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石亨拥立明英宗复辟后对朝政的左右之一

作者:史遇春

之一

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终年38岁。

同年,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时年9岁;次年,改年号为正统,是为明英宗。

正统初期,大明王朝的国事实际上全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其时,辅佐朝政的,是号称贤相的名臣“三杨”。

先说太皇太后张氏。

张氏,即仁宗诚孝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原配、明宣宗之母、明英宗祖母。明仁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明宣宗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自被立为皇后,朝廷内外的政事,几乎没有她不知道的。宣德初期,军国大议,多禀其听知裁决。朱祁镇即位,大臣上请她垂帘听政,未予许可;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崩逝,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合葬献陵,祔于太庙。(《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仁宗诚孝张皇后传》可参看。)

再说“三杨”。

“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仕明成祖(朱棣)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四朝,且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三人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时人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又以三人居所,称杨士奇为“西杨”、杨荣为“东杨”、杨溥为“南杨”。“三杨”又称“三杨辅政”,明英宗登基初期,三人得到太皇太后张氏的支持,得以延续“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大明朝廷采取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后,使得国家出现繁盛的局面)”的德政。(《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士奇传·杨荣传·杨溥传》可参看)

太皇太后张氏崩逝、“三杨”去位之后,朱祁镇宠信太监王振,其时,宦官专权。

说到宦官专权,因其与本文武官擅政的主旨大体一致,加之宦官专权导致本文主要人物之一的朱祁镇失去帝位,才有后来的复辟一事,所以,这里,就不厌其烦,详细来说一说王振其人其事。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年少时,他便被选入内书堂(明代宦官的学习之所)读书。

朱祁镇还在东宫时,王振就在其身边侍奉,担任局郎。

所谓局郎,是官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于太子东宫六局(明朝置典玺、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典兵六局,均为侍奉皇太子起居生活的宦官机构。)分置,各一人,以宦官担任;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定为正五品;执掌侍服之事。

朱祁镇即位后,因年纪幼小(时年仅9岁),狡黠的王振很得小皇帝的欢心。

因受宠于朱祁镇,所以,王振后来能够越过金英【(1394—1456),安南人,明朝太监,入宫后,历侍明太宗(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等人,执掌司礼监,他还教唆皇帝使用重刑来管理臣下,以防为大臣所蒙蔽。于是,便有大臣不断被下入大狱,王振因而可以擅政弄权。

上文提及,明英宗登位初期,太皇太后张氏贤明,能够委政于内阁;而且,其时的内阁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累朝元老。王振心中有所忌惮,所以,他还不敢太过肆意妄为。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逝世;此前,杨荣先已亡故;这时,杨士奇因儿子杨稷被判处死罪而居家不出;杨溥当日也已老病;新晋的阁臣马愉、曹鼐名望较轻……基于以上种种,王振便专横跋扈,无法控制,其行止主要如下:

他建造府第、修筑寺庙,耗资巨大;

他鼓动朝廷,兴兵麓川(今云南辐射区域),致使西南骚动;

他专擅蛮横,残害大臣,侍读刘球、大理寺少卿薛瑄、祭酒李时勉、御史李铎、驸马都尉石璟、霸州知州张需、张需恩师王铎、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等人,或被虐杀、或遭贬黜、或受侮辱;

他杀害宦官张环、顾忠,锦衣卫卒王永,不再上奏给皇帝;

……

其时,皇帝一心向着王振,还称他为“先生”;朱祁镇赐给王振的敕书,极尽褒美之辞。

王振势焰熏蒸,公侯勋戚称其为“翁父”;惧祸之徒,争相依附王振;当日,向王振贿赂的人,络绎不绝于途。

王振的侄子王山、王林获得荫庇,均升至都督指挥。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石亨拥立明英宗复辟后对朝政的左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