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1张图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作者:暨南大学梁秋荣


假设您正在超市购买一款牙膏,有买一送一和购买即送一张抽奖卡,有十分之一的概率获得大奖两种促销方式,您会选择买一送一,还是抽取大奖?面对有风险的大收益和确定的小收益,您是希望见好就收,落袋为安,毕竟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还是倾向于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追求更大的收益?


人们作出不同决策的背后因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疑问,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来了解一下相关概念:


风险决策指人们对具有多个结果且其发生概率已知的选项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决定,比如选择不同医疗方案。跨期决策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备择方案间进行权衡后做出的决定,比如减少过度开发以加强环境保护。两者在理论发展、行为效应及神经基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这两类决策相似的行为效应中,最为经典的是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所谓确定效应,是指决策者往往对确定性的结果进行评估时给予更大的权重。如以下例子,在决策1中多数人偏好确定选项A;但当两个选项等比例变化,在决策2中,多数人反而更偏好风险选项B。


决策1:A.100%的概率得30美元;B.80%的概率得45美元;


决策2:A.25%的概率得30美元;B.20%的概率得45美元;


所谓即刻效应,是指个体对即刻选项赋予了过高权重。如以下例子,人们会在决策3中偏好即刻选项A;但在等比例变化的决策4中更偏好延迟选项。


决策3:A.现在得30美元;B.1年后得45美元;

决策4:A.1年后得30美元;B.2年后得45美元;


也就是说,当概率和时间延迟信息在其端点取值(概率为“100%”或时间为“现在”)时,人们会赋予这一特殊端点值更高的权重,确定和即刻信息可能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类似的机制对人们的行为偏好产生影响。人更想得到的是现在,就现在,多一秒都不想等待;是稳稳的幸福,可以牢牢掌握的幸福,而不是充满未知的冒险。


综上,我们不禁猜想这两类决策有如此多的相似性,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两类决策的过程机制是相似的呢?目前在探索风险和跨期决策的相似性方面,仍存在几点不足:第一,两类决策经典的折扣模型假设二者具有相似的加工过程, 折扣模型假设人是无限理性的,会搜寻并加工所有和决策有关的信息,在作出最优化的结果,比如购买一台手机,会比较手机的配置,外型,品牌,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但现有的研究大多使用基于结果而不是从过程的角度揭示二者相似性的内在机制,其基于结果的证据不足以令人信服。第二,已有的眼动研究在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上存在不足。已有研究较少选取反应整体过程特征的指标,更鲜有研究系统地采用基于局部、整体过程等多方面特征。第三,以往研究在建立二者共适性模型时,其算法选择存在不足。前人多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E),独立地对个体进行模型估计,丧失了总体层面的共性;且MLE未考虑个体间的相关性,导致模型参数可能充满噪音且不稳定。此外,由于缺少基于决策过程的关键证据以及传统假设检验无法接受虚无假设这两个主要的局限,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决策任务过程分析和贝叶斯因子分析技术渐趋于成熟,尤其是贝叶斯因子分析可以为虚无假设的成立提供证据,较好弥补传统虚无假设显著性假设检验的缺陷。为了克服以往研究缺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李爱梅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李纾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适逢其时采用眼动追踪研究对风险和跨期决策进行比较,辅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力求为风险和跨期决策是否具有共同机制提供有力的证据。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2张图片

picture from internet


该研究以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为例,通过匹配的实验范式比较两类决策,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比较了它们的局部、整体过程及模型拟合,辅以贝叶斯因子分析探索“二者加工过程是否相似”及“该过程是否更符合非折扣模型的假设”。该研究的实验任务流程如图1所示: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3张图片


分析指标则选取可区分模型的关键过程规则进行比较。比如规则1:决策依据所有信息或部分信息,以及是否包含审慎加工的复杂计算过程,分为补偿性和非补偿性;规则2:基于选项/基于维度,即决策过程是在选项内或选项间进行。并将不同眼动属性作为检验局部过程特征的指标:加工复杂程度和加工深度检验“补偿性/非补偿性”规则,加工方向检验“基于维度/基于选项”规则;选取眼动轨迹为检验决策的整体过程特征的指标;并利用分层贝叶斯模型拟(HBM)的方法,对不同备择决策模型进行拟合,详细逻辑与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4张图片


结果表明,对于行为特征,个体过分偏好确定或即刻选项,表现出了确定效应和即刻效应。对于局部过程特征,二者的加工深度属性在所有参数条件下都相似;但加工方向、加工复杂程度属性,只在包含确定/即刻选项的条件下相似。对于整体过程特征,二者整体动态的眼动过程不同。对于模型拟合,二者潜在认知过程相似,均能更好地被非折扣模型拟合。以上结果表明,风险和跨期决策在所检验的大多数性上具有共同的过程机制,且二者在加工过程上不符合补偿性模型折扣计算的假设,更符合非补偿性的跨期决策启发式模型的假设。


该研究不管是在理论还是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贡献和意义。在理论层面,证实了风险和跨期决策具有共同的过程机制,为建立两类决策的共同解释框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将有助于未来研究从本质上认识人类决策的内在机制,发展出同时适用于风险决策与跨期决策的普遍性决策理论。在方法层面,该研究综合了眼动过程和结果的多维度数据,并恰逢其时地使用新近的眼动轨迹分析法,有利多层次地认识风险和跨期决策的差异以及共同机制。在计算建模层面,该研究采用分层贝叶斯模型拟合法,同时估计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参数,对结果进行更精确的估计,有效克服本领域以往模型拟合研究,受限于数据样本大小、被试个体差异的弱点。


总结来说,该研究得出以下发现:第一,在决策基本规则上,风险和跨期决策具有共同机制,都不遵循折扣模型所假设的补偿性的、基于选项的加工规则,更可能依据简捷的、非补偿性模型所预期的启发式规则决策;第二,风险和跨期决策的过程存在部分特异性:跨期决策的加工复杂程度、加工深度都高于风险决策,且两者整体动态的眼动过程存在差异;第三,风险决策的确定信息和跨期决策的即刻信息在过程机制上存在特异性。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71801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471171, 31471005, 71571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8YJC63026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M633270), 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Y5CX052003), 广东省自科重大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7A030308013)资助,并发表在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上。


推荐

订阅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5张图片 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_第6张图片


扫码订阅


搜索关注“小鹅知识助手”服务号

一秒进入导读单与小社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唧唧堂: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