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个小学班主任分享班级日记。
小男孩在本子上吐槽校服不好看,得到另一个女孩的回复:
首先,我想说,我们身世平凡,只能穿这样的衣服;
其次,我认为男孩子不应讲究衣服这件事。
女孩其实并不刻板教条。小小年纪的她,能写出将孙悟空、白骨精、黄继光、赵本山联系在一起的奇文《历史乱套了》,想象力让大人眼前一亮。
但老师还是觉得:「这些来自小孩的话,真让人百感交集」。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 50 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
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 50 个孩子。
一直强调尊重孩子天赋的他,写出过的《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写过一个童话故事:《驯兔记》。
它被拍成短片,虽然只有 24 分钟,却成为第五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上评分最高的短片。
说是童话,其实是拍给成年人看的。
学校「加工厂」
皮皮鲁上小学了。
就像万花筒,那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
可现实中的学校生活,不像他想象中充满欢笑和自由。
座位上像有钉子在扎屁股。
第一节课,老师说:
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课堂上要学会懂规矩。
老师说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站起来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坐得有板有眼,不敢乱动。
好像只有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才是认真听讲的样子/《驯兔记》
老师提了个问题:
如果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应该怎么把它弄出来?
第一个举手的孩子回答:「用网子捞」。
老师不置可否,让她「想想再说」。
优等生李小曼站了起来:
倒水让皮球浮起来。
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李小曼的回答是「标准答案」。
面对李小曼的标准答案,老师露出了微笑 /《驯兔记》
这时皮皮鲁问老师:
坑有多深?
「很深。」
那就让爸爸再买一个球吧。
小朋友哄堂大笑,老师生气了:「你故意捣乱是吧!」
图片来源:《驯兔记》
皮皮鲁很委屈:
我没有。
如果是个很深的坑,我们这么大的小孩去捡球会不会不安全?要是发生意外怎么办?
老师气急败坏。
你的意思是我错了吗?老师不对反而你对是吧?老师会不正确吗?
老师的权威不容被质疑 /《驯兔记》
刚被表扬过的李小曼也站起来附和老师:
同学们!老师的知识那么丰富,怎么会不正确呢!
我们应该做个好孩子,听老师的话,不跟老师顶嘴!她多辛苦啊!
图片来源:《驯兔记》
标准答案比发散思维更好,守规矩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这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
李小曼脑袋上冒出了耳朵——她成了全年级第一个变成兔子的学生。
图片来源:《驯兔记》
班里的同学第一次见这场面,都害怕极了,一窝蜂跑出教室。
老师却露出满意的微笑。
图片来源:《驯兔记》
孩子们一开始的无助、惶恐,在第一只兔子被校长树立成榜样后,就慢慢变得不一样了。
变成兔子才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样子 /《驯兔记》
老师和校长安抚优等生李小曼的恐惧,还为她办了颁奖典礼。
校长看着台下还没变成兔子的同学说:
笑什么?你们没有资格笑!
李小曼开学第一天就变成兔子,这充分说明,她是一个自我要求严格,听老师话的好孩子!
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学校的终极目标,是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像李小曼这样的学生——变成兔子。
孩子们被灌输观念:变成兔子是令人羡慕的,变不成兔子是可耻的。
本来害怕兔子的他们,开始争相为变成兔子而努力。
变成兔子的同学们鼓励其他人也变成一样的兔子 /《驯兔记》
90% 的同学都完成了老师的期望,倔强的皮皮鲁,自然成了为数不多、还没变成兔子的「异类」。
争先恐后变兔子的乖学生抱成一团,淘气的孩子就成了怪物。
皮皮鲁的耳朵那么小,好丑;
脸上一点毛都没有,光秃秃的真奇怪……
形成小群体后就会排斥不一样的那些人 /《驯兔记》
盯住皮皮鲁的不只有同学。
对老师而言,把班级打造成全兔班是首要目标。
所以淘气的皮皮鲁就成了她的重点关照对象。
「拖班级后腿」同学的家长,逃不了老师的指责 /《驯兔记》
不知所措的家长
皮皮鲁不适应学校,回家和爸妈倾诉心里的疑惑。
但妈妈不由分说,告诉他:
你碰到了好老师。
老师严格一定有他的道理,这样的老师,一定很负责。
还叮嘱孩子,要向模范生李小曼学。
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孩子好,家长无条件支持 /《驯兔记》
「模范」被制定后,转眼间,全校就有了三个「全兔班」。
本来是皮皮鲁的班级最早出现兔子,但拜皮皮鲁所赐,他们班久久拿不到「全兔班」的荣誉。
这急坏了班主任。
家长会上,「先进」和「落后」学生的家长被老师点名。
前者享受老师的夸赞和家长们羡慕的目光,后者低头哈腰接受老师的批评。
图片来源:《驯兔记》
孩子惴惴不安地在家里等待父母归来。
对于皮皮鲁这种孩子的家长,每次家长会都像一场心灵上的毒打。
全家人的晚饭时间都变得十分难熬。
你们都不知道我今天有多丢人!
面对家长会回来的爸爸,皮皮鲁根本不敢说话 /《驯兔记》
孩子给班级拖了后腿,所以家长尽全力配合老师的指示。
为了让孩子早日变成兔子,夫妻俩把皮皮鲁的伙食全都改成胡萝卜,一点荤腥不沾;
把柜子上的玩具车都收掉,换成长耳朵兔子公仔;
甚至,为了孩子能尽快出红眼珠,把孩子的屋子刷成了红色……
皮皮鲁的屋子墙变成了红色,玩具也都成了兔子 /《驯兔记》
老师来家访,却还不满意。
她说:
皮皮鲁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在乎别人说他什么。
所以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耳朵变长,这样能听进去的就多。
为了让皮皮鲁变成兔子,学校家里双管齐下 /《驯兔记》
皮皮鲁爸爸一边按照老师说的做、偷偷让儿子喝下「长耳朵」药,却也一边埋怨老师:
她这次要是再没完没了,我就真不客气了,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家长……
图片来源:《驯兔记》
矛盾暗流涌动。
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们,忙于工作,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
老师觉得自己能力有限,需要家长付出时间精力配合。
诉求都没错,一实施起来就变了味道。
孩子太多,老师没有精力因材施教;
方法出了问题,家长也不质疑,只管按要求对孩子下手。
把所有认为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孩子很可能还是变不成期望中的样子。
两边拉扯着、尽了义务,唯独没想起听听孩子的想法。
就这样,多数孩子们在老师与家长的权威下,害怕和「犯错」。
于是习惯顺从,甚至无条件服从。
不管孩子意愿,只要他满足大人期望/《驯兔记》
身边最贴心的好朋友,一个个都变成了兔子。
这让皮皮鲁感到惊恐与绝望。
虽然内心依旧抗拒,但为了不让老师更担心、不让父母再为难,他还是戴上了兔子头套。
皮皮鲁戴上头套 /《驯兔记》
老师家长如愿以偿,「全兔班」诞生了。
全班都在为带上了兔子头套的皮皮鲁鼓掌,但皮皮鲁拘谨的样子更让人心疼/《驯兔记》
被扼杀的创造力
兔子那么可爱,变成兔子不好吗?
郑渊洁在《驯兔记》原文中写:
凡是变成兔子的同学,都受到老师的喜爱。他们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
他们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议论,竖着耳朵听;
如果别人超过自己,他们就犯红眼病;
他们害怕别人揪尾巴,所以尾巴长得很短。
千篇一律,毫无特点;争先恐后,只为从别人的眼中换一个肯定。
影片中的班级里,老师也不在乎皮皮鲁是否真的变了兔子。
只要照片上大家看起来一个样就行。
图片来源:《驯兔记》
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被尊重的后果,也许多年以后才会显现。
习惯了寻找标准答案,才发现人生没有既定对错;
面对未来茫然无措,才明白没有一本教科书能教人如何生活。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专访中提到,创造力是中国学生的「短板」 。
「很多家长总是给孩子施加压力,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一旦面临选择,却又习惯包办!」
这不只是中国学生的「心病」。
在全世界粉丝选出的「最受欢迎的25个 TED 演讲」中,KenRobinson的演讲排在第一位。
他认为:
对于未知的事物,孩子愿意去尝试才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哪怕使尝试的结果是错误的。
如果不让孩子们做错误的尝试,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丧失创新能力,并惧怕错误的尝试。
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教育不该抹去孩子的天性 / 肯·罗宾逊《学校扼杀创造力》
要培养真正意义的好学生,Robinson 认为有三个原则:
第一,多样化。
大家认知世界的角度不同,每个人才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好学生应该充满活力。
大脑发育具有关联性。不应该被分成几部分,应该把大脑看作一整套生产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工序。
这些原创想法来自互动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呆板的常规模式。
第三,个性化,积极发现自己的个性化才能。
在成长过程中,太多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被钝化。
所以他们有了学问的技巧,却没有对学问的感情。
老师和家长们付出足够多的辛苦,却不能让孩子收获长久的回报。
短片最后,皮皮鲁走进一片树林,他见到一个中年男人——《驯兔记》的作者郑渊洁。
郑渊洁安慰惶恐的皮皮鲁,「这只是一个童话」。
郑渊洁对皮皮鲁说发生的一切都是童话,没有关系的 /《驯兔记》
这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童话,一旦变成现实,就像十足的「恐怖片」。
被「听话教育」与「分数教育」滋养大的孩子,很难不害怕那漫长一生中的「自我教育」。
希望能有更多人明白,灵魂唤醒灵魂,才是一个孩子被塑造成人该有的方式。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谈心社(ID:txs163)
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社长为年轻人
提供深度思考、高质量社交
职场情商法则、两性冷知识等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