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军武次位面(ID:junwu233),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
今天先说说川军。
川军是指在民国时期,兵员以四川人为主的军队,也是指四川军阀的部队。但在大部分时间内,川军并非是“一支”军队,而是由多支不同规模、互不统属的军队组成,是一个笼统的称呼。
1910年,清朝在四川建立了新军部队第17镇,还在四川设立了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学校,后来的川军将领,多出自于此。
清朝灭亡后,四川都督府将各路武装改编为五个师,原清军第17镇改编为川军第1和第4师,民间反清起义武装“保路同志军”改编为第2和第3师;熊克武在上海建立的“蜀汉军”改编为第5师。
▲1929年军阀混战势力图
图片来源:史图馆
大清虽然完了,但新建立的民国动荡不止,远离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四川,也陷入了军阀割据之中。
民国时期,从陆路入川仍是“难于上青天”,而四川在经济上基本能自给自足,成都平原一年可收两季,自贡产盐,山区有矿,关起门过日子也没啥问题。20世纪30年代,四川人口已经接近五千万,有形成割据的地理优势。
▲太空视角的四川盆地,四面就是天然的城墙
十几路军阀把四川割得零零碎碎,大致分为“武备系”、“速成系”、“保定系”和“军官系”,间有袍哥会掺杂其中,各自划定“防区”,任命官员,征税收费,俨然省中之国。
军阀要抢地盘,要混战,但四川的军阀混战,与其说是战争,还不如说是搞笑剧。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生活安逸,四川人天生就嘻嘻哈哈。这样的一群人拼凑起来,又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玩命打仗?那是不可能的……
▲头型有点怪异的”瘟猪“唐式遵
四川军阀被时人起了一堆绰号,刘湘是“巴壁虎”,杨森叫“羊子”,邓锡侯人称“水晶猴子”,刘文辉叫“多宝道人”、范绍増是“哈儿”(傻子)、王陵基叫“灵官”、唐式遵则是“瘟猪”……
这些绰号反映了当时四川老百姓对这些军阀的看法——不要看你们一个个争来斗切的,全部是大瓜娃子!
单从军事上讲,这种看法不无道理,因为他们的确是军界的搞笑天团!
▲《正者无敌》主角的原型之一就是刘湘
刘湘自诩“海陆空”齐全,所谓的“海军”,其实就是一艘开一炮整个船都要后坐的小艇。有人做诗讥讽:
“好个巴渝大兵船,由渝开万才七天……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赔钱!”
这简直和蒙古国“海军”有一拼啊!刘湘的“空军”有14架小飞机,其实也只能吓吓没见过飞机的人,还闹出过搞投弹表演,把炸弹(迫击炮弹)扔进了观众当中的糗事。
▲这说不定就是骑兵团的“骑兵”
部队番号更是牛头不对马嘴——“混成旅”全是步兵;“骑兵团”没有一匹马;“炮兵团”没有炮;“工兵营”要向老百姓借锄头;“边防军”全部驻扎在川中各地,根本不挨“边”……
1930年,蒋介石与刘湘等军阀达成协议,川军开到湖北围剿红军,那场面简直不能看——刘湘手下的郭勋祺部毫无战力,接连溃败,王陵基的部队被红军“梭镖冲锋”打垮,“哈儿”范绍增的坐骑和望远镜送给了红军,机枪营的重机枪被几十个赤卫队员缴获……
1932年,刘文辉与田颂尧之间爆发了颇为滑稽的成都巷战,双方放枪放炮,市民跟着看热闹,还有解说和评论:“这个放的是威武炮”,“看,那里打伤了一个!”。刘湘出动“空军”,士兵一溜烟躲进茶铺,市民们却跑出来看稀奇——“飞矮些,也好等我们看清楚点嘛!”
如此川军,简直就是当时最弱鸡的武装了!陈诚曾斥责川军:“连外国人都知道,四川军队素质之差,国内外有名,同中国优秀的部队相比,相差甚远!”
▲川军形象确实不佳
所以,蒋介石看不上川军,视之为“烂部队”,“叫花子部队”。红军也大为不屑,贴出告示讥讽:“罗驼背逗来滚起耍, 郭莽汉是个傻娃娃!”(罗、郭为川军将领)。就连四川的老百姓,也认为川军是“双枪兵”、“技艺低劣,只能冒充能手,骗骗自己人”。
然而这一切,随着抗战的到来发生了改变。
1935年,蒋介石率中央军入川,刘湘成为四川省主席。两年后,全面抗战爆发,刘湘主动请战,表示“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 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并且坚持在病重的情况下领军出征,“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1938年1月20日,病重的刘湘逝于汉口,留下遗嘱:
“余此次奉命出师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以求达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之目的。”
▲装备最好的川军(145师)和中央军、日军对比
145师几乎没有火炮,机枪也仅有几十挺
杨森的20军在1937年10月参加了淞沪会战,打响了川军抗日的第一枪,该部由贵阳徒步开拔至长沙,平时要走60天,但他们一天只吃两顿,晚上打草鞋,只用了24天就到了!20军第26师表现出色,同时也承受了惨重的伤亡,战绩在所有参战的70个师中名列第五,受到国民政府军委会的嘉奖。
▲“死字旗”反映了川中父老对子弟兵奋勇杀敌的期望
王铭章率41军122师防守山东滕县,正面硬刚日军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双方的武器装备有天壤之别——“当时各步兵连无轻机枪,每营有一挺重机枪,步枪是川造,故障多,所以在近距离作战中只有用马刀、手榴弹才能显示威力……”
这是绝境,绝无生还可能,王铭章发出动员:
“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20 年内战的罪愆了! ”
▲战斗中的滕县城墙
他们以中国正规军中最烂的武器装备,靠着膛线都快磨平的步枪、手榴弹和大刀,愣是和有飞机坦克大炮助战的日军精锐整整激战了三天,甚至在日军突入城内后,仍然敢于发动夜袭反击。
122师最终全体殉国,为台儿庄的布防赢得了宝贵时间。日军这样评价在滕县遇到的对手——“四川军因其独特的忍耐性和绝对的服从意志,抵抗极为顽强。”
抗战八年期间,四川参加抗战的成建制部队共40余万,另有征兵分散到各个部队中的士兵约300余万人,总数为各省之最。共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 26025人。
坦率地讲,抗战中的川军,无论是武器、战术还是后勤,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烂——穿草鞋,背斗笠,胸挂手榴弹,腰上别烟杆,端着一支破步枪,行军活像一支杂耍班子……
然而,川军却一改内战中的滑稽形象,成了令国人刮目相看,令日军也尊敬三分的铁血之师,这种变化从何而来?
▲抗战期间,乐观的四川人照常开市
其实,看上去嘻嘻哈哈,似乎只要有口饭吃就能欢乐下去的四川人,隐藏着深厚的国家民族意识,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如火山一般喷发出来。宋元之际,明清之际,四川的抵抗都非常激烈,甚至打死了蒙古大汗,令大清轰然倒塌的保路运动,也源于四川。
▲范绍增的故事
在九十年代被拍成方言剧《哈儿师长》
四川还有独特的袍哥文化,袍哥取“与子同袍”之义,源于反清团体,讲义气讲血性,为朋友两肋插刀,绝不含糊——“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但内战同胞互殴,并无正义性,袍哥血性,无从发挥。
但打日本人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关乎民族危亡的战争!
刘湘的表态说明川军将领已经由地方军阀变成了坚决抗战的爱国军人,“瘟猪”唐式遵在出征的将台上发出了“不灭倭奴誓不还”的宣言。“哈儿”范绍增对官兵们讲:“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
其实,这些将领并非真的没水平,到了抗日战场上,瘟猪也不瘟了,哈儿也不哈了。川军转战全国,从淞沪打到缅甸,唐式遵真的没有回过家乡,郭勋祺在南京保卫战中大腿被日军机枪打穿,依然挣扎到一线指挥,范绍增曾率部击溃日军22师团,川军21军146师在浙江兰溪用地雷炸死了日军15师团的师团长酒井直次。
出川的6名中将中,有4名殉国,军衔最高者为战死在河南陕县的36军军长李家钰(追认上将),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都牺牲在前线。
家乡父老的殷殷切望,为国征战的军人荣誉,打内战带来的羞耻,袍哥的忠义,统统迸发出来,让硬件几乎没有变化的川军脱胎换骨——草鞋大刀,烂枪破炮,都无所谓,啷个嘛?武器是撇了点哈,老子不怕死噻,不信打不死你个日本龟儿子!日军的评价可能更说明问题——川军是“国军旁系的有力部队”。
▲油画《铁血长城--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抗战胜利后,川军又恢复了“零战斗力”的状态——中国人又打中国人了?没意思哈!那些当过军阀,打过抗战的川军将领,多数选择了起义,只有杨森等少数人跑到台湾,老蒋气得跳脚——上次剿共,就像瓜娃儿,这次全投降了!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坐落于成都市老东门,这里流传着一个灵异传说——1944年寒冬腊月的夜里,有个衣衫破烂的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端起碗来就呼呼地吃汤圆。
小贩转身准备多盛些汤圆时,军人却不见了。
小贩恍然大悟——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这是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回来吃汤圆啰!消息传开,附近市民们都哭了:“天冷了,他们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市民们一家家流着泪端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
男儿欲报国恩重,战死沙场是善终!川军做到了!
本文经军武次位面(微信号:junwu233)授权转载。军武次位面专注于高品质的趣味军事科普,打造男人爱看的频道。转载请联系(ID:junwu233)授权。
跟老铁们说一下,这是铁血网创始人老蒋(人送外号蒋校长)新开的一个公众号,深度讲解大国博弈,解析国际时局,大家有想看的内容也可以给老蒋留言,老蒋会挑选有吸引力的选题专门给你写作,欢迎老铁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