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_第1张图片
忙忙忙

   “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现代人常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遥想先民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在现代人眼里,先民们过得好不自在!

        然时间不会倒流,即使倒流回去,恐怕你也适应不了——先民们要是穿越到现代,肯定也受不了。

        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了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怎么样,你中枪了没?仔细回想一下,自己像不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你的身影?你说:我也不想这样啊,但是总是被时间牵着鼻子走。        这样看来,罪魁祸首是“时间”了。

        我们来深究一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时间”。据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所述,机械时钟的最早的使用始于13世纪欧洲的寺院,用于帮助人们准时地参加宗教活动。而直到公元1345年左右,欧洲人才开始普遍接受将一小时分为60分钟,把一分钟分成60秒。

       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的脑子里开始有了“时间”观念。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钟走出宗教领域,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就这样,人类的“时间”观念一步步升级,“时间管理”应运而生。

        现在市场上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多如牛毛,教人们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课程也有不少。但是仔细观察发现,这些书或者课程往往只能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教人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区分重要与紧急……

        所谓“技术层面的解决”,借用采铜的说法,就是指只对问题的表面部分实施干预,而忽视了问题深处的根源。因为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问题的表面部分暂时消失后又反复出现。

        那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这里有个六字诀:高效率,慢生活。

         哈佛大学的李欧梵教授在《人文六讲》一书中写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法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

      李欧梵先生的主张用一个中国成语来概括就是“张弛有度”。生活中“快”就不用多说了,继续说“慢”。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时尚专家弗洛克在一本名为《享乐主义手册》的小册子中给出了很多让生活慢下来的建议,这里列举几条:

     ·散步,不要方向

     ·在完全静寂中看一本书

     ·在阳光下小睡片刻

     ·在烛光中洗一次澡        

     ·睡到自然醒

        当然,要做到张弛有度,就要想清楚何时何事该“快”,何时何事该“慢”。

        别着急,采铜在《精进》一书中做了归纳,供大家参考: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性的事务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