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脾气

白岩松说:真正的成年人,能面对表扬不心浮气躁,面对批评也心平气和,甚至能一笑面对杂音。
管好自己的脾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情绪稳定,就是一直能心平气和,不会轻易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

他知道好好说话,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动辄被激怒,动辄迁怒他人。

01

周日的地铁很拥挤,一女人尖声谩骂,一男人大吼说要揍她。男人手抓扶手青筋暴起,不时要松开握一下,稳定自己的情绪。

女人发出的声音里满是脏话,粗鄙至极。附近的女人摇头叹气,我身边一位男士说能不能文明些?

那女人听到了蛮横地说,扯着嗓门说关你什么事?

这样的女人迟早要吃苦头。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站在旁边,听到这些污言秽语,她愤而怒斥这位女士:请你好好说话,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在我小孩面前讲……她话没说完,就被那女人怼回来:关你什么事,我说话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弄脏了我孩子的耳朵!

本来骂人女的矛头是对着那位男士,一下子被这位女士“管闲事”拽过来。

带孩子的女士有礼有节,周围人都投去欣赏的眼光。

这明显是精神污染,污言秽语任谁听了都皱眉,那么为什么还是有人会脱口而说呢?

只能说没有教养!其实挺不愿意用“没有教养”这个词。这个词牵涉到她的父母,父母挺无辜的,他们也很无奈,没教好没养好,出来害人。

02

孩子因为考试粗心,没考好,心里很忐忑,他一向都很好,这次不知为什么看题马虎,答题草率,结果成绩很不理想。他一回家就撞见了母亲,他把叠的很小的考卷给母亲看,他怯怯地瞧着她,希望母亲能有些鼓励的眼神或拍拍他的肩宽慰他一下。母亲觉得很奇怪,怎么叠了一层又一层?一看成绩,本来欢乐的笑容立马僵住,将手上的试卷揉成一团,对着孩子就是一顿暴打。

以前孩子回来总是乐呵呵,那是孩子总带回来好的消息,偶尔一次失手,母亲便没了好脸色,还动粗。孩子不能理解,我只是一次没考好就这样对待,以后怎么活呀?人生一点错都不能犯吗?

孩子想不明白,后来经常出错,经常被母亲打。他变得颤颤巍巍、胆小怕事,越来越差,整个人都萎顿了。孩子的一生就这样毁在了母亲的暴脾气里。母亲扮演的角色原本是温婉慈爱,带给孩子的应该是如沐春风的感觉,而这位母亲却如此粗暴,简直就是孩子的灾难!

03

在饭店里吃饭,孩子和邻坐的孩子起了摩擦。年轻的妈妈不依不饶,这哪成,不能让自己的宝贝受委屈。于是上前帮孩子教训那个孩子,那个孩子的家长不干了,凭什么呀?

两个家长干上了。各家都喊人帮忙,结果双方家长打伤住院。孩子目睹这血腥的一幕,你能说这一幕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影响吗?

我相信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数都数不清。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就看你是怎么对待的,你觉得他是很大的事,那就是大事,觉得她很小,那就忽略不计。

人无完人,我们的一生总是走在修行的路上。你能换位思考就能原谅别人。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恕”就是能原谅别人,特别是在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时,能替对方着想,替对方找找理由,就是恕,就是能宽容别人。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史记》中那段“管鲍之交”的故事。司马迁写的管子“列传”,笔法很别致,管仲有那么多大事,记载简略,对“管鲍之交”的故事,却浓墨重彩。

鲍叔牙自己本可做齐桓公宰相的,他却让给了能力更高的管仲,这首先是一大德行。于是司马迁让管仲说出鲍叔牙对自己的宽容:当初他俩一起做买卖,分钱的时候管仲往自己兜里多揣,鲍叔牙不以为意,说那是因为管仲穷。管仲替鲍叔牙办事,办一件砸一件,弄得鲍叔牙更加狼狈,鲍叔牙也不往心里去,说流年有利有不利。管仲从军打仗,屡战屡败,鲍叔牙也能理解,说这不是管仲不行,而是他有老母要养,打仗不能太搏命,等等。总之,管仲有一百个糗事,鲍叔有一百零一个谅解。

管仲最后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司马迁也感慨:“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的知管仲,正可拿来释“恕”道。

人生不易,管住自己的脾气,就是最好的修养,最好的恕道。要管好自己的脾气,就要多从他人角度去想一想,替别人想的能力一旦提高,就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好脾气的是人,一个情绪稳定,温婉贤淑的达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好自己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