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在第一家公司实习的时候,最害怕的时刻是工作群里的聊天。
和很多职场新人一样,拿捏那个在“我有讲话”和“我不能冷场”之间的尺度,常常令我纠结到手心出汗。
被 cue 到的正确做法似乎是直接回应,但我多半选择发个表情包。
因为我有过最致命的情况:深思熟虑讲了一句话,群里突然安静了,并且持续到了第二天。
这可能是所有新人的梦魇。
想要被认可,想要有多一点的存在感,却又对多一点的存在感手足无措。
那时公司里有个非常和气好相处的姐姐。在我的视角里,真的没有人不喜欢她。
她的情商很高,有个实习生新打了耳洞,她是第一个察觉到的,并且认真地夸赞耳钉好酷,自己想打很久了,但是没这个勇气。
同样是一大批同事出去玩,她回来会给每个人带小礼物。而且礼物并不名贵,小胸针、钥匙串或是别致的卡套,不会让你有负担。
那位姐姐是最初跟老板创业的人之一,性格这么多年没变过,一直温柔又妥帖。
这样的一个人,很轻易就成为了我努力的方向。或者直白的说法是,我非常羡慕她到哪里都吃得开的人设。
不过,在我加入公司半年后,因为部门改组,那位姐姐也离职了。
后来我听说,她辞职前有很长的一段状态低迷期。
她长久地失眠,并开始服用抗抑郁的药物。男友劈腿让她雪上加霜,同时负责的新项目一筹莫展。
而这一切,原本和她关系很好的大老板看在眼里。可“默认”和“不干预”往往已经表明了态度。
后来和朋友聊起这桩事,她说:“可能你们老板喜欢的一直是优秀的她。”
大概意思是,老板喜欢的是优秀的她,如今她不再优秀了,喜欢也就淡了。
我有点拒绝这种可能性,毕竟不想承认自己的老板是个有点无情的人。
实习结束后,我并没有留下。看到了职场并不温情脉脉的一面后,我在正式工作前,真正有了如履薄冰的感觉。
因而最初来到 WYN 的时候,总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编辑部里大部分是南方人,我的东北笑话有点遇冷。
这倒不是最要紧的,让人很难不往心里去的是,和我同期进来的 river (笔名是林聪明)很快成为了编辑部里最受欢迎的人。
river 真的是个超级可爱的人。她总有各种各样奇思妙想的点子,会把买来的超大号背带裤剪成刚刚好,家里有一排小公仔每晚挨个说晚安。
脾气也是一流的好。
印象中,我没有见过她发脾气的时候,选题卡住了最多是一个人静静,极少情绪外露。大家自然更喜欢和她聊天。
有次,我听到同事和 river 在聊八卦,兴致勃勃地凑过去,正讲得开心的同事却突然刹住了车,生硬地聊天气,开始转移话题。
river 很抱歉地看看我,笑得很不好意思。
我看着 river 得体地笑的那个瞬间,只是很难过:原来我是那样不可爱。
毕竟我很清楚自己的缺点,遇事急躁,脾气也不太好。
于是,我也发现自己的存在感真的很低。喝酒蹦迪的局很少有我,私底下也很少人找我谈心,大概是因为我看起来有些强势。
可是讲出来,又显得是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
后来,我选择去跟 river 聊天。和她讲了我感觉自己不被认可后,她沉默了一小会儿。
随后,她抬起头笑着对我说:“火火,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存在感才是最低的诶。”
“你有观察过吗?大家很少会来找我拿主意的。
有时候大家聊天聊得火热,我就坐在座位上带耳机写稿;最重要的是,大家工作上有难题,其实不怎么和我讲。在我眼里,你一直是特别有存在感,是被认可的人啊。”
她问我观察过吗。
其实我观察过,只是结论并不一样。
“你拿自己不那么可爱的地方和我超级可爱的地方比,那你肯定要伤心呀。
我有时觉得自己没用,也会和你比的。”
停顿了一下,她笑了:“我说自己超级可爱,真是太不要脸了。”
river 提醒了我,在职场上想要被认可,是一件有维度的事。
看到别人因为性格获得关注,也应该看到,其他人因为喜欢坚持,力求圆满喜欢较劲,促成了工作。而这些方面,恰好是我更擅长的地方。
社交关系让人困扰的一个部分是,容易使人忘记主次关系。有的人容易在性情上被喜欢,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有点瑕疵的人,就会是一无是处。
而更多时候,工作里的存在感都是幻象。
大家只关注职场冷暴力,却没意识到同样有一种“热暴力”正在风靡:
一个让人处处如鱼得水的工作环境,很可能蛊惑人的判断力,让我们误以为被喜欢就是被认可,甚至把性情上的被喜欢,等同于工作上的被认可。
而很可能事实只是,开头故事里我朋友的那句话,老板喜欢的,一直都只是优秀的你。
我当初问朋友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真是这样,那老板也太薄情寡义了吧?”
朋友正经地看着我:“不,这种‘薄情寡义’的老板,才是对那些认真做事的员工最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