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1380年废除了最高行政机构的丞相,同时,还废除了最高军事机构的大提督和最高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把行政、军事、监督权全部抓到自己手中。集权,在中央可以做到,在地方就有点力不从心。所以为协调地方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他需要派自己的代理人去 “巡抚”。
“巡抚” 成为留驻各地的协调人,这些人都是中央六部和督察院的高管。“巡抚” 并非是实官,而只是一个差事。巡抚完毕则回京交差。
南赣巡抚设立于1497年,治理所在江西赣州,管辖区域包括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的部分交界地区。早在1497年之前,南赣地区就土匪猖獗。
王明阳这颗不但在心学且在军事上成绩斐然、功勋显著的明珠,慧眼识珠的是任兵部尚书的王琼。1516年,他向皇帝朱厚照建议要王阳明巡抚南赣。
《知行合一》第二章讲述的是王阳明怎么利用他的心学力量,让占山为王的南赣土匪穷途末路、束手就擒。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如果读书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知的真切笃实就是行,行的明察精觉就是知。学问思辨就属于“知”,去实践就属于“行”,只有心里合一,言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1517年正月,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他在给弟子的一封信中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说破山中贼易,只是为了烘托祛除人心中的“人欲” 更难。实际上,破山中贼远不是他说的那么容易。
南赣地区山麓千里,崇山峻岭,洞穴密布,只有飞鸟能和外界沟通。这自然是土匪的安乐窝,因为官兵来时,他们能轻易地化整为零,官兵一走,他们又重新聚合。
四省组织过多次围剿,但收效甚微。
a、胜败由心,兵贵善用
王阳明来到后发现政府方面有三个致命的弱点。
第一,当地政府军毫无战斗力。
解决方案:从四省军队中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组成一支强劲兵团。
第二,政府里有盗贼的卧底。
解决方案:揪出卧底,戴罪立功。
第三,民匪一家。
解决方案:实施十家牌法。邻里乡亲连坐,相互监督制约。
在准备对付各省土匪前,他做了两件事:第一给中央的王琼写信,希望王琼让皇帝朱厚照授予他提督南赣军务的特权,使他成为南赣地区名副其实的军界第一人;第二撒网捕鱼,愿者上钩。向整个南赣地区的土匪散发《告谕巣贼书》,对土匪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动投降者,不予追责。赣州龙南的黄金巣武装、广东龙川卢坷武装被感化后,自觉放下屠刀,投效政府。
王阳明打仗,重点不在排兵布阵上,而在前期的谋划上。当他和指挥官们讨论时,他已胸有成竹。用他的心学来说,就是吾性自足,不须外求。
他明白他的特长不在战场,而在战场外,就是帷幄里的运筹。他的运筹和其他军事家不同,他把军事打击放在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是 “攻心”。
b、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在整个南赣地区土匪中,几个带头老大是谢志山、蓝天风、池仲荣,他们是王阳明重点围剿的对象。这几股山贼傍山而居,占据位置险峻的山头,易守难攻。
谢志山和蓝天风,拥有江西赣州崇义的衡水、左溪、桶冈根据地。
桶冈四面万仞绝壁,中盘百余里,山峰高耸入云,深林绝谷,不见日月。不仅如此,桶冈内部还有一片适合种植番薯和芋头的土地。这是任何山贼都梦寐以求的天赐之地。所以如果桶冈山贼闭门不出,纵然二郎神下凡也没用,难度和登天相差无几。
王明阳第一步,写了一封招降书给蓝天风,声称在151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亲自前往招降。
在这之前,王阳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横扫了谢志山的衡水、左溪根据地。
按王阳明的推断,蓝天风的桶冈部队希望投降,而被王阳明打败后逃至桶冈的谢志山和他的衡水、左溪的部队不希望投降。
蓝天风对投降信并未回复。
十一月初一一早,王阳明一面声称去接受蓝天风的投降,一面布置几路兵力合力围攻。
十一月初一中午,蓝天风的根据地五处有三处失守。
十一月初一晚上,双方部队在桶冈交战一夜,最后政府军攻下桶冈。
蓝天风跳下万丈深渊,谢志山主动放下武器投降。
至此,衡水、左溪、桶冈全部被平定,王阳明耗时不足一个月。
王阳明可谓用心良苦,每一场战役之前,他都深思熟虑,尽量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打詹师富,用兵五千人;打横水、左溪用兵一万人;打桶冈用兵一万人,所耗费的钱粮不过几千金。
c、定力的交锋
王阳明在南赣最厉害的敌人,就是拥有广东和平浰头三寨根据地的池仲荣。
心学虽然和程朱理学一样,把道德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但王阳明心学有一条:提升个人道德固然重要,不过用严厉的手段扫荡那些不道德的人和事更重要。
用他的心学来说就是,人人都有良知,盗贼也有。但他们的良知被欲望遮蔽太久,靠理论灌输,不可能让他们的良知光明。盗贼的良知,正如一面斑驳陆离的镜子,他们映照不出真美,必须要通过强大的外力擦拭。可他们不让你擦,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消灭他们。
池仲容就是那个良知之镜被遮蔽太久、斑驳陆离的人。
当谢志山、蓝天风等人迅速的覆灭后,一向自信满满的池仲荣不禁惊恐万分。他审时度势,用投降,来实现刺探虚实、缓兵之计、以毒攻毒。王阳明将计就计,对池氏兄弟表现出真心实意的招安。一边着手办理投降事宜以定匪心,一边调兵遣将、恢复元气。
1517年底,王阳明假意以谈降事宜相约,池仲荣为探明虚实,铤而走险来至赣州与王阳明会面。
1518年初,经过几次会面,王明阳确定池仲荣并无真心归顺之意。
1518年正月初三一早,王明阳借宴请池仲荣一行,趁其不备,一举抓捕池仲荣。
至1518年,让四省疲于奔命多年,而又劳而无功的南赣匪患被王阳明彻底平定,用时一年零三个月。
只怕有心人
对于王阳明南赣剿匪,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剿匪真的就如上叙那样顺利吗?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南赣土匪在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在四省剿匪部队面前几乎不可动摇,但在王阳明指挥的一万余部队面前却如此不堪一击,原因何在?
王阳明在军事策略上有三个过人之处:一是不重形式,只重实质;二是以毒攻毒,以贼攻贼;三是心理战。
另外,是用心。
康有为曾说,言心学者必能成事,而且是大事。这句话在王阳明身上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因为王阳明心学,说白了,就是让人用心的学问。
所谓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如王阳明所说,道理就在你心中,你用了这个道理,就必能成事。“用心” 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在一年多的剿匪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心学大师的角色,除了研究军事策略,就是教书讲课。随时跟弟子讨论心学。并在赣州城一口气建立了义泉书院、正蒙书院、富安书院、镇宁书院,龙池书院。
南赣匪患销声匿迹后,王阳明开始以一个儒家门徒的眼光看待匪患产生的缘由。王阳明和孔孟的办法一样:教养。孔孟、朱熹、王阳明都认为,家庭宗族乡里的风俗环境,对个人的道德和行为影响极深。
王阳明认为,天理固然在我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他的天理就很难显现。他用十家牌法牢牢地控制每一个固定村镇,用置县的办法把容易产生盗贼的地方割裂。设立政府据点,教化百姓,出炉《南赣乡约》。同时,还在各地向百姓宣传道德教育。
王阳明用心做的这一切,把南赣盗贼的毒瘤彻底清除,再未复发。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王阳明的心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良知,与生俱来,无需外求,光明自己的良知(明明德)就很重要。“明明德” 就是发扬光大所固有的光明道德,“亲民”就是弃旧图新、弃恶从善。所以,明明德必然要体现在亲众爱民上,而只有亲民才能彰显出光明的德行(明明德)。
所谓 “止于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法则,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为世人从自身做起,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表明方向。王阳明说的至善就在我们心中,就是按照我们的良知引导做事。让自己的良知正常工作,就能到达定、静、安、虑、得。
良知不仅是一种美德,还能助你做成一切事。
作者文章:月丫读书 - 首页
上一篇:精读 |《知行合一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一)
下一篇:精读 |《知行合一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