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大明三百年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到公元1644年朱由检自缢煤山,期间共历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煌煌大明三百年_第1张图片
明朝前期疆域

在元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平民出身的朱元璋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实力逐渐壮大,并逐一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力量,形成了统一全国之势。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此后又经过二十年的征战,明朝统一全国。

煌煌大明三百年_第2张图片
郑和下西洋

明朝建立初期,太祖朱元璋一方面通过废丞相、裁撤中书省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为巩固朱家天下,朱元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并分封朱姓子孙为王,以藩屏皇室,这为“靖难之役”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太祖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针对藩王权力过重的局面,决意削藩,燕王朱棣先发制人,起兵“靖难”,双方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以燕王获胜告终,史称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夺取帝位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对内继续强化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经济;对外征漠北、定安南、下西洋,明朝的国势逐渐走向鼎盛。仁宗、宣宗时期,大规模的对外征战停止,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史称“仁宣之治”。英宗以后,宦官开始干政,吏治逐渐腐败,“土木堡”之变,英宗亲征瓦剌被俘,明朝的国势由盛而衰。明朝中期的帝王大多昏庸,不理政事,宦官弄权,朝政腐败;加之明朝以农业立国,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重,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生计,沦为流民,这成为社会动荡的潜在因素。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到达极致,朝政腐败日甚一日,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年的自然灾情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救济,民间的愁苦在积累中转化为社会的躁动,最终演变为明末农民大起义。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也最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覆灭。

煌煌大明三百年_第3张图片
皇都积胜图

明朝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里,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农业方面,耕地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得到了推广,农作物品种得到进一步改善;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制瓷业、冶矿业等手工业部门继续发展,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商业繁荣,贸易活动活跃,江南一带出现了以雇佣生产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总体而言,明朝以农业立国,农民被绑定在土地上,手工业和商业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这也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煌煌大明三百年_第4张图片
牡丹亭

明朝时期也是思想文化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思想方面,既产生了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流派,也产生了以李贽为代表的反抗传统的“异端”思想家,一度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文学艺术方面,以小说为代表的世俗文学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诞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一批优秀的古典名著;科技领域,农学、医药学等领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徐光启、李时珍以及徐霞客等为推动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西方传教士来华,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大明王朝既是传统的农耕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的时期。皇权的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反映世俗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这一切都预示着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煌煌大明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