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克历史剧

我本科学历史,完了,从此以后没办法再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或电影。历史学专业让我患上“穿帮不耐症”,我无法忍受任何与历史不符的情节或台词或服装设定,目光总是被这些瑕疵吸引,难以投入到真正的剧情里去。

前些日子陪张爽一起看了妖猫传。走出电影院,我正要吐槽,想起以前和张爽在历史剧方面有诸多分歧,便忍住不说话,先听听媳妇的态度。张爽赞不绝口,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角度对这部电影高度评价。“原来圣上的旨意是要夸这电影。”我暗自思忖,把憋了一肚子的吐槽咽回去,绞尽脑汁编一些优点:“这个电影……呃……画面很精致。”

我说:”有几处看着别扭,白居易一口一个李隆基如何如何,难道就不能对先帝尊重点……“刚说了半句,就被张爽打断:“你又搬出那一套历史系的东西!我就知道!你总是这样!你就不能别管那些历史,就好好地看一场电影,关注人家故事本身么?”

我只好诚恳认错,保证下次看电影再也不拽历史。

“你就不能别管历史,关注电影故事本身吗?”——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还真不能,学习一个专业就是接受这个行业的思维方式,不得不承认我的思维方式在四年的史学训练后已经被它改造了。如今看待任何问题,都毫不犹豫地先追溯历史。历史学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线路上哪里不清楚,就考据考据考据,直到把事实挖掘清楚。如果遇到说不清的历史,搞历史的就绊在说不清的那段,一直纠缠不清。

和学历史的人聊天很轻松。学历史的都是直肠子。在历史系的人眼里,判定学术论文是成功的还是失败只有一条标准:看看作者有没有把史实梳理清楚。两个历史系的人聊天,永远是互相交换史料。“那个《XXX》你看过没?”——“没看过。”——“没看过就赶紧去看。”——“那个《XXX》你有没?”——“有。”——“有的话借给我看。”

和学历史的人聊天也很累。因为当某段史实含糊不清时,历史系的人就会纠结在这段历史上,吵吵嚷嚷地考据历史,在把史料穷举完毕前聊天无法继续。有一回研讨会,在一场关于苗族驱鬼仪式的讨论中,一群人类学家里混进来几个搞历史的。搞历史的不停地问主讲人:这一支苗人历史上属于哪个支系哪个宗族,被哪个土司管辖又被哪个公社接管?人类学家答不上来,历史学家就一脸鄙视:你连人家的历史都搞不清楚怎么研究这个民族?人类学家一脸无辜:咱能不能别纠结历史,只是单纯地驱个鬼?

上一次看历史剧还是本科的事。看了半集讲战国的电影,实在看不下去。导致我关闭视频的原因是楚王用小篆写了一封信。拜托!你是楚国人哎!怎么可以用敌国文字写信?且不说那会儿还没有秦国还没有厘定文字。其实楚王用哪种字体写信并不影响他和妃子的云雨之事,白居易管唐玄宗叫“李隆基”还是“先帝”也并不影响他和空海法师的友谊,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系的观众就忍无可忍:你他吗的能不能换个字体写信?你他吗的能不能避个讳?即使影片过了大半,白居易已经和祆教巫师打得如火如荼,历史系观众还在纠结白居易凭什么可以泡茶喝而不是煎茶喝。

所以历史系克历史剧。

张爽学英国文学,克一切不标准的英语发音。我的英语发音就不标准,以前看《生活大爆炸》时喜欢模仿Raj,去新加坡又被“Singlish”带跑。据张爽吐槽,我说的英语是中式英语带印度味,语法是Chinglish,口音是Hinglish。我一开口讲英语,张爽就皱着眉头,好像被浓烈的咖喱呛到。

表弟凌佳音学医,克医疗剧。据他所说,国内医疗剧基本胡扯,涉及用药、救治、操作的镜头极少符合医疗规范。有一回他看电视换台,路过一部医疗剧,看到医生说:“给这个病人注射XX毫升的XX”,他就狂笑不止。出现急救镜头,一群医生围着一个病人紧张地实施心肺复苏,病人危在旦夕。一个画面闪过病床旁的仪器屏幕,表弟又狂笑不止。我问怎么回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电视:“床上躺的是个正常人”。

我把“历史系克历史剧”这个观点讲给朋友们听,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几位学新闻的十分霸气地告诉我:“我们克新闻联播”。

你的专业克什么?说来听听。


学历史克历史剧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历史克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