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我看不下去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我看不下去_第1张图片
网络

眼下最火的电视剧,大概就是《人民的名义》了。自从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周围好像就没人承认自己追韩剧了。

我怕自己不能与时俱进,终于决定追《人民的名义》。一看这部剧有50多集,又有点畏长情绪。年少时看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好像每周六才连播三集,站在学校二楼过道里踩着板凳一集集追的过瘾,只盼周六的到来,再后来看过的最长的电视剧是墨西哥的《女奴》,100集。

终于决定开始追《人民的名义》,第一集就让我犯嘀咕:咦,但怎么就觉得那么假呢?大概也许很可能是因为但凡反腐的题材,就深得民心众望所归吧?

先说说陆亦可、周正、林华华三人的出场。下班时间,林华华和周正约着一起喊:“一、二、三,下班了!”陆亦可在收拾办公桌,让他们留下来加班。同时交待出周正和林华华是恋人、陆亦可是上级大龄单身剩女,林华华操心着给上司陆亦可介绍男朋友相亲……

我没在体制内呆过,大概也许很可能体制内的人,上下级可以这样相处吧?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虽然觉得有一点假,但也还能接受。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我看不下去_第2张图片

侯亮平出场是在贪官赵德汉家楼下蹲守。等赵德汉老婆孩子出门了,他们进屋,亮出反贪局的工作证。期间,赵德汉就一直在喝面条。

哎哟喂。就算是普通百姓人家来了客人,赵德汉作为主人也不可能置客人于不顾,一个人稳坐桌前一直喝面条吧?何况是“反贪局”的人找上门来了。老家有个我应该叫爷爷的长辈,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我的父辈们论道起他来还交口称赞,因为即便是小孩子去他家,他若正在吃饭,也会放下饭碗认真聆听。也许导演要表现的是赵德汉的淡定和从容。但,那是一个受过党和人民教育多年的处长呀,怎么连一个农民的修养都比不上?

侯亮平作为反贪总局侦察处长,跟赵德汉的对话,也显得插科打诨,要多不职业就有多不职业了。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我看不下去_第3张图片

对。就是觉得作为侦察处长所表现出来的“职业化程度”不高。陈海带齐人马赶去拘捕比自己级别更高的副市长,被自己的直属领导检察长季昌明拦了下来,理由是:没汇报。没手续。

拘一个副市长,连手续都没有,还跟老同学陈海在电话里叫板:能别墨迹了吗?影响我抓贪官,办大事儿,我非得找你们算账!

没手续就要抓人,要抓的还是一个副市长!抓贪官治污吏当然深得民心,但抓一个高官这么严肃的事情,居然也敢不走流程没有手续还让同学通融……这样,真的好吗?水太深了,真是看不懂。(据说看下去就好了,我还会继续看下去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通常会有两种身份——自然人和职业人。分别代表着生活人格和职业人格。这应该是有区别的。《人民的名义》第一集中出场的几个人物,代表着国家机构,让观众觉得其在工作中表现得过于随意,职业化程度不够,因此我有点“不忍卒看”了。

什么是职业化?老罗在前几天的“罗辑思维”节目里说:“不是在工作技能上有多高超,而是你学会把自己的生活人格和职业人格分开。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扮演合适的角色。”

我有个前同事、小朋友在银行工作。前些日子她在网上买了本我的书让我给签名,那天,我正好路过她工作的营业厅,就去找她。

她看到我很开心,但那天她在柜台里忙碌不能离岗。就隔着防弹玻璃指指防盗门,说这会出不去。我马上就告辞了。虽然没跟她说几句话,也没给她签上名,但因为是她工作的场合,不宜谈和业务无关的话题。

什么叫职业化?作为银行职员,我的前同事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职业化水平,足以令我素然起敬。


丁是丁:新书《你与更好仅一步之遥》在各平台热销中,感谢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的名义》为什么一开始我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