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读书(二)

我少年时的大部分闲余时光,几乎都投掷在书店、各种书摊和书屋里。及至后来积攒了点儿零星的压岁钱,就去书店买打折的过期文学刊物,或到旧书摊去淘书,买回家后如获珍宝,废寝忘食。家中现在书柜里,依旧保留着当年淘来的大量文学杂志,外国文学名著和全套鲁迅杂文集。部分书籍因当年淘来时就已很破旧,又过了这许多年,以至书脊和前后封,修补了又修补,然,仍不舍得丢弃!其时收藏的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曾一度成为绝版,之后的数年中,新华书店卖的皆更名为《战地钟声》(名字改的并不好,现在好像又改了回去)。

那一时期读了大量的纯文学作品,彼时的作家发表的多是十年浩劫后的“伤痕文学”,以至于我这个未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后生,也对那一特殊时期如同亲历般了解。还记得中学时偶然读了冯骥才的《感谢生活》,觉得写得真是好!虽然也有文革印痕,但是那种用白描的笔触对纯真生活的描述,看后让人觉得幸福。蒋子龙的长篇小说《蛇神》,张贤亮的《肖尔布拉克》《灵与肉》(即后来的电影《牧马人》),阿城的《棋王》等,不一列举,都是反映那一特殊时代的优秀作品。当时这些好的作品也大都搬上银幕,拍成了电影,所以连带着也看了许多好的电影作品,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七八十年代的好作家,好作品,太多了,即使是现在到书店逛上一圈,中流砥柱依旧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及二三十年代各派系大家,及80年代前的名家名作。像王蒙的《高原的风》,张承志的《黑骏马》,莫言、王朔、苏童、贾平凹、王安忆⋯⋯这一系列的名家,并其名作,代表作,都是我青葱岁月最好也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漫谈读书(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谈读书(二))