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哈沙特,在蒙古语里是“后院”的意思,说的是成吉思汗曾经把这里当成后院。阿日哈沙特口岸是我此次满洲里海关学习锻炼的第一站,这里,对面就是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哈比日嘎口岸,被誉为满洲里海关的红其拉甫。据说,环境比较恶劣,条件相对比较艰苦。
下午两点驱车从满洲里出发,沿203省道在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路往南,大约120公里之后,就能到达新巴尔虎右旗。而阿日哈沙特口岸,则需要在此右转,沿908县道一路向西再驱车82公里。
10月中旬的江南仍是一片郁郁葱葱,呼伦贝尔的草原却早已枯黄一片,县道已经整修了一年多,虽已基本竣工,但仍每隔几公里就用土堆设置了障碍,害我们只能在草原土路上七拐八拐,一路迎着风沙、雨雪和骄阳颠簸前行,除了偶尔对面来一辆车掀起滚滚红尘外,几乎见不到一个人影,像极了从定日县通往珠峰的道路。
五点出头,翻过最后一个草坡,路过一个孤独的边防移动哨所,道路尽头终于浮现了几幢房子,阿日哈沙特口岸就在那里。之后的两个礼拜,我和伟善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
1989年,经中蒙两国协商同意,新巴尔虎右旗在这里设立了临时过货点,开启了中蒙两国人民通过这里往来的历史。经过3年的发展,到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阿日哈沙特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从这个口岸进出的,主要是短期进出境的蒙籍和中国籍旅客。初略统计,平均每天进出旅客大约400人,汽车约70-80辆,而海关监管的重点,则是这些人所携带的行李物品以及所乘坐的车辆是否有夹藏违禁物品,数量是否合理。满洲里海关审单处监管一科每周派4名关员到这里负责这个口岸的海关通关监管业务。
要说条件艰苦,倒是下车伊始就感觉到了。茫茫草原深处的这个孤零零的口岸,本身就自带几分悲怆的气概。生活设施的落后是最显而易见的。
据介绍,2004年以前,两排平房是这个口岸仅有的建筑,各口岸联检单位工作生活都挤在这不到20个房间的平房里。
“那时这里不通电话,更没有手机,通讯只能靠电台;水质极差,关员只能自己从满洲里带水来喝;关员挤在一个房间休息,取暖靠烧炕,所以也就没有女关员进来……”曾经于1997-2000年在这里战斗过3个多年头的张福友处长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 2004年,在总署的关心下,满洲里海关在这里率先建起了一栋宿舍楼,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区,其他几个联检单位也渐渐有了投入,口岸才慢慢有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到来在以前,科里为我们做了精心的准备,但尽管如此,我们到的时候,还是各种状况。暖气片几乎感受不到一丝暖意,一开油汀就跳闸,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自来水自带咸味……由于公共配套设施的落后,小楼也徒有别墅的外表,难掩其贫下中农的出身。
为配合口岸建设,2006年,自治区专门调整行政区划,设立了阿日哈沙特镇,镇政府就设在离口岸1公里外的县道边上。闭了关,我总喜欢到所谓的镇上走走。
这是一个动物比人物多的小镇。除了政府几幢办公楼和南边的一个牧民安置房小区,没有任何菜场、理发店、修车行等配套,也几乎见不到人,只有牛群懒懒地在远处的草原上吃草,和蒙古犬在追逐嬉戏。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发呆、放空自己或者想一些事情。
苗青峰超市是口岸甚至方圆几十公里草原上唯一的小卖部了。“苗青峰”这三个字,和这里的气氛非常契合,总让人联想到“龙门客栈”之类的武侠小说中的场景。
这是草原上一间独立的平房,一半用于居住,一半用于经营,水果、酒、副食品及日用品是主营,但品种很少,说是超市,其实,用“小店”或者“副食品店”可能更为合适。苗青峰和他媳妇也几乎是这个草原上唯一能找得到的原住民(其实也来自西旗),我和伟善几乎隔天就要去那里转转。掀起门帘推开门,小屋灯光昏暗,三分之一超市,另外三分之二是老板和老板娘的生活区。虽然没有挂钩,也没有衣架,但每次去都能见到老板娘。老板娘属于半老徐娘,也没有多少姿色,总是坐在柜台后,除了收钱,好像也不太愿意和人多聊什么,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有时候也可以看到苗青峰躺在后面的木板床上玩手机,很厉害的样子。
由于新的联检大楼刚刚盖好还在装修,口岸的环境有些不堪入目。
建筑材料胡乱堆弃,建筑垃圾满眼都是,进出口岸的路面坑洼不断,西北风一吹,扬尘搞得人满身都是。口岸办作为地方父母官,在协调有序推进基础建设方面,确保工程按期投入使用上,似乎力度不大,手段不多。
在口岸工作,每天最期盼的就是食堂王师傅的手艺了。不知什么原因,尽管每顿都吃得比在杭州要多出很多,但还是很快就会感觉饿(有的说是因为口岸的水碱重)。王师傅厨艺了得,每顿饭菜都能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红烧鱼、土豆炖牛肉、大炖菜、洋葱牛肉蒸饺等等,总能被大家一扫而光。据说,他曾经多次出国,为出差在外的中国工人烧菜。他的厨艺,也绝不仅仅只是每餐这4个菜这么简单。
我珍惜和享受在口岸的日子,每天过得充实而有劲,感觉时间不够用。清晨是草原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这两天都在-10度上下,外面风又很大,所以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晨跑是绝对不敢了。
早起后就在房间看会儿书,7:30准时上食堂吃早饭,吃完了直接去联检大楼上班。收拾整理完,8:30左右就会有进出境的旅客和车辆陆续前来办理手续。
每周的周一和周五是客流高峰,由于蒙古国国内物资匮乏,大量的蒙古人会在周五这天涌入,利用周末时间到西旗和满洲里采购日用品和农副产品,然后周一一大早赶回口岸,仍然从这里回国。
而在平时,这类旅客就要少得多,比较常见的是驾驶员开着破车往返两国口岸,在海关关员能认可的数量范围内,带进中国人喜欢的水果糖、奶制品等(有时也会夹藏些牛羊肉),带走蒙古人需要的中国产的日用品和农副产品,以及少量的限制出口的大米。
除了正常办理手续提供服务外,口岸联检单位和不法司机的关系,更多像是在玩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司机精确地拿捏中蒙两地口岸执法人员的执法尺度和忍受力,可以光明正大拉的,就堂而皇之展示给你看,一些不被允许但又具有较高利润的,就采取隐蔽夹藏的方式,我就亲眼看见一辆面包车被拆除了后排所有座位,分隔成两部分,同时又在两部分中间设置了一个隐蔽的空间,里边足够放100多袋奶粉。也曾多次看到把将近50斤的牛羊肉藏在备胎甚至轮胎里,“安全”在这些司机眼里,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或者在临近下班的时间,集中请求过关。说是5点下班,但一碰到这种情况,大家往往要忙到5点半以后。
中午时间,气温升高,我有时候用来跑步。虽然风仍然很大,但蓝天白云底下,面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尽情狂奔,全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享受这样的快感。
而晚上,也往往感觉时间不够用。除了写日记记录一天的经历和感受,每晚都要通过网络收看浙江卫视新闻联播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这个边陲小镇感受祖国的脉动,接收家乡的信息。每晚都要和熙熙视频通话,问问她学校的情况,以及她的学习、生活和爷爷奶奶的情况。过去的两个礼拜,她是比较辛苦的。然后,看书、写东西,努力地沉淀自己,努力地做一点在杭州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一转眼一晚上的时间就过去了。
就在昨天,口岸办的白股长告诉我们:通往西旗的路已经全线贯通了,从今往后再也不需要走草路了;口岸新挖的深达180米的深井也在前一天经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日常用水将再也不会咸乎乎的了;经过连续两天的排查,暖气的问题也终于找出来了,还是新大楼分走了一大部分的热量的缘故,他已经叫暖气工优先保障宿舍区了……
基础设施好了一点点,但日子也将一天比一天冷,等待后面的同志的,将是不一样的艰辛和不易。
(2017年10月25日夜于阿日哈沙特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