎么变化,都能够实时进行拦截。

我们对它的追踪达到了秒级。有了这套系统,就不需要再对这个网站进行分析,直接可以确定它的诈骗身份,辨别速度加快。一旦生成新的网站,我们就会及时拦截,避免更多的用户被骗。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2张图片
DDOS攻击4D地图

下一个例子,我想讲讲DDOS攻击,这是网络上最让人痛恨的。这是一个实时四维的DDOS攻击系统,可以追踪全球的情况。全球互联网看起来很平静,但大量的DDOS随时都在发生,很多网站都在遭受程度不同的DDOS攻击,严重的会影响用户的访问,甚至让网站瘫痪。

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个节点代表受攻击的地点,包括攻击的时间、攻击的强度、攻击的次数。每一点有一棵树,树上的叶子表明攻击目标,节点的位置越高,表明受到的攻击次数越多、攻击的时间越长。

这个例子可以显示攻击的数据,是谁攻击谁、是一打多,还是多对一,以及背后的主控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全球每一个发起攻击和被攻击点的实时情况和追踪,还可以分析DDOS攻击主控的IP,揪出幕后的黑手。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3张图片
对几千个DDOS主控的追踪动态3D图

这套系统是针对DDOS背后主控的实时监控和追踪。目前我们可以同时监控几千个全球活跃的DDOS主控。

绿色的代表主控,红色代表主控操纵的僵尸网络、攻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主控之间有一定关系,比如有的主控是单打独斗,有的貌似没有关系,他们之间有着比较复杂的帮派关系,有的时候聚在一起共同攻打一个目标。帮派和帮派之间也有关系,他们有的时候甚至交叉攻击。只有站在全球大数据的视野上才能真正看清在网络上发生了什么。

企业内部的安全公司,如果没有完整的数据,根本没办法看到一切,在不知不觉中遭受攻击,正常业务受影响,并且业务瘫痪。

大家的企业安全被描述成很糟糕、很黑暗,到处存在漏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源于看见能力的缺失。看得见才能意识到威胁,看得见才知道威胁正在发生。看见以后才能防御,看见发生了什么,每个个人和企业才会有安全感。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中国和美国都是网络攻击的受害国。美国人也经常会举出一些例子试图证明中国在攻击他们的网络。这就反映了两国在看见能力上的差异。我们的网络也经常被国外攻击,但以前我们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也看不见,就没有证据可以跟他们争吵。


看见的基础是数据


再次强调,为什么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谈论“看见”。未来每个安全公司都要思考如何才能看见。

如何才能看见?看见的基础就是数据,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做出的分析结果。因为所有的网络行为都会形成痕迹,有痕迹留下就有数据,安全大数据是形成看见能力的基础。有了数据,还要有数据的关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结合安全专家的经验,才能形成看见的能力。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4张图片
恶意网站追踪动态3D图

这个图展示的是恶意网站追踪动态的3D图。是基于我们对恶意网站监控的大数据做出的动态地图。一个恶意网站如果要躲避监测,需要不断的变换地址,甚至每天变换多个IP地址,也有多个恶意网站共用一个IP地址。把所有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可以发现不同恶意网站至今存在的关系。

恶意网站不断变换着IP地址、域名,很难快速识别和进行拦截。通过360的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且追踪它的变化。它无论怎么变化,都能够进行二次拦截。所以数据是基础,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挖掘、提取,结合安全经验,就应该可以看见你面临的安全威胁。我再次强调,看见了才谈得上防御。如果我们只是在企业内部部署一些边界防护设备,仅仅是拥有企业数据,而不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你根本就无法看见整个网络上发生了什么。

有些时候,我们听到一些报道,但你没有大数据,就会出现你看到的是新闻,我看到的内幕。最近最热的安全事件是苹果事件。由于它的开发工具被植入了后门,导致很多知名的应用被植入了后门,引起了苹果用户的恐慌。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5张图片
在今年年初,通过恶意后门访问主控网站域名的数据解析,我们已经发现了访问量,在4月份曾经达到高峰。这里的红点表示的是网站访问失败。随着更多APP的感染,对后门访问量的加剧,导致后门制作者的网站支撑不了这么大的访问量,导致访问失败。为什么苹果用户会感到恐惧?是因为你看不见,你不知道你的手机上发生了什么。

9月份,突然出现特别异常的访问高峰,包括整个恶意主控网站发生瘫痪。大家猜猜为什么?为什么98号这几天突然出现后门网站访问量激增?其实是因为微信的新版本上线了,而微信的新版本也被感染了恶意代码。因为微信的用户量特别大,导致访问量的激增。

攻击者的主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访问量。因为它感染的APP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它主动把主机网站下线了。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6张图片
我们再看一个24小时的图,9点中招的访问量是最多的,下午1点又是一个小高峰,晚上12点之后的访问量明显下降。说明很多人在9点上班的时候都喜欢打开手机,中午吃完饭也会用一用。从这背后的数据,可以看到很多内在的联系。


看见会决定企业安全,看见也会决定国家安全


今天的结论很简单,就是看见会决定企业安全,看见也会决定国家安全。未来无论在国与国的网络空间博弈中,还是在企业安全中,如果企业和国家真的缺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看见能力,必然会成为网络攻击的受害者。

360已经创办了10年。我们这些人原来没有传统安全的背景,原来是一帮做搜索的人。无意中用搜索的算法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了基于云端的大数据云安全模型,积累了10年的数据,有超过13亿个安全探测点,还有数十万台服务器,随时感知各种新型网络威胁。我们有61DNS的解析记录,每日新增100万,日查询300亿URL,日处理100亿URL,每日拦截访问的钓鱼网站1亿次,总样本有95亿,日新增样本接近1000万。正是因为有了广泛的数据,才提高了我们的网络安全的看见能力。美国追踪DDOS最牛的几个公司,都会频繁的跟360交流,有些事件,他们要问360看见没有。一些互联网的大腕公司,包括谷歌在内,也经常与我们主动交流,参与围观DDOS事件的追踪。有些大规模的DDOS攻击可能是位于中国的僵尸主机发起的,我们看见了,他们看不多。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7张图片
天眼APT攻击追踪

习主席也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最近几年,国家间的ATP攻击非常多。截止到7月份,360监测到的向中国境内的政府部门、运营商、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发动ATP攻击的境外黑客组织有13个。5月份,360发布了首份溯源APT报告,披露了某个境外黑客组织针对中国境内某政府组织发起的安全攻击。

在这次西雅图的会议上,我们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不控制网络攻击,对中国和美国来说都是灾难。无论是在政府间,还是在公司间,中国和美国都应该加强合作、沟通,加强技术和信息的分享,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抵御网络攻击。

我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威胁情报中心,超过200多家大型企业、机构在分享我们的数据。我们也加入了全球防DDOS攻击网络,包括英国、美国在内全球几十个国家已经申请使用我们的威胁情报数据。

360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发现威胁、看见威胁、看见安全。看见决定企业安全,看见的能力决定国家安全。下一个伟大的网络安全公司一定是诞生在具备看见能力的企业中。

最近有一个小说很流行,叫《三体》,搞IT的人以没看过《三体》为耻,我也不能免俗。最后的结尾,我想以《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结束,它的意思是在宇宙里有不同的文明,每一个文明都不希望被更高级的文明看见。因为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在网络安全的攻防世界里,这个规则也适用。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如何能看见更多的威胁。


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鸿祎:未来网络安全将取决于“看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