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张图片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2张图片


十一长假结束了,你开学了还是上班了?


是不是一坐下就犯困?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


没关系,想想你的信用卡和花呗账单。


是不是瞬间清醒了,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3张图片


没有点 购物欲 ,好像就不能算现代人。


香水包包化妆品,手办盲盒运动鞋,哪个不是掏空我们钱包的小恶魔呢……


这是一个全民热衷 “买买买一直爽,一直买买买一直爽” 的时代,总有一个消费主义的陷阱,是你绕不过的。


消费主义之于你我是剁手,之于电影创作者们却是相当好的灵感来源和素材。


你说悲哀不悲哀,我们只知道买买买,导演们却能藉此洞悉,不光这群控制不住自己双手的人“有病”,催生他们的文化和社会,也病了。



消费主义是个大坑,那些说“风里雨里,坑底等你”的人,就是 购物(魔)狂(鬼) 了。


历史上最有名的购物狂大概是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普通人买东西上瘾,最多开玩笑说剁手,玛丽王后可是实实在在地,连头都被砍了。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4张图片 玛丽王后一看就是个热爱买买买,品味特别好的小姐姐


2006年,索菲亚·科波拉拍了一部 [绝代艳后] ,就是以玛丽王后作为主角。


可能索菲亚私下里也没少买买买,所以在表达女人无法抗拒锦衣华服的心理时,完全轻车熟路。


缎面高跟鞋、蕾丝折扇、上好丝绸,连同蛋糕、香槟、巧克力,走马灯似的被收录在镜头中,那是倾尽国库的奢靡。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5张图片 哪位姐妹不想一边试高跟鞋,一边随手来块蛋糕呢


玛丽王后开始放纵购物欲,也是[绝代艳后]全片的一个节点。


购物狂不是平白无故诞生的,玛丽王后独自从奥地利来到规矩森严的凡尔赛,动不动还要因为不诞育皇子被母亲的书信斥责。
唯有坐拥无数美好的身外之物,才能让她宣泄内心的委屈和孤独。


她不是个例,因为现今的我们,也时不时会一边哭着喊着“我太难了”,一边一键清空购物车……


或许付款的一瞬间是快乐的,但收到账单的一刻,你一定会再喊一遍:


“我太难了。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6张图片 生活不易,让人叹气


为了发泄而买买买,在心理学上可以被归纳为 “冲动控制障碍”(Impulse-Control Disorder) 的一种症状。


2009年韦家辉执导的 [最爱女人购物狂] 里,张柏芝饰演的方芳芳,就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欲,而向心理医生求助。


很要命,她的心理医生也“有病”,是选择恐惧症。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7张图片 皮草和珠宝大概也让不少人难以抗拒


这部电影也给我们提了醒,因为 很多时候,购物狂就是被选择恐惧所支配的。


有句快被购物狂们说梦话都会被的台词, 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


可这件衣服究竟是衬衣还是外衣,又或者是妈妈让你天一冷就穿上的秋衣呢?


购物狂们会用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all in就完事儿了” 为自己辩护,但是!


不会做选择的人,真的在所有时候都能有all in的底气么?就算你的银行卡余额允许,现实中其他的七七八八大概也不允许。
比如[最爱女人购物狂]里的芳芳,遇见两个真命天子,总不能两个都抱走吧?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8张图片 说“能”的都是自己人


所以,永远不要妄图借all in,逃避掉你必须要做的选择。


在[最爱女人购物狂]上映的同一年,美国也有一部以剁手小姐姐为主角的电影,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艾拉·菲舍尔饰演的女孩丽贝卡,控制不住的不只是想花钱的一双手,还有不停追逐所谓“高端”“时尚”的那颗虚荣心。


电影里有一个特别夸张但是真实到直接戳中购物狂们内心的桥段:


刷爆了N张信用卡的丽贝卡,在看到一条墨绿色丝巾时,极力克制购物的冲动,万万没想到柜台的塑料模特竟然开口说话了。


“它能让你充满自信、沉着冷静,你就是独一无二的绿围巾女孩。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9张图片 都是骗鬼的,不要信


嗯……虽然我们逛街时遇不见会开口说话的模特,但夸人夸到天花乱坠的导购,每间商场都能抓出一把。


“我们就剩这一件小码了,也就您这个身材能穿。


“这个包包特别能衬托出您的气质。


“这支口红上好像就写着你的名字。


你当然可以选择相信,一件衣服一瓶香水就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但你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将为你的虚荣付出代价。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0张图片 为了虚荣,天知道你都花过多少冤枉钱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变成了消费主义的奴隶?


我家酱油吃完了,再买一瓶,这显然不能算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所谓 消费主义(Consumerism) ,指的是相信持续及增加消费活动有助于经济的意识形态。


这里我们还要再啰嗦地追溯一下 “消费” 这个词,英语中的consume一词大约在14世纪左右出现,它的本意是 “挥霍” ,而16世纪左右诞生的“消费者(consumer)”,也有类似的贬义。


我们似乎可以进行一点简单粗暴的演绎法,所谓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其实是豢养了一群“即使不需要也要买买买”的奴隶。


狂欢式购物,制造了经济一片蓬勃的虚幻泡沫。


泡沫一定会有破裂的一天。


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飙升至126,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在当年9月的公开演讲中向公众保证:


“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仅仅1个多月之后,华尔街股市全线崩盘,紧随其后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蔓延的大萧条。


我们在太多电影里直接或者间接看到过这段历史。


比如 [摩登时代]。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1张图片

流水线工人和流浪女孩彼此取暖


比如 [开罗紫玫瑰]。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2张图片

人们去电影院,只求花两小时逃离绝望的现实


也有不少电影创作者,把矛头对准消费主义盛行背后,病了、甚至疯了的人心和社会。


比如1976年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 [电视台风云]。


这部电影就像一场社会学实验,疯子似的电视台主持人,用他的疯狂让电视台收视率一爆再爆。


表演者拼命演,看客拼命捧场,这像不像处在消费链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享受赚的快乐,一个享受买的快乐。


[电视台风云]中的财阀亚瑟·杰森一语道破这疯狂供需背后的真相:


整个世界都是交易。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3张图片

在操控市场的人眼中,消费主义不过是赚钱机器


有了亚瑟·杰森的头脑,大概不仅能跳出消费主义的陷阱,甚至还能给别人设下陷阱,你我没有这样的头脑,倒是 [华尔街之狼] 里的小李子有。


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的消费主义奴隶们,小李子饰演的乔丹,是断然不能靠着坑蒙拐骗,徒手建起他那座哪儿都不干净的金钱帝国。


可从心理上,就算是这位“奴隶主”,也和奴隶们没什么两样。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4张图片

精明头脑赚来万千身家,他还是不觉得满足
乔丹笃信 唯有物质才能满足人内心的欲望, 不就是“买买买一直爽”的哲学诠释。


像是在精神注入的鸦片,只有不断加大剂量,才能让人停留在心满意足的幻境里。


幻境之后,有多失落?你看看乔丹有多疯癫就知道了。


[美国精神病人] 里的克里斯蒂安·贝尔,也是个消费主义之下的疯子。


物质不能满足的欲望,就用杀戮来填满。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5张图片

剁手不快乐,就只能去剁了……别人?


这是一个让人不敢细想的引申。


对于一直买买买一直热泪盈眶的我们来说,如果有一天,拥有了连隐藏款都齐全的盲盒,买到了某个牌子全色号的口红,这种满足感能持续多久?


满足过后呢?还有什么更强大的刺激,能让我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得到更多的快乐?


从购物狂到精神病,距离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远。



我们不能否认,对于当下压力过大的都市人群来说,消费主义确实提供了一条便捷快速的解压途径。


也像任何事情一样, 适度,才能保证消费这个行为,在可控范围内功效最大化。


作为个体的我们,当然可以在加薪时买一双心仪已久的鞋子庆祝,又或者失恋后从超市抱回一桶巧克力边哭边吃【嗯……可以,但没必要……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拥有足够的理智,控制自己消费行为的基础上。


为了钱包暗号,也为了不要变成消费主义的精神病,剁手之前,希望你能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有能力消费这件商品吗?


我真的需要这件商品吗?


如果我不买这件商品,天会塌下来吗?


相信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或许能让你停一停想要一键下单的手指。


哦对了,友情提示,今天距离双十一还有一个月。


影迷互动


十一假期你剁手了么?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_第1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XX想上班,还不是为该死的消费主义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