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战争指导》早读19:冷战格局怎么形成的?

#短毛猫书房#《战争指导》早读19:冷战格局怎么形成的?_第1张图片

昨天富勒少将说到英国与美国在政治上的短视。

丘吉尔对希特勒的反感,美国对斯大林的亲近,都是领导人见识不到二战后欧洲格局的表现。

有没有清醒的人?西班牙的弗朗哥将军。

继续第十三章。

六、战争重心的转折点

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德军第6集团军兵败斯大林格勒,从此德军再也没有拿回过主动权。

富勒少将对此感慨:由于西方国家并没有把战争当作是一种政治性的工具,所以,斯大林格勒这出悲剧的意义,也就被他们忽略了。

弗朗哥将军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被打上了独裁的标签。百科上记载他因为帮助德国打苏联,在战后被欧洲孤立。

教科书也好、百科也罢,这样简单的陈述真的是对历史的侮辱。

《战争指导》中记录了1943年初,西班牙外交部长给英国驻西班牙大使的回复。大使问部长说斯大林宣布苏联未来的政策是决不干涉他国的内政(听起来好熟悉)。对此部长回答:

如果未来局势的发展和目前的情况一样,俄国一定会深入德国境内。于是,我们就可以指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是这种情况发生了,那就不仅会对欧洲大陆,而且会对英国本身带来很大的危险。这样的话,是留下一个没有被完全击溃的德国,使它具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共好呢?还是让德国苏维埃化,让它的技术人员被俄国利用,并使俄国得以扩张帝国的版图,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达到史无前例的标准好呢?

但是在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两国表示将继续作战,直到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为止。

“无条件投降”指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保留条件的投降。它意味着战胜国主要受舆论与文明的约束,战败国则一切都应遵从战胜国的指示和命令。罗斯福的儿子说罗斯福第一次使用“无条件投降”这个词的时候,丘吉尔叫好。儿子还记录父亲的一句话:这也是为俄国人设计的,乔大叔能想到的也不过如此罢了。罗斯福本人的说法是词是他灵机一动想出来的,而丘吉尔当时的反应是模糊的。

富勒的评价是这个词只不过是丘吉尔“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的翻版。他还提醒我们注意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曾说过“一个国家只有以全面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谈和平……而这种支配性的和平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平,它只不过是另一次休战”。

然而罗斯福说到没做到。

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后果是德国和日本没有任何退路,只好死战到底。

这对(德国)国内的反对派势力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他们的敌人不肯跟一个“平等”的政府谈判。

富勒对此的评价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在一场很有希望的赌博中,也就是在俄国人来不及利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这个赌本之前,西方国家本来就是有机会结束这场战争而赢得赌博的。

七、对德国的战略轰炸

结论很清晰:战略轰炸的目标应该是交通线和基础能源设施。结果更多炸弹投向了平民。

在富勒眼中,这是英美联军犯的另一个错误。而领导人本来是可以不犯这个错误的,到了战争后期也确实调整到正确的目标上。

这一次说到没做到的是丘吉尔。

根据富勒引用的1917年丘吉尔的备忘录,丘吉尔曾经对战略轰炸有准确的认识:

以为平民百姓受到空中袭击之后,就会因为恐惧而迫使政府投降,简直是无稽之谈。

只要有躲空袭的经验,良好的掩蔽系统,良好的预警和应对计划,空袭只会起到增强人民意志的作用。

丘吉尔自己也说:

空中攻势应该一致地对准敌人的军队和舰队的战斗力量所必须依靠的基地和交通干线。

令人惊讶的是对军事工厂的打击很少起到真正的作用,反而产量在战争过程中稳步上升。工厂倒了,并不意味着机器坏了。

克劳塞维茨说要打击敌人的重心。空袭的重心就是交通线和能源基地。

八、灾难的建筑师

整个第十三章几乎就是丘吉尔和罗斯福的二战战略错误史。

继续犯错。

1943年5月北非战争结束。同年7月,英美登陆西西里岛,不久墨索里尼垮台。但直到9月盟军没有进一步动作。希特勒把13个师调入意大利,意大利本来是“鳄鱼的软腹”,成了坚硬的背甲。

此时,美国对于战后的欧洲已经有一个预判:除非英国能获得其他方面的支援,否则它是抵抗不了俄国的。但是,对此美国的想法却是应该对俄国进行全力的支援,并且要尽一切努力获得它的友谊。

疯了吧,对于苏维埃这么一个以斗争为纲的国家,试图获得它的友谊?

美国还考虑到俄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可能提供的支援来快速结束对日战争。

这样的思路正是德黑兰和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的政策导向。富勒的评价直接了当:他们所面对的,正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伙伴。

盟国在德黑兰会议上的嘴脸真的是很难看:未经波兰,重新划定波兰的边界;不提俄国对芬兰的侵略,确保俄国在波罗的海的海空权;把德国分裂。

欧洲衰落的种子种下了。

早在德黑兰会议之前,由于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已经使得苏联得以成为在东欧起主导作用的国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那不等于俄国人的影响将要延伸到中欧和巴尔干地区。然而,在德黑兰会议以后,这一点就成为绝对的定局了。

德黑兰会议决定了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

第十三章很长,明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战争指导》早读19:冷战格局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