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说气象界的“网红”,厄尔尼诺一定可以位列三甲~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小男孩”,也指圣婴,表示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
在厄尔尼诺年,干旱、洪涝、极寒,甚至雾霾,都和这个调皮的小男孩有关~
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
而在我们今天的主角,史上最强厄尔尼诺出场前,近百年间仅发生过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
小伙伴们还记得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的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破坏力吗?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这次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开始于2014年9月,截至2016年2月已经持续了18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2℃,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偏高达2.9℃。
由于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国家气候中心评估认为,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成为20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
那么,这个特别强壮的“小男孩”已经给全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小男孩”在我国也是到处捣乱~
受他的影响,去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
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11月份,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历史同期罕见强降雨。去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五成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2014年、2015年接连刷新过去一百多年来温度的最高值,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叠加,共同造成温度的变化,再叠加一个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整个把全球的气候搅乱了。今年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三次遭遇寒潮天气,这是少有的。”
对中国来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今年正是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回顾
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洪涝,东北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发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涝。
目前看来,“小男孩”可能于今年5月离开~
但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可能增大。这将会导致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更加严峻。
而且,在“小男孩”走后,今年夏季末,他的妹妹“小女孩”拉尼娜又将登场。
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不过,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于厄尔尼诺,而且也不能简单推测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必然会出现某些特定的现象,实际的气候特征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而今年的主题正是“直面更热 更旱 更涝的未来”。尽管未来难以预测,但天妞儿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尽自己所能去为节能减排做一点贡献,那就一定可以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阅读:
登陆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关注世界气象日专题报道!
新浪微博话题#323世界气象日#也在火热讨论中哦,等你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