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最近,新看完了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小说《走出非洲》。通过查阅资料,对卡伦.布里克森有了简要的了解,1885年出生在丹麦的一个贵族家庭里的她,一生用30余年的时间创造了《走出非洲》、《最后的故事》、《冬日的故事》等著名与世的作品。她与诺贝尔文学家失之交臂,有些遗憾,但是在欧美有很好的声誉。

《走出非洲》这本书是讲述了作者在非洲肯尼亚经营着农场,围绕着农场在当地生活的经历和故事,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山川、河流、动物、土著、枪支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生动画面。书中最大的感受是让人想起非洲草原令人神往的环境,感受自然带给人最原始的气息。一个人不论生活在哪里,都要面对生老病死,都会有生活里的酸甜苦辣,但是作者在非洲的生活是人们的一种向往,更多的是远离了追名逐利,经历的是一种诗意般的生活。不论是当地的土著,还是非洲的雄狮,非洲草原的一花一木,雨露甘霖都在作者的心理融入了情感,那是常人无法体会到,书中的描述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在非洲十八年的生活,孕育了她的作品、她的生命和她的爱情。我想她不是一个人在非洲孤独生活,更是用亲身的经历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享受。书中的文字描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后的体会,文字里透漏出那种对非洲大草原无比的热爱。文字就像诗歌那样的美丽,散发着久久难以忘怀的芳香。

书中对动物的描写闪耀着哲理和赞颂的光芒。“长长的鞭子在它们上空甩响。哪一条道路不是它们开拓的呢?在没有任何道路的地方,它们沿着尘土与高高的草丛中的小径,在驭手的吆喝声、叫嚷声中,步履维艰地拖着铁器与工具……”读完让人不禁对耕牛的精神肃然起敬。“你可以抓住这小虫,让它在你手掌心里发光,发出一种奇怪的光 ,一种神秘的讯息,把周围的一小圈肌肤都映成了淡绿色。”这对小虫的描写勾勒出了童年的晚上见到萤火虫那光亮的兴奋之情,也让人们不禁遐想和向往。“羊群本身是隐忍的一族,既没有尖牙也没有利爪,自身缺乏力量,又没有人撑腰。它们依靠无比顺从的天性经受命运。”羊不仅再是一种动物了,它的身上更富有一种精神力量和做事方式。这样的描写很多,细细体会与发现,让人产生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更重要的是描述了活生生的人,当地的生活全貌和文化。肯尼亚小孩、土著居民、索马里仆人、白人朋友们:农场主、传教士、探险家等;咖啡园的种

植生活、土风舞盛会、朋友来访等事件。透过这些人发生的这些事情,没有对任何人有偏见,而是对所有人的热爱,对这片土地执着的爱恋。我想这就是非洲生活,这就是让人向往、爱上这片土地的原因所在。

不论多忙,当你为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当你寻找心灵的一份宁静和美好,不妨打开卡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去找到新的精神世界。

文by陈老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