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行业最新最in资讯,最深度最犀利的点评,每周五准时与你相约!
读
电竞教育终局:没有新鲜事的未来
20年前,当谈及一个人从事体育行业的工作时,多半会被当成运动员或是解说。这便是电竞行业目前的境地。
20年前,当谈及一个人在北京体育学院学习时,多半会被当成体育特长生,甚至攻读研究生学位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个跑步的还需要研究生学历?这也是电竞教育目前的境地。
对体育教育的“误解”也许来自于对体育行业的认知缺陷,考虑到直至今天,对体育教育的“误解”仍然没有散去,也许20后的电竞教育还是会面临相同的问题。
教育就是这样,本该充满未知的未来,实际上没有任何新鲜事。
整体上“由近及远”的发展
没有新鲜事的未来很无聊,但没有新鲜事的未来也容易预测。既然一切早已发生过,那么只需找到几个合适的样本比较,传统体育无疑是电子竞技最好的样本。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体育行业所需的人才,从这一点上看,体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体育行业的发展。只有当体育行业缺乏某类专业性人才时,教育才会“后知后觉”培养。
资料显示,中国的体育教育发展源于1902年。直到今天,其发展路径清晰而明确。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由近及远:即从体育训练发展到体育训练相关,比如运动生理学、实用肌学等;再发展到体育行业相关,最后扩散至其他专业,比如体育经济学等。
这一点与电子竞技类似,又存在细节上的不同,这是电子竞技自身特点决定的。与传统体育一样,电竞教育的发展也始于“训练”。各家俱乐部早已通过多年的摸索,具备了自己的新人训练体系,只是实施起来有时会受到资本的制约。
而且,由于电子竞技是智力以及反应力之间的对抗,并不像传统体育一样,需要对身体进行训练、开发和维护。因此,即便存在着对营养师之类的需求,传统体育的相关人员也足以胜任。
另一方面,与传统体育相比,电子竞技的竞技性占比更低,娱乐性占比更高。这使得电竞教育发展的呈现出与传统体育的不同:主播培养先出现了。而且发展的声势远远大于“训练”。同时,电子竞技的直转播、舞台搭建等,目前来看,虽然需要一些创新,但大体上仍然可以被现有人才满足。这一类人与上面提到的训练相关人员,由于被薪资限制的数量缺口才催生了相关教育的发展。
总体上看,电竞教育的发展与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类似,只是发展得更快。这也难怪,首先,互联网决定了电子竞技快速的发展周期;其次,电子竞技本身并没有过多根本性的不同。如同Newzoo的CEO皮特·沃尔曼说的那样:“电子竞技并不会像独立的新兴产业那样呈指数型发展,却能加速多项既有产业的整合。”
“双轨制”的教育体系
既然电竞教育纵向的发展与传统体育类似,那么传统体育目前存在的“双轨制”教育体系是否适用于电竞教育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传统体育的双轨制教育是指训练与文化课并行的教育体系。二者的比重由于机构不同而不同。这里就不得不提目前传统体育教育中两类成熟的机构:体校和体育学院。
相信读者对体校都不陌生,这类学校的目的是将有天赋的小孩子培养成专业的运动员,课程设置上通常以训练为主,辅以基础的文化课教育。我国的110栏名将刘翔在8岁的时候被顾宝刚教练看中,随后进入上海市普陀区少年体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体育学院则不同。以我国最早建立的体育院校——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在建立之初,上海体育学院就设立了体育新闻专业、体育营销专业等相关专业。当然,这类体育学院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运动员的培养,只不过只有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这一个专业而已。
对于体育学院而言,教育的目的在整体上看仍然偏重于理论教育,因此文化课的占比要高于职业训练。培养的人才也大多集中在“后台”。
这里我们看出了体校和体院的不同,体校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培养运动员。但体院的教育目的却是多元化的:包含了体育行业的所有相关人员。教育目的的不同既决定了二者的课程设置不同,也决定了二者的性质不同:体校的专业性极强,体院的教育范围更广。
这种不同造就了“学生”在双轨制中独特的运行轨迹:体校的学生可以“退役”进入体院学习,但体院的学生却不能进入体校学习。还是以刘翔为例,2001年,刘翔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读大学本科。
学生在双轨制中独特的运行轨迹其实很好理解,对于传统体育项目而言,需要对人体进行定向的开发训练,这种训练一方面取决于身体的先天情况,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后天的针对性训练。因此,体校的培养大多是从小进行。
体院则不同,从本质上讲,无论是体育新闻方向,还是体育管理方向甚至是体育英语方向,都是其他专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既可以说是其他专业在体育方面的拓展,也可以这是体育专业向其他专业的渗透。从这一点看,这类专业设置在体育学院中没问题,设置在普通大学里也没问题。事实上,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置都存在这种情况,笔者就不一一类举了。
电竞教育的双轨制——电竞体校
弄清楚了传统体育教育的结构,我们便可以预测电竞教育未来的发展。第一个问题便是,电竞教育中会存在双轨制吗?答案也许是不确定的。一个直观的原因是: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明显的举国体制。众多体校存在的目的便是大批量地培养运动员,以争取在某个项目上培养出最有竞争力的运动员。
电子竞技发展到今天也没有出现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对抗。虽然近两年也有从业者企图从国与国对抗出发,建设电竞赛事,但从反响看,短期内并不会有实质性结果。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体育之间的国与国对抗更多源于展示本国民众的强健体魄,但电子竞技更多是脑力的对抗,这类对抗实际上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综上所述,电子竞技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别对抗可能性很小,那么国家也就不会大量投入建设相应的“体校”了。
政府不投入就代表市场不投入了?目前来看,这类机构存在的可能性虽然不低,但短期内不会出现。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掌握了通用的电子竞技训练方法,也没有人知道从什么年龄开始训练合适。
事实上,由于电子竞技游戏通常都拥有复杂的规则,而年龄过低的小孩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这意味着过早训练可能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但考虑到电子竞技的对抗中包含反应力,那么理论上讲,电子竞技选手确实越年轻越好。二者的夹逼之下,这类机构能够提供训练的时间很短。无论是自身的盈利性,还是能够提供的教育产品,这类机构仍在摸索中。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
但电子竞技确实在不断发展,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前景。根据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以商业化进展最好的足球和篮球为例,球队的收入与球队的成绩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这一点对电子竞技也同样成立。
这就意味着,随着战队之间的竞争加剧,对选手的需求也会急剧上升。而如果搜寻选手,培养选手的工作全部由俱乐部承担,这一类似买彩票的过程无疑会加重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从这个角度看,电竞体校的出现又是有可能的。
因此,尽管目前俱乐部看似很好地承担了电竞体校的作用,但真正的电竞体校是否会出现仍属未知。即便如此,电竞教育的结构仍然是双轨制的,选手的专业性仍然无可取代,因此体育教育的双轨制仍然存在于电竞教育中,只是轨道本体不同而已。
电竞双轨制——电竞专业
既然传统体育中存在着诸多相关专业,那么电竞教育的未来是否也是这样呢?尽管从现在看,电竞专业似乎可以独立存在,但从电竞本身的特点出发,笔者还是倾向于与体育相关专业类似的专业结构。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电竞行业需要哪些人才:俱乐部运营管理;新闻媒体;直转播人员;营养师、教练等训练相关人员。
这几类人才的共有特点是:由于核心技能与指导理念颇具创造性,极难培养训练,因此一旦成型都不需要也不可能经过结构性的重塑。
电竞俱乐部的管理与传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不会有本质上的不同;新闻媒体也同样,目前主流的媒体从业人员没有进入电竞行业,只是因为电竞行业仍不成熟,他们缺少的不是报道和评论的能力,只是欠缺对行业的了解,可是每一个新闻人不都是从小白成长成一个“杂货铺”的么?
对于教练而言,参考欧洲成熟的教练培养体系可以知道,这一类培养机构类似于上面提到的体校;至于直转播人员,这一类人的技能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只是最后表现出在哪一方面更“专业”而已。
因此,与其将大量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装进电竞专业,不如将电竞专业打散,分散到其他的专业中,设置相应的电竞方向,也许才是电竞专业发展的终局。
目前来看,国内大量的专科学校都设置了电竞专业,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数字会在未来三年内急速的增加,届时可能会有几百所。但最后很可能是沦为披着电竞教育的外壳的普通专业。毕竟在舞美、灯光设计这些可以进行职业化训练的专业中,起码现有的“老师”们还难以说出究竟电竞与其他有哪些不同。
至于本科教育,目前国内尚且只有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开设。关于未来会有多少所学校开设,笔者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在实用层面的“教什么”没有解决的同时,理论层面的“教什么”自然发展不起来,更何况这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弱项,在传统体育中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也许在南广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并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口碑后,陆续会有高校在相关专业中设置电子竞技方向,当然也要考虑到专业设置所需要花费的行政时间。但正如前面所说,归根结底,这取决于行业发展的速度。
至于与国外高校的合作,笔者认为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一方面,国外对于电子竞技的理论性研究开始得很早,因此的确会有领先于国内的理论教育,但另一方面,目前开设电竞专业的学校大多是美国的顶级高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这类大学在国内的合作对象更倾向于顶级企业或者顶级院校,至于这样的机构有多少,谁愿意做,一目了然。
电竞教育的线上教育
体育教育的线上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线上教育有类似之处: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批量复制教育产品,比如各种教学视频。其中更受欢迎的是如体育新闻、体育英语、体育媒体等体育方面理论教育的视频。这一类教育与通识教育没有区别。
对于电竞也是同样,最近一年,众多的教育机构都推出了与电竞相关的线上教育产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麦田的线上教育产品GOIN。通过线下采集数据,线上评估的新模式,GOIN将教育与社交融为一体,也算是电竞教育产品的新探索。
涉及到具体的训练时,用户仍然喜欢线下教育。毕竟不标准的动作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好过自己拍脑袋瞎练。
电竞教育则由于电子竞技本身的线上性显得与线上教育格外合拍,特别是训练教学。目前电子竞技训练可以分为两块:对局势的判断理解以及具体的操作。前者分为意识、战术,后者则是对于鼠标和键盘的操控。
前者偏理论,线上教育自然能胜任;对于操作训练,电子竞技实际上并不存在不当的操作方式,而鼠标与键盘的运用也完全可以通过教学视频中的呈现来解决。这是在线上教育上,电子竞技与传统体育最大的不同。
事实上,不管是意识还是操作,电子竞技的对抗归根到底还是脑力对抗,这意味着教学视频这种形式适用于电竞相关的大部分培训。
因此,在短期内,不论哪个方面的电竞教育都会以线上教育为主,并且线上产品的供给会急剧增加,尽管可能彼此间相差不大。
结语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理论还是训练,电竞教育都没有呈现出意料之外的新东西。结局虽已确定,但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度过中间的发展,如何在公益性与盈利性之间取舍,才是每个电竞教育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希望不要看见“杀鸡取卵”的做法,毕竟这两年电竞行业已经死了太多只了。
END
后记
以上为转载自电子竞技的文章:封面故事 | 电竞教育终局:没有新鲜事的未来,「作者」:杨直。
我是T仔,每周五准时为你送上
产业动态或行业新闻、热门资讯等
看过来,这里有你想知道的
查看往期【行业动态】,点击微信号菜单栏-攻略视频-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一手掌握!
推荐阅读:
从这次《王者荣耀》冠军杯来看,移动电竞和端游电竞真的已经走到了分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