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如馒头、花卷、包子、饺子、馄饨、烙饼、面条……但北京人一提到"面",乃指的是面条。日常生活中,北京人更喜欢吃面,而且还形成了固定的套路。俗称老北京有十八种浇头之说。那到底是哪十八种浇头呢,我说说,您给记着数数啊:有荤炸酱、素炸酱、氽子、咸汤、豆腐、穷三样、三合油、花椒油、芝麻酱、烧羊肉汤、杂合菜、盐水儿、烧肉、肉汤、香椿、鸡丝、排骨、鸡蛋西红柿卤。整整十八样。不过,有一样,只有到夏天大家才经常吃,那就是芝麻酱面。您爱吃芝麻酱面吗?
芝麻酱,作为一种调味的小料,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不过对于北京人来说,它还有更为特殊的涵义。在北京的夏天,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因为北京人夏天最主要的吃食就是——芝麻酱面。那关于这一点啊,有请我们节目的老朋友,京城文人,京味饮食民俗专家,《京味》《京味食足》《吃货辞典》等畅销书的作家崔岱远先生,先给您说说。点击下面音频,可以听到珍藏版节目。
相声文本:《道光皇帝吃不起一碗热汤面》
这清朝啊,在北京一共坐了十位皇上,哪十位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道光皇上那,排着数第六位。从道光年开始,清朝由盛而衰,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天早朝以后,道光皇上想着朝廷内外的事情,心里头烦。怎么?官僚腐败,外夷入侵,没有一档子顺心的事。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难保啊。想看书看不下去,睡觉睡不着,信步闲游,在皇宫里头瞎溜达。走着走着,走到东华门口儿去了,心里想:我出去转转,散散心。皇上要出皇宫,道光说:“来人哪!”
御前太监赶紧过来了:“嗻,伺候皇上。”
“为朕找身儿便装,朕要出去转转,别声张,谁也别告诉。”“嗻”
其实啊,宫里有宫里的规矩,皇上不能随意出皇宫,随便出去,也得有人陪着,可是这规矩是皇上定的,皇上不守规矩,谁敢管哪。道光皇上换好了便装,出东华门,出了东华门往南走,过了前门就是前门大街,前门大街热闹呀,人来人往、有买有卖。道光皇上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心里痛快了。这阵儿可就中午了,皇上觉得肚子有点饿,往路边一瞧,路西有一家小面馆儿,牌匾儿上写着西来顺,道光皇上手掀门帘儿往里瞧了瞧,两间小门脸儿,屋里挺干净,客位还不多,皇上进来了,找了一张靠边儿的桌子往那儿一坐,掌柜的四十来岁,是个山西人,意见来了客人,赶紧过来招呼:“这位爷,您吃点儿什么呀?”
吃点儿什么?皇上心想:我没下过饭馆儿,头一次来,我哪知道吃什么呀?别落怯,问问吧:“你们这儿都卖什么呀?”
掌柜的说:“我们是家面馆儿,专门卖面,有山西的刀削面、柳叶儿面、猫耳朵面,还有贵宝地的炸酱面、热汤面。”
道光皇上在皇宫里头哪儿听说过这些面哪,除了热汤面,一样儿没记住,也没多问,说:“行啊,就来碗热汤面吧,”
工夫儿不大,掌柜的把热汤面端上来了,嗬,这碗热汤面,看着就好看,小半碗汤,多半碗面,汤里头有几片绿菠菜,一绺鸡蛋穗儿,还有几片儿白肉,上边儿漂着俩虾仁儿。道光皇上用筷子吃了一口面,又端起碗来喝了一口汤,嘿,还真香!好吃。吃得直咂嘴儿,“啧,啧”,那位说:皇上台没出息了。您哪,别看他是皇上,在皇宫里面,山珍海味不新鲜,热汤面从来没吃过。三口两口就把一碗热汤面吃完了,吃完了还想吃:“掌柜的,再来一碗。”
掌柜的又给端来一碗,道光皇上把两碗热汤面吃下去,吃的是又舒服又饱。面碗往前一推,掏出手绢擦擦嘴,擦完嘴,往口袋儿里放手绢,随手拿出来一块银子,这块银子足有五两,往桌上一放:“来呀,算账!”
掌柜的跑过来,看见桌上那块银子,足有五两,吓了一跳,怎么哪?他这小面馆儿一天也卖不了五两银子,掌柜的满脸赔笑:“这位爷,我这小本经营,您……您这块银子我找不开。”
皇上心里踏实了。怎么?他在皇宫里,不知道外面的行市,往外拿银子心里犯嘀咕:两碗热汤面,这么好吃,这块银子够不够呢?听掌柜的说找不开,心里有谱了。既然钱够了,我就大大方方的,说:“找什么呀,这块银子都是你的。”
掌柜的不信:“您别开玩笑了。”
玩笑!皇上想:“什么?玩笑?我是皇上,能跟你玩笑嘛!”说:“不是玩笑,拿去吧,拿去吧。”
掌柜的还是不敢拿,站在一边儿愣着。道光皇上看面馆儿掌柜的真的不敢要,索性问问价儿,心里也有个底儿:“你这热汤面,卖多少钱一碗哪?“
“跟爷回,我这热汤面,卖一个大枚一碗。“
“什么!”
“一个大枚一碗,您吃了两碗,两大枚。”
皇上听掌柜的报完价钱,不由得叹了一口长气。心里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才卖一个大枚一碗,俩大枚吃饱了。给我两银子不敢要。皇宫里头,往省里说,每顿饭也得百八十两银子,我要用这百八十两银子吃热汤面,能省多少钱哪?”皇上想到这儿,跟掌柜的说:“甭管多少钱一碗了,算你走运,甭找了,这块银子都归你了。”站起来走了。
皇上走了,掌柜的拿起来银子,心里纳闷儿啊:“这人什么人?怎么这么大方?”
道光皇上回到皇宫,这心里还在前门大街哪,还想着热汤面哪。怎么?两碗热汤面不至于呀?清家的十个皇上啊,道光算是勤俭的,再说,内忧外患那,国库空虚,道光皇上比别的皇上更清楚,没钱不办事,不省着花不行。故此哪道光过日子有个算计。他这么想:一碗面才一个大枚,我这一顿饭就百八十两银子。后宫哪?大臣的俸禄哪?要是都能省着点儿,国库不会那么大的亏空啊。正想着啊,御膳房掌案来了。皇上一抬头:呦,天都快黑了,该吃晚饭了,吃了两碗热汤面,还不饿哪。
掌案在地上跪着:“给皇上磕头,皇上今晚用什么饭哪?”
皇上随口搭音儿:“给朕来碗热汤面吧。”
掌案一听,啊,皇上今天怎么了,平日不挑食儿啊,怎么想起要改口儿了。这可是个捞钱的机会,眼珠儿一转:“奴才遵旨,可是……”
皇上说:“可是什么?你说。“
御膳房掌案说:“是。启禀皇上,御膳房缺少做热汤面的家伙,一时做不了,望皇上开恩。“其实做热汤面极容易,先和好了面醒着,随后炝锅,倒汤,再放白肉,菠菜,最后抻条儿,得了。用不了多大工夫儿。可是道光皇上不知道啊!他就知道热汤面好吃!怎么做,用什么东西,他满不懂。皇上说:“好,好,添置什么,全由掌案操办。需用多少钱哪?”
掌案听皇上答应,心里高兴:“回禀皇上,大约需用纹银一万两。”
一万两!皇上一听,什么呀,就一万两。一万两白银光吃热汤面,我后半辈儿也吃不完哪!我倒要问问他,这一万两白银怎么开销:“掌案,这一万两白银怎么花呀?”
掌案说:“回禀皇上,奴才用这一万两白银先雇佣两名工匠,在御膳房为皇上搭造一个专做热汤面的炉灶,然后再定制做热汤面的家伙。有煮面用八角团龙纯金锅一只,和面用团龙纯金盆一只,盛面用一色官窑瓷器四套,各种应用器皿两套。家伙备齐后,选头号白面十担,油鸡、填鸭各十只,虾仁儿、肘子、海参各十斤,鱼翅,燕窝,猴头,银耳各五斤。余外,在红、,白两案雇佣专做热汤面的名厨各十个……”掌案的还要往下说,让皇上拦住了:“得了,得了,你别费这事了。前门外路西有个小面馆儿,名叫西来顺,专卖热汤面,一个大枚一碗。现在就去,给朕端两碗来,去吧,去吧。”
掌案一听,当时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坏了,我说皇上好模样儿的想改口儿哪?听皇上的口气,皇上一定是出皇宫了,不出皇宫不会知道这么详细。嘴里答应着,身子可没动弹:“奴才遵旨,可是……”
皇上一听,怎么又可是了!
“现在天色已晚,大小店铺俱已上板关门。望皇上开恩,明天奴才一定交旨。”
皇上心里想:这才几点哪,店铺就关门了?可不能戗着他。您别看皇上权力大,不能戗着说,戗着说?一个时辰以后掌案回来了,冷说店铺关门了,皇上一点办法没有。皇上说:“行啊。昨天晚上吃什么今天晚上还吃什么。下去吧。”
“嗻”,御膳房掌案下去了。掌案回到御膳房,心里犯嘀咕了。心里想,明天皇上一定吃热汤面哪,去还是不去哪?不去?抗旨不遵:去?钱捞不到手是小事啊,弄不好来个欺君罔上,脑袋就许搬家。越想越害怕。我啊,一不做二不休。“来人哪!”
两个小太监过来了:“伺候掌案。”
“给你们俩一个差事,前门外路西有个面馆儿,叫西来顺,你们俩现在就去,给他把门封了!”
“别多嘴!到了前门外,问准了是西来顺,卖热汤面,就给他封门。快去快回。”
俩小太监不敢问啦,又带了两个人,来到前门大街。一看路西有个面馆儿,叫西来顺,“就是这儿,就是这儿。”“敲门,敲门。”
西来顺掌柜的上上门板儿,刚要睡觉,听外边儿敲门,声音挺急,掌柜的从被窝儿里又出来了,问:“谁呀!”
外面:“这是西来顺吗?”
“是西来顺。”
“卖热汤面吗?”
“卖热汤面。”
“出来!”
掌柜的穿上衣服出来了。俩太监一仈拉掌柜的,“靠边儿站着。”“拿封条来,给他封门。”
掌柜的蒙了:“二位,二位,什么事啊?给我封门!”
俩太监:“什么也不为,卖热汤面就封门!”封了门扬长而去。
掌柜的下傻了:“卖热汤面招谁惹谁了,今天这事儿可邪了!”屋也封了,也进不去了,掌柜的这一宿往哪儿睡觉去,咱就不管了。
第二天早朝以后,道光皇上脑子里还是热汤面。“来人哪,传御膳房掌案。”
掌案来了,往地上一跪。
皇上问:“去西来顺给朕端热汤面了吗?”
“回禀皇上,为了皇上吃热汤面,奴才昨天晚上一宿没睡,今天一大早就来到前门大街西来顺,可是……”
皇上说:“又可是什么?说!”
“西来顺面馆儿因拒纳皇税,昨晚已被查封了。”
道光皇上听罢掌案一番话,心里明镜一般,可又无可奈何,叹了一口气,说:“哎,朕为一朝天子,竟然吃不起一碗热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