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自然从脑子里蹦出的是这个词–复合型人才。懂技术,会销售,还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这肯定是领导(老板)所梦寐以求的“好员工”了。
但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跨界型人才”应该是被我们所追求的“好趋势”。
1
“跨界”这个词想必各位应该都不陌生,从最热闹的娱乐圈来看,现在什么样的“明星”最受热捧呢?自然是那些会“全活”的人–演戏好的唱歌还不错,台上尴尬的时候还可以讲几个段子活跃气氛,这不可就是各大电台的“抢手货”嘛!
再回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来,自古就有一句话“技多不压身”,很直白地给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掌握多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生活,工作来说是具有“杠杆魔力”的优势。
就如著名的投资者,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他十分提倡多学科的学习运用,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混合型的知识理论–格栅理论,就如栅栏一样相互地交织在一起为自己形成了一个稳定强大的屏障保护,抵御来自工作中会遇到的偶然或者必然的不同的竞争性与破坏性,以此来让自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2
我们可能无法达到查理芒格大师对于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以及运用,尤其是在投资上的运用,但我们可以在领悟了这种思维方式之后,从我们自身拥有的最为普通的一项优势,用最为简单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栅栏优势”–从你的兴趣开始!
不知道各位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在日常工作的时候,似乎很难去感触到或者准确说在自己的大脑中无法准确地知道自己究竟运用了自己的哪种技能,运用哪种自己的优势技能让工作变得更加地高效,我们总是感觉只是泛泛的一些能力–听,说,看,写之类的,但就某种技能却不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水平是如何的,不像作家表现出的写作技能,歌手表现的唱歌技能,演讲家表现的演讲技能那么让人清晰地知道。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强势技能,可以利用哪一个技能去做好一些事情,这也是大多数上班族会感受到自己工作不好,进而收入不佳,尤其是那些只能获得一般收入,要求一般工作的工作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提倡利用自己的兴趣去构建自己的优势技能,从而通过不同领域的技能交织来打造自己的强优势。
3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能够将自己的兴趣转化成为自己的优势技能呢?
首先我觉得应该在自己的众多兴趣爱好中挑选出具有一定“工具性质”的兴趣爱好。
我们的所有技能其实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不同的工具,技能的强弱决定了工具使用的有效性如何。
因此将具有一定工具性的兴趣作为你的优势技能的培养是第一个关键的要点。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四大技能出发,比如“听,说,读,写”(对于这四个技能我觉得任何一个技能的强优势都可以让自己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很好地发展)。
比如,有的人喜欢阅读,那么可以将阅读这种兴趣爱好有计划性地去强化,练习,提升自己吸收一本书精华内容的效率;有的人比较喜欢说,那么可以将说的兴趣爱好转向演讲或者辩论这个技能上去,通过刻意地训练去提升自己具有逻辑性的说的水平。
当我们能够找到自己具有一定工具性质的兴趣爱好之后,第二步就是去有计划地训练它,提升它,让这种技能更加精进,成为前top20%的人。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刻意地去训练自己的某一个技能在自己的思维认识体系中并不是很强大,我们总喜欢泛泛而谈的东西,却很难去精益求精地去做某一个事情,也就是通俗说当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否有耐心地能够坚持下去。
当然在训练某项技能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我们只是在一头去努力,而在另一头却纹丝不动,自然效果是不佳的。这里的一头指的是输入,另一头则是输出。
比如对于说这个技能,我们一方面需要多听,多看一些著名的演讲家,辩论家的视频,语音以及学习他们的技法,懂得说的逻辑理论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就是去运用这些方式理论,大量地在实践过程中去强化,去巩固,去提升。
4
将自己的兴趣打造成为自己的优势技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自然这个过程会很艰难,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同时还需要在这些兴趣中能够找到具有一定工具性质的爱好。
当你好不容易觉得能够选出一个爱好来,并去刻意地训练,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也会让很多人放弃,最终能够将其兴趣变成优势技能的可能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但如果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想要获得更多的回报自然就需要去承受更多的痛苦,这就是世界的法则。只有真正地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方式,唯有行动才是实现一切可能的基石。
如果你想过得更加地与众不同,或者说过点不一样的生活,那么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爱好兴趣通过一段时间有计划地训练成为一个可以立足的优势技能,然后再通过这一个个技能地交织让自己有资格有能力进入的领域更加地宽广,自然你的生活在未来中大概率上会是更加丰富多彩的。
感谢各位小伙伴们一路地支持与帮助
我就是那个“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决定投资一辈子”的程子说
理财干货持续更新中,欢迎各位多支持,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